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篇法規已被《國務院關于廢止2000年底以前發布的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發布日期:2001年10月6日 實施日期:2001年10月6日)廢止(原因:主要內容與1993年9月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并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1993年7月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并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1996年5月1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并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1997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并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1992年7月23日國務院發布的《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等不相適應)
國務院關于開展和保護社會主義竟爭的暫行規定
(1980年10月17日國務院發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調整、改革、整頓、提高方針的貫切,特別是企業自主權的擴大和市場調節作用的發揮,竟爭逐步開展起來,在我國經濟生活中顯示出它的活力, 推動著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 社會主義的竟爭和資本主義的競爭有著本質的區別,它是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在國家計劃指導下開展的,是為社會主義經濟服務的。它對于調動生產經營單位和
勞動者的主動性、積極性、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推動聯合,進一步把經濟搞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加快四化建設的步伐有重大的作用。我們應當逐步改革現行的經濟管理體制,積極地開展竟爭,保護竟爭的順利進行。為此,特作以下暫行規定:
一、在開展竟爭中, 所有的生產和經營單位, 都應當保證完成國家的產銷計劃,在改善經營管理,加強經濟核算,增加花色品種,提高產品質量,減少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降低成本和費用, 提高勞動效率, 改進服務工作等方面下工夫,比優劣,不斷提高生產水平、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以取得良好的經濟效果。
二、開展竟爭必須擴大企業的自主權, 尊重企業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的地位
。 企業根據國家政策法令所擁有的產、供、銷、人、財、物等方面的權力,任何
地區和部門不得任意干預。企業之間簽訂的合同和協議,應當互相信守,并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毀約一方要負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企業在保證完成國家規定的供貨任務的條件下,可以根據市場需要,安排生產計劃,或承擔協作任務。除國家計劃分配的物資以外,企業可以根據擇優的原則,在國家政策法令許可的范圍內,到外地外單位購買所需要的物資,有關地區和主管部門不得進行阻撓。屬于國家計劃分配的物資,也要逐步做到使企業有選擇供貨單位的余地。對一切侵犯企業自主權的作法,企業有權抵制和
上訴。
三、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占優勢的情況下, 允許和提倡各種經濟成分之間、
各個企業之間,發揮所長,開展竟爭。在經濟活動中,除國家指定由有關部門和單位專門經營的產品以外,其余的不得進行壟斷、搞獨家經營。對一些適宜于承包的生產建設項目和經營項目,可以試行招標、投標的辦法。對于有利于國計民生的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注冊開業后,應當予以支持,在貨源、貨款、稅收、勞動力、產品銷售等方面,統籌安排,給以方便。他們的正當權益,應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任何單位、任何人都不得平調他們的資財,強加給不合理的負擔,侵犯他們的利益。
四、廣開商品流通渠道, 為竟爭開辟場所。 企業超計劃的和自己組織原材料生產的產品,以及試制的新廣品,原則上可以自銷。其中屬于國家短缺的統購統銷或統配產品,首先由國家收購;有些也允許企業自銷一部分。自銷價格要按照有關規定辦理。要增加流通渠道,減少中間環節,允許企業采取多種經營形式,產需結合, 加速商品流轉。 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可以互設銷售機構,舉辦展銷會,委托代銷,推銷產品。
五、開展竟爭必須對不和理的價格逐步進行必要的調整。 國家指定的一部分商
品, 其價格允許在規定的幅度內上下浮動。生產資料的價格,企業根據國家政策
和市場的供求變化,有權在不影響財政上繳任務的條件下,自行調低;調高價格必須按照物價管理分工權限的規定,報經批準。同人民生活關系密切的重要商品價格,必須保持基本穩定。
六、開展竟爭必須打破地區封鎖和部門分割。 任何地區和部門部不準封鎖市場
, 不得禁止外地商品在本地區、本部門銷售。對本地區出產的原材料必須保證按
國家計劃調出,不準進行封鎖。工業、交通、財貿等有關部門對現行規章制度中妨礙竟爭的部分,必須進行修改,以利于開展竟爭。采取行政手段保護落后,抑制先進,妨礙商品正常流通的作法,是不
合法的,應當予以廢止。
七、為了鼓勵革新技術和創造發明, 保障有關單位和人員應有的經濟利益, 對創造發明的重要技術成果要實行有償轉讓。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制訂有關政策和規定。在文件沒有正式制訂以前,企業之間可以互相協商解決。在競爭中,要提倡發揚社會主義協作精神,開展技術交流。
八、竟爭要嚴格遵守國家的政策法令, 采取合法的手段進行。 要樹立企業的信譽、企業的道德。不準弄虛作假,行賄受賄,投機倒把,牟取暴利,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違法亂紀的,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依法予以處理。
九、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要提高認識, 跟上形勢, 因勢利導,加強對竟爭的領導,扎扎實實做好服務、 協調、 統籌、監督工作,及時了解新情況,解決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要學會掌握經濟規律,利用價格、稅收、信貸、利率等經濟杠桿,制訂必要的經濟法規,指導竟爭的健康發展。能源、原材料,要優先供應那些質量好、成本低、消耗少、竟爭力強的企業。對后進企業,有些要進行整頓,幫助他們改善經營管理,努力趕上;有些要結合國民經濟的調整,進行改組、轉產或并廠,鼓勵走聯合的道路。經濟上發達的地區要注意幫助經濟上不發達的地區。各級經濟管理部門必須加強計劃指導和市場管理,做好調查研究、預測預報工作,對產品的發展趨勢、市場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指導企業搞好生產和經營,避免由于竟爭可能引起的生產建設的盲目性。
十、以上暫行規定, 希結合實際情況認真試行。 各地區、 各部門可根據本規定的精神,制訂實施辦法,保護竟爭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