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某與陳某原系夫妻關系,2005年1月25日,周某購馬自達轎車一部,登記車主為周某。
2006年6月20日,周某與陳某經法院調解離婚,次日,雙方又自行達成財產分割協議,約定轎車歸周某所有。離婚后,兩人仍共同生活,對外也以夫妻關系相稱。
2006年12月30日,陳某與老同學姚某簽訂購車協議,約定周某將車賣給姚某,價款為2萬元,陳某作為代辦人簽字并代表周某簽字。當日,姚某向陳某支付了全部車款,陳某向姚某交付了購車發票、機動車行駛證、車船使用稅完稅證明、保險單、2把車鑰匙等材料,但沒有辦理車輛過戶手續。
2007年4月24日,周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確認購車協議無效并判令姚某返還轎車。姚某稱自己系善意有償取得訟爭車輛,其與陳某之間的購車行為有效。此外,2007年2月23日,他駕駛的這輛轎車發生了交通事故,將一位行人撞傷并賠付了5000元醫療費,由于未辦理過戶手續,此項損失應由登記車主周某共同賠償。
本案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他人動產的占有人,在不法將動產轉讓給第三人后,如果受讓人在取得該動產時出于善意,就可依法取得對該動產的所有權。善意取得需具備四個要件:(一)處分人沒有處分權而處分了別人的動產;(二)買受人不知情,是善意的;(三)雙方買賣價格是合理的;(四)買賣雙方完成了所有權轉移的程序。根據物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由此可知,法律明確要求機動車需以登記作為物權變動的公示公信方式。本案姚某知道車輛所有權屬于周某,但由于輕信陳某與周某夫妻關系依然存在,且陳某對車輛和相關行駛證件均實際占有而誤信陳某可以對該車享有處分權,并與陳某簽訂購車合同,顯然是自己的疏忽,而不可能完成車輛所有權的轉移,由于其主觀“善意”要件的缺失,本案也就不宜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善意取得與表見代理的區別
本案不適用善意取得,但可以適用表見代理。表見代理和善意取得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護相對人的合理信賴,但法律對相對人的注意義務所作的要求并不一樣。善意取得相對人信賴的主要是物的外觀(占有事實或者登記事實),表見代理相對人信賴的主要是人的外觀(代理行為)。“物的外觀”呈現的樣態比較固定,要么為某人占有要么登記在某人的名下,這也就決定了善意取得的主觀要件顯得較為“剛性”,第三人或者相信占有事實(對于一般的動產)或者相信登記事實(對于不動產和車輛、船舶、航空器等特殊動產),因此,可以說適用善意取得制度是較為嚴苛的;而“人的外觀”體現的形式就比較靈活、多樣,綜合衡量的因素也很多,與善意取得制度相比,適用表見代理制度相對寬松。本案中,雖然陳某沒有代理權,但其和周某離婚后仍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并向相對人提供了包括購車發票、機動車行駛證、保險單、車鑰匙等相關車輛憑證,還以代辦人名義在車輛買賣合同中簽字,綜合考慮上述情況,可以認為姚某有足夠理由相信陳某擁有代理權。因此,該車輛買賣合同成立后,便直接約束被代理人周某與買受人姚某。
未過戶車輛致人損害的責任承擔
那么,誰應當承擔汽車肇事的賠償責任呢?從動產物權的變動和風險轉移的視角來看,我國物權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后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根據上述規定,動產物權的變動和風險轉移均以標的物移轉占有為界限。車輛買賣屬于動產交易,即使未辦理過戶手續,買賣合同標的物的風險已自交付時發生轉移,原機動車所有人不應對交付后的侵權風險承擔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解除的條件
2021-01-03醫療糾紛其中患者要提交哪些證據
2021-02-12原產地標記注冊流程是什么
2021-03-09一審法院違反級別管轄審理是否有效
2021-02-21在執行協議上確實還不上債怎么辦
2020-12-09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期限
2020-11-20公司房產抵押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2-08銀行監督機構從業人員需承擔哪些法律職責
2021-02-17房產無償贈與孫女收稅嗎
2021-01-19勞動關系客體包括什么
2021-03-18勞務派遣能否獲得賠償
2021-01-18指定人壽保險受益人需要注意哪幾點
2021-01-15因天氣原因航班延誤或取消的賠償標準2020
2021-03-25人身保險合同的性質是怎么樣的
2021-01-25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準則
2020-12-24保險公司員工年終工作總結范文
2021-01-08公司拖欠五年保險如何維權
2021-02-10北京可以注冊保險代理公司嗎
2021-02-07交通肇事司機逃逸保險公司可否拒賠
2021-03-01生存保險可以買嗎,生產保險與死亡保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