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資犯罪是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中的一種類型,由于其涉案金額巨大,受害人數眾多,涉及面廣,是典型的涉眾型經濟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針對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1月4日發布了《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關于非法集資罪,《解釋》中明確規定了五個罪名,分別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非法經營罪、虛假廣告罪。該解釋對非法集資罪的概念進行了充分的界定,同時明確其行為方式,以及各個罪名的適用,從而使得非法集資犯罪與合法融資的界限逐漸清晰起來。
當前,非法集資犯罪手段多樣,具有很高的欺騙性,犯罪分子經常依托合法的注冊公司、企業,打著相應國家產業政策、支持新農村建設、投資項目、委托理財的幌子,不僅廣大的人民群眾難以識別,即便是辦案機關在罪與非罪、此罪彼罪上也容易產生意見的分歧。而新出臺的司法解釋的目的正是要依法打擊非法集資,鼓勵、引導和支持合法融資。
那么如何區分非法集資和合法融資呢?從《解釋》的角度上說,非法集資主要具有四個顯著的特征:
第一、非法性。非法集資是“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規的規定,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的行為”,區別于從前的“未經有關機關批準”,突出了非法集資行為的違法性。
第二、社會性。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要求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而未向社會公開宣傳,在親友或者單位內部針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不屬于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方面,由于對國家經濟、金融、政治的影響更為重大,因此監管更嚴格,不僅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行構成犯罪,同時,向特定對象發行累計超過200人的也構成犯罪。
第三、公開性。公開性是與社會性相輔相成的。應當強調的是這里所指的“公開性”是相對的,對于面向不特定的對象具有公開性,而不是指面向所有的社會公眾。
第四、利誘性。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所規定,其在行為方式上具有誘惑受害人的特點,許諾回報、理財、投資等等。
掌握了這四個特征基本上就可以區分非法集資和合法融資。此外,考慮到現行金融體制、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等因素,同時為依法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解釋》規定,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及時清退所吸收資金,可以免予刑事處罰;情節顯著輕微的,不作為犯罪處理。
希望通過上面的內容您能對非法融資和非法集資的相關信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證人責任成立要件
2021-03-14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2020-12-23贍養協議里面能分配財產嗎
2020-11-16交通事故需要賠償哪些費用
2021-02-07行政處罰超過期限怎么延期
2021-02-27什么是合同解除權
2021-01-13孩子可改隨繼父的姓氏嗎
2021-02-22非直系親屬房產贈予合同怎么寫
2021-03-14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形式和危害,怎樣有效監督
2021-03-14哪些非婚生子女享有繼承權
2020-12-11學生在學校搬桌子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8怎么保護商業秘密
2021-03-14承攬合同和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20產假期間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0-12-17人身意外傷害險知識詳解
2020-12-31夫妻財產分割:人身保險合同權益的分割
2021-01-29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引發的思考
2021-02-18用人單位不按規定申報保險怎么辦
2021-03-08哪種情形必須導致保險人免責
2020-12-05保險公司可以以違反如實告知義務拒賠嗎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