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確認之訴是否適用仲裁時效
實踐中對此有不同觀點:
(1)勞動關系確認之訴適用一年的仲裁時效
為防止權利人不及時行使自己的權利,有效避免案件發生時間與訴訟時間相隔過長,導致案件事實、證據取證、法律適用等方面面臨困境,國家規定了訴訟時效制度。時效制度是權利人在自己的權利受到非法侵害時,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時效期間屆滿,權利人便失去法律保護,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或人民法院對權利人的權利不再進行保護的制度。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第一款、第六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這表明,勞動關系確認爭議屬于《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調整范圍,應適用有關仲裁時效的規定,將仲裁時效的起算點規定為“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
確認勞動關系雖然表面上并不涉及具體的權利,但在具體案件中,勞動者要求確認勞動關系的目的在于要求其實體權利的實現,如:職業病賠償、解決工資報酬、補繳社會保險、加班費用等。這一確認之訴實則是請求之訴的過程和橋梁,勞動者要想取得其實體權利,就必須先行確認勞動關系,因此應當適用仲裁時效的規定。
(2)勞動關系確認之訴不適用仲裁時效
勞動關系主體一方為完成一個訴求需要先對雙方是否存在勞動關系進行確認。
首先,勞動關系確認解決的是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勞動法律關系,并不涉及實體權利義務糾紛,僅僅是對已經發生的事實進行認定,單就確認勞動關系爭議這一確認之訴環節中來說不涉及勞動者具體的權益,即無“訴的利益”,當然就不存在是否超過申訴時效的問題。
其次,勞動仲裁時效與民事訴訟中的訴訟時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仲裁時效解決的是勞動者在申請仲裁時,仲裁委依據職權依法查證適用是否超過仲裁時效,而民事訴訟中,勞動者提起確認之訴,法院一般不能依據職權去主動查證和適用是否超過訴訟時效,需根據對方當事人抗辯做出。勞動仲裁在法的分類上屬經濟法的范疇,但確認勞動關系之訴卻從屬于民事訴訟。因此不適用勞動仲裁一年時效期間的規定。
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咨詢律霸網的專業律師,他們會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同業競爭限制協議是怎樣的
2021-02-24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的辦理程序有哪些
2021-01-10怎么查看專利是否已經變更了專利權利人
2021-03-07刑事責任年齡和刑事責任能力是什么意思
2021-02-18簽保險代理合同事畢需要解約嗎
2020-12-18撤銷權的訴訟時效
2021-03-22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怎么處理?
2021-02-12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不能解約嗎
2020-12-04企業停產是否屬于勞動關系終止
2021-01-08雇傭關系有經濟補償嗎
2021-01-13廣州試用期工資1000是否合法
2020-12-19實習期間公司解散需要賠償嗎
2021-02-13公司經濟性裁員的規定
2021-01-15勞動糾紛材料怎么寫
2020-12-20交通意外險與航空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1-01-06哪些人適合購買交通意外險
2020-12-03因罷工飛機航班取消轉機一天怎么賠償
2021-02-20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法理分析
2020-12-31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聯合懲戒措施是什么
2021-02-18什么人可以不繳納失業保險費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