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如何避免觸碰經濟犯罪的底線
本文轉載自法律研究員《中小企業如何避免觸碰經濟犯罪的底線》
目前造成經濟的犯罪的原因是多種多樣,包含了國家市場經濟等各方面的因素。作為專業的律師團隊,以法律和政策法規分解各個經濟罪名的要件和國家態度,為防范經濟犯罪提供支撐。
(一)虛報注冊資本罪
虛報注冊資本罪:(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條)申請公司登記使用虛假證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虛報注冊資本,欺騙公司登記主管部門,取得公司登記。
1、立案標準:
(1)超過法定出資期限,實繳注冊資本不足法定注冊資本最低限額,有限責任公司虛報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并占其應繳出資數額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虛報數額在三百萬元以上并占其應繳出資數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2)超過法定出資期限,實繳注冊資本達到法定注冊資本最低限額,但仍虛報注冊資本,有限責任公司虛報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并占其應繳出資數額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虛報數額在一千萬元以上并占其應繳出資數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3)造成投資者或者其他債權人直接經濟損失累計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2、律師分析:本罪幾乎是每個民企的原罪!
(1)在實繳注冊資本不足法定注冊資本最低限額(一般為3萬)的情況下,只有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在30萬以上,才有可能涉及本罪。
(2)在實繳注冊資本達到法定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的情況下,只有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在100萬以上,才有可能涉及本罪。
(二)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
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條)公司發起人、股東違反公司法的規定未交付貨幣、實物或者未轉移財產權,虛假出資,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資。
1、立案標準:
(1)超過法定出資期限,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虛假出資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并占其應繳出資數額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股東虛假出資數額在三百萬元以上并占其應繳出資數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2)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抽逃出資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并占其實繳出資數額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股東抽逃出資數額在三百萬元以上并占其實繳出資數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3)造成公司、股東、債權人的直接經濟損失累計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2、律師分析:本罪也幾乎也是每個民企的原罪!
對于有限責任公司而言,一般情況下,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應當在30萬以上,才有可能構成此罪。
(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指(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
1、立案標準:
(1)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2)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三十戶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一百五十戶以上的;
(3)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2、律師分析:非法集資與民間借貸的區別:
①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在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類利率4倍以內者有法律效力,超過4倍的法律不予承認。
②企業借貸對象指向特定對象,如家庭成員、親友、本單位職工、國家機關等進行拆借,則屬于合法的民間借貸行為,而不屬于刑事犯罪。
③企業借貸行為沒有進行公開宣傳,不具有公開性。
④企業借貸的資金主要用于生產經營及相關活動。
⑤借貸企業具有還款意愿,能夠及時清退集資款項。
(四)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
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是指(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條)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擅自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的行為。
1、立案標準:
(1)發行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2)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擅自發行致使三十人以上的投資者購買了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的;
(3)不能及時清償或者清退的;
2、律師分析:民營企業非法發行所謂的“股票”的犯罪行為屢見不鮮,但構成本罪的核心在于“不能及時清償或者清退的”。在實踐中。企業能夠及時清償的情況下,很少被追究刑事責任。
(五)信用卡詐騙罪
信用卡詐騙罪,是指(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的行為。
1、立案標準:
(1)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廢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進行詐騙活動,數額在五千元以上的;
(2)惡意透支,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
本條規定的“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三個月仍不歸還的。
惡意透支,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在公安機關立案前已償還全部透支款息,情節顯著輕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
2、律師分析:
在實踐中,民營中小企業往往將信用卡透支當作日常融資的手段,民營企業謹防將信用卡“善意”透支轉換成“惡意”。
(六)非法經營罪(利用POS機套現)
非法經營罪,是指(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違反國家規定,進行非法經營活動,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
1、立案標準:違反國家規定,使用銷售點終端機具(POS機)等方法,以虛構交易、虛開價格、現金退貨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現金,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機構資金二十萬元以上逾期未還的,或者造成金融機構經濟損失十萬元以上的;
2、律師分析:不少企業為了緩解短期資金壓力會使用POS機套現的方式融資,法律風險很大。
信用卡持卡人可以在實際并無消費的情況下在POS機上刷卡,POS機主扣除手續費后,當場返現給他們。每臺POS機每日最高可刷20萬元。銀行按每筆20元或25元的標準扣除手續費后,會在兩天內將錢返給POS機主的賬戶。
POS機:(Pointofsales)的中文意思是“銷售點”,是一種終端閱讀器,有現金或易貨額度出納功能。地方易貨代理或特約客戶的易貨出納系統,可將買方會員的購買或消費金額輸入到POS終端,POS機讀取廣告易貨卡上磁條的認證數據、買方會員號碼(密碼)后,結算系統將所輸入的數據送往中心的監管賬戶。
(七)貸款詐騙罪
貸款詐騙罪,是指(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的行為。
1、立案標準: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2、律師分析:本罪為了保護銀行的利益,未區分個人還是單位犯罪,對大家一視同仁。
(八)集資詐騙罪
集資詐騙罪,是指(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的行為。
1、立案標準:
(1)個人集資詐騙,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2)單位集資詐騙,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2、律師分析:本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區別是,本罪的犯罪主體在主觀上根本沒有想過還要還款。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有還款的意愿,只是未經批準從事了銀行的業務而已。
(九)合同詐騙罪
合同詐騙罪,是指(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行為。
1、立案標準: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2、律師分析:普通詐騙罪的立案標準是2000元,行為人的詐騙數額即使不構成“合同詐騙罪”,也有可能構成“詐騙罪”。合同詐騙罪中的“合同”不限于書面合同,也包括口頭合同,但限于經濟合同,應屬于商業行為。
(十)侵犯商業秘密罪
侵犯商業秘密罪,是指行為人以秘密竊取或者故意泄露、使用,或者違反約定,侵犯商業秘密,造成商業秘密權利人重大損失的行為。
1、立案標準:
(1)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2)因侵犯商業秘密違法所得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3)致使商業秘密權利人破產的;
2、律師分析:侵犯商業秘密罪的關鍵在于涉案信息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十一)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是指(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組織、領導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并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傳銷活動。
1、立案標準,涉嫌組織、領導的傳銷活動人員在三十人以上且層級在三級以上的,對組織者、領導者,應予立案追訴。
2、律師分析:現實中有不少民營企業,在企業經營模式的選擇上,名義上打著“直銷”的旗號,而實際操作卻非常類似于“傳銷”。對于罪與非罪而言,企業打著什么名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行為是否符合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構成要件。
(十二)職務侵占罪
職務侵占罪,是指(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一款)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的行為。
1、立案標準:數額在五千元至一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2、律師分析:在民營企業中的人員利用職權“貪污”的行為,叫做“職務侵占”。在私營企業中由于企業所有者的個人財產與企業財產高度混同,無法區分,在企業中擔任職務的企業主反而會更容易觸犯。
(十三)挪用資金罪
挪用資金罪,是指(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一款)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的行為。
1、立案標準:
(1)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在一萬元至三萬元以上,超過三個月未還的;
(2)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在一萬元至三萬元以上,進行營利活動的;
(3)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在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進行非法活動的。
2、齊*智律師分析:在民企中的員工利用職權“挪用公款”的行為。叫做“挪用資金罪”,一樣要追究刑事責任。
(十四)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
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是指(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以財物的行為。
1、立案標準:個人行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單位行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2、律師分析:民企以單位的名義向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涉案金額要達到20萬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而以個人的名義之需要1萬元。這可能就是成立公司的好處之一吧!
但“非國家工作人員”只要“受賄”5000元以上就會被追究刑事責任。所以如果個人行賄不滿壹萬、單位行賄不滿二十萬,但均在5000元以上,行賄者無罪,而受賄者會被判刑!
(十五)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是指(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或者在經濟往來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行為。
1、立案標準:數額在五千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2、律師分析:在大型民企中的管理層員工,利用職權收受或索取下游企業或供貨商的財物的行為非常普遍,以大型超市最為典型。數量眾多的供貨商為了進入大型超市,往往需要對超市各級主管行賄,似乎都成了商業慣例!
(十六)逃稅罪
逃稅罪,是指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的行為。
1、立案標準:
(1)納稅人
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并且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不補繳應納稅款、不繳納滯納金或者不接受行政處罰的;
(2)納稅人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并且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的;
(3)扣繳義務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納稅人在公安機關立案后再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或者接受行政處罰的,不影響刑事責任的追究。
2、律師實務分析:2009年2月28日頒布的《刑法修正案(七)》將“偷稅罪”變更為“逃稅罪”,并規定逃避繳納稅款數額5萬元并占應納稅總額10%以上的,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處罰金。
依據《刑法》第87條關于追訴時效期限的: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如果自犯罪行為發生之日起5年內公安機關沒有發現并立案偵查,而且這5年內行為人也沒有涉嫌觸犯其他任何犯罪。那么,5年之后公安機關就不能再追究該罪的刑事責任。
(十七)隱匿、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罪
隱匿、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罪,是指(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條之一)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
1、立案標準
(1)隱匿、故意銷毀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涉及金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2)依法應當向司法機關、行政機關、有關主管部門等提供而隱匿、故意銷毀或者拒不交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
2、律師分析:只有行為人以“故意”的方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才構成犯罪。如果企業本身財務制度管理就非常混亂或者沒有依法完善相關的財務,就無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十八)妨害清算罪
妨害清算罪,是指(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條)公司、企業進行清算時,隱匿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偽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企業財產的行為。
1、立案標準:
(1)隱匿財產價值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2)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偽記載涉及金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3)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企業財產價值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4)造成債權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經濟損失數額累計在十萬元以上的;
(5)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應清償的職工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得不到及時清償,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2、律師分析:依據《公司法》第184條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由公司股東負責。公司清算包括破產清算和解散清算,而解散清算又包括強制清算和自愿清算。
公司應當法定條件下進入清算程序,公司股東消極地不履行或者逃避親算的只會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但如果積極采取行動妨礙公司清算的要承擔刑事責任。
中小企業在經濟社會中的弱勢地位,決定了它更容易涉嫌經濟犯罪,有時甚至是無奈的選擇!希望本文能夠為中小企業在防范經濟犯罪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罪疏忽大意過失的特點有哪些
2020-12-26安全生產法規定員工的權利有哪些
2020-12-03保證合同是諾成合同嗎
2021-01-27離婚后繼父有權探望繼子嗎
2021-01-06代寫遺囑有什么規定
2021-02-25委托代理的法律后果怎么規定
2020-11-10占用河灘地如何處罰
2021-02-12頂樓人家漏雨樓頂維修費誰出
2020-12-12離職后帶走顧客信息違法嗎
2021-01-28工資應當以什么形式按什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
2020-12-04解除航程保險合同的限制條件是什么
2020-11-10人身保險利益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2人身保險合同如何簽訂
2020-12-16無保險是車輛事故責任加重的條件嗎
2021-02-09保險合同簽訂要經過哪些階段
2020-12-23按哪一種方式處理違反免責條款的當事人
2021-02-19保險受益人的變更有沒有期限要求
2021-02-07什么是法定代理人
2020-12-10什么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項目
2020-11-17征收集體土地審批程序以及要求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