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刑法分則對于許多經濟犯罪采取了定量的立法模式,并且,對于諸多經濟犯罪,還根據量的不同規定了不同的刑罰。這種立法模式給犯罪既遂、未遂的認定帶來諸多爭議。在承認我國刑法分則是以犯罪既遂為模式的前提下,應當認為刑法分則關于經濟犯罪中所規定的量”是犯罪既遂的標準。對于刑法分則中關于經濟犯罪的量”的理解,不應僅僅局限于客觀方面,而應當結合主客觀來認定。應當將犯罪既遂、未遂在刑罰適用上的區分,貫穿于我國刑法分則的定量、多檔次量刑模式,以期更好地實現罪刑相適應。關鍵詞:經濟犯罪犯罪既遂定量因素刑罰適用經濟犯罪,從最廣義角度看,指違反國家工業、農業、財政、金融、稅收、價格、海關、工商、森林、水產、礦山等經濟管理法規,或者盜竊、侵吞、騙取、哄搶、非法占有公共財物和公民的合法財物,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和經濟建設,使國家、集體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嚴重損失,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它的范圍涉及幾乎所有經濟活動的行為,包括賭博罪、招搖撞騙罪等。1從我國刑法對經濟犯罪的規定看,對相當一部分經濟犯罪均作了量上的要求,如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造成重大損失”、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等要求,并且,對于同一犯罪,還對量作了不同程度的區分,并基于此規定了不同的刑罰。如何結合我國刑法分則這種定量的立法模式來認定犯罪既遂、未遂,并適用相應的刑罰,值得進一步研究。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這種定量模式,給未遂、既遂以及量的因素在構成要件中的地位等問題帶來難以解決的理論死結”2。在我國區分犯罪的既未遂并非易事。造成這種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國立法上既定性又定量的特點,不同于日、德、美等國立法定性、司法定量。這導致我們在討論既未遂問題時,必須設定一個前提,即我們是在犯罪學層面上或者說純理論上或者說應然的層面上討論,還是從實然的角度討論問題”。3這一問題實際上就涉及犯罪既遂、犯罪未遂之劃分如何與我國刑法分則的定量、多檔次量刑模式結合起來。一、刑法分則之立法模式:犯罪成立模式或犯罪既遂模式我國刑法分則對經濟犯罪設定了量,并且,有些量”的要求還比較低,例如,諸多經濟犯罪中均有數額較大”的規定,對于此種量”,究竟是該犯罪成立的標準,還是犯罪既遂的標準,刑法理論上的爭議頗大。這種爭議,究其實質,就在于對于我國刑法分則的規定是以犯罪成立為模式還是以犯罪既遂為模式的爭論。從世界各國刑法規定的通例來看,刑法分則對于具體犯罪的規定均是以犯罪既遂為模式的。一般認為,我國古代刑法對具體犯罪的規定是以犯罪既遂為模式的。如有學者指出,封建刑法對罪名的設置基本上是以既遂形態為標準的。4但對于我國現行刑法分則的規定是以犯罪成立為模式還是以犯罪既遂為模式,存在不同的觀點。這一問題的厘清,是認定經濟犯罪之犯罪既遂、未遂的前提。不少學者認為,刑法分則的規定是以犯罪成立為模式的。如張明楷教授指出:在一些資產階級刑法中,以處罰既遂犯為原則,以處罰未遂為特殊,原則上不處罰犯罪預備。這些國家的刑法典不僅在總則中規定什么是犯罪未遂,而且規定在分則中有特別規定才處罰;這樣,立法者認為哪些犯罪應處罰未遂,就必須在規定具體犯罪條文中作出‘前款之罪未遂,亦罰’這類的規定,否則,未遂就不成立犯罪。因此,這些國家的刑法學者可以認為,其刑法分則的規定是以既遂為模式的,構成要件其實是犯罪既遂的要件。而我國刑法總則沒有規定對未遂犯等的處罰以分則有特別規定者為限,而是規定原則上處罰犯罪預備、未遂與中止,犯罪的成立包括犯罪既遂、未遂、預備、中止等形態。這便說明,犯罪構成以既遂為模式的觀點,是以當分則有明文規定時才處罰未遂犯的立法例作為根據的,我國沒有這樣的立法例,因而不能采用以這樣的立法體例為根據的觀點。因此,規定具體犯罪的分則條文,不是針對犯罪既遂,而是針對犯罪成立的;犯罪成立并不限于犯罪既遂,還包含其他可能出現的形態。”5縱觀犯罪成立模式的學者的觀點,主要有如下理由:第一,我國刑法總則規定,原則上未完成形態的犯罪均需要處罰,刑法分則是刑法總則的具體化,因此,刑法分則對具體犯罪的規定應當是包括了所有的犯罪停止形態,即是以犯罪成立為模式的。第二,認為刑法分則的規定是以犯罪成立為模式,有利于鼓勵犯罪人中止犯罪。如果認為刑法分則中所規定的危險狀態”是犯罪既遂的標準,則行為人排除危險狀態的行為屬既遂后的悔罪行為,不利于對行為人采取更寬大的處理。如果認為危險狀態”是犯罪成立的標準,則行為人造成危險狀態后主動排除危險狀態的,成立犯罪中止,并且由于沒有造成損害,應當免除處罰。第三,能夠比較全面貫徹落實罪刑法定原則和行為人的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唯一基礎的觀念。6有學者指出,翻遍我國刑法分則351個條文,我們絲毫也看不到有哪一個條文中,已明文規定在怎樣的條件下叫做既遂,在怎樣的條件下叫做預備、未遂和中止。刑法理論中我們常常無處不見的所謂可以從條文的某種文字表述中得出某種情形為既遂,不過是某些學者們主觀臆斷。……刑法分則中的故意犯罪的犯罪構成,是所有犯罪預備狀態、犯罪未遂狀態、犯罪中止狀態和犯罪既遂狀態共同的犯罪構成”。7第四,能夠較為合理地解釋過失犯罪、間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既遂形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長時間不能履行合同怎么辦
2021-01-21如何寫法律意見書
2021-01-10公司不分利潤股東能退股嗎
2020-12-15個人征信失信會影響子女嗎
2020-11-09父母出資買房如何要回購房款
2021-01-14房租中介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1-16別人能拿自己的房產證去抵押嗎
2021-02-19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04延長醫療期后解除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1機動車免除責任的確定有哪些標準
2021-03-02不同的保險公司怎么具體運作資產
2020-11-30新《保險法》的溯及力問題
2021-01-12旅行社對被撞傷游客當否負連帶責任
2020-12-04交通肇事保險公司可以先予執行嗎
2021-03-15保險經紀人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1-03為什么購買校方責任保險
2020-11-19保險經紀人經營業務是什么
2021-01-29土地轉讓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3-15停產停業損失如何評估
2021-02-05對拆遷補償不滿意怎么辦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