遺贈扶養協議和遺贈的法律規定有何不同
我國《繼承法》第31條規定:“公民可以與扶養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扶養人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關于解除方式,雙方可以協商解除。
關于遺贈的法律規定遺囑中指定的受遺贈人只能是國家、集體、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及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受遺贈人須為遺囑生效時生存的人,但遺贈人死亡時已經受孕的胎兒可以作為受遺贈人。遺囑的公證人、見證人及其配偶或其他直系血親不得作為受遺贈人。
遺贈的財產須為遺產,且在遺贈人死亡時執行遺贈為可能和合法。
遺贈的效力及于主物的從物及自遺囑生效時起由遺贈物所生的孳息,但不影響遺囑生效時已經存在于遺贈標的上的權利。
遺贈協議與遺贈的區別在于遺贈扶養協議是雙方法律行為,而遺贈是單方法律行為;遺贈扶養協議是死后生效行為與生前生效行為的結合,而遺贈屬于死后生效的行為。
遺贈指人用遺囑的方式將其的一部分或全部,于死后贈給國家、集體和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的一種法律制度。
遺贈扶養協議指公民與扶養人或集體所有制組織訂立的有關扶養人或集體所有制組織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的協議。
遺贈扶養協議與遺贈都是財產所有人對自己的財產在生前作出處分,在死后實現財產所有權轉移的行為,但是兩者有以下的區別:
1.遺贈扶養協議是雙方法律行為,而遺贈是單方法律行為。遺贈扶養協議采用合同形式,而遺贈的意思表示采用遺囑形式。
2.遺贈扶養協議是死后生效行為與生前生效行為的結合,而遺贈屬于死后生效的行為。
3.遺贈扶養協議中的扶養人必須是有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集體組織,而遺贈中的受遺贈人可以是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也可以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4.遺贈扶養協議屬于有償的行為,遺贈是無償的行為。
5.《繼承法》中關于受遺贈人以及遺贈扶養協議中扶養人接受、放棄權利的規定不同。
按照《繼承法》的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放棄受遺贈的明確的意思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質押的車輛能借給別人嗎
2020-11-25租房拆遷租戶可以獲得賠償嗎
2021-01-23侵犯名譽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1-05勞動法辭退如何賠償
2021-03-16銷售圖書是否需要出版社授權書
2020-12-28非法校園貸報警能追回嗎
2020-11-14監護人能抵押孩子的房產嗎
2020-11-18異地執行拘留怎么進行
2020-11-12加工承攬合同糾紛的管轄地怎么規定
2021-03-15已登記的地役權的可以單獨申請登記嗎
2021-02-15女職工哺乳期保護
2021-01-08試用期時間有啥規定
2021-03-11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有什么區別
2020-12-13意外保險車禍能賠多少錢
2020-12-17投保車險如何獲得無賠款優待
2021-02-22上海市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暫行辦法
2021-01-14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責任范圍是什么
2020-12-20發生交通事故后,被保險人在向保險公司索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28對保險公司注冊資本如何要求的
2021-02-02公眾責任險條款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