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協、財政廳(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財務局:
為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國發〔2006〕7號),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助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國科協、財政部在深入調研和分析農村科普工作特點的基礎上,決定在“十一五”規劃期間聯合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通過“以點帶面、榜樣示范”的方式,在全國評比、篩選、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的、有較強區域示范作用的、輻射性強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帶頭人、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等先進集體和個人,帶動更多的農民提高科學文化素養,掌握生產勞動技能,引導廣大農民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為保證計劃的順利實施,我們共同制定了《“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盡快組織實施。
根據《方案》的有關要求,現將組織實施2006年“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評選名額
2006年,在全國評比、篩選100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100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100名農村科普帶頭人,10個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受表彰的單位和個人,按照“以獎代補和獎補結合”的原則給予獎勵支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獎補金額為20萬元,農村科普帶頭人獎補金額為5萬元,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獎補金額為50萬元。
二、有關要求
(一)各省(區、市)應在中國科協和財政部分配的推薦名額內,堅持標準,嚴格把關,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好中選優,做好推薦和初評工作。
(二)各省(區、市)要結合本地情況盡快制定實施方案細則,明確責任部門和聯系人,于2006年8月30日前報中國科協和財政 部。
(三)各省(區、市)要認真審核推薦對象的申報材料,并在申報表中簽署推薦意見后,于2006年9月30日前將申報推薦材料報中國科協和財政部。
申報推薦材料包括:①正式報送函;②推薦名單匯總表;③各申報單位、個人的推薦表和相關資料;④推薦工作簡要總結和說明。推薦表樣見附件3、4、5、6。
(四)各省(區、市)報送的實施方案細則和申報推薦材料要求簽章齊全,書面材料一式三份,同時發送電子文本。
中國科協聯系方式:
科普部基層科普處:胡富梅 賈子文 電話:010-68578249
電子信箱:jiaziwen@cast.org.cn
財政部聯系方式:
教科文司科學處:王佳 電話:010-68551316
電子信箱:awangjia@126.com
中國科協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聯系方式:
聯 系 人:李福生
通訊地址:北京北三環中路1號 中國科技館業務樓七層
郵政編碼:100029
電 話:010-62379323 傳真:010-62379323
電子信箱:castnjzx@sohu.com
附件:1.“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試行)
2.2006年度各省(區、市)推薦名額分配表
3.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推薦表
4.農村科普示范基地推薦表
5.農村科普帶頭人推薦表
6.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推薦表
附件1
“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試行)
為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國發[2006]7號),充分調動全社會開展農村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領激發廣大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中國科協、財政部決定,在“十一五”規劃期間聯合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以下簡稱“計劃”)。為保證“計劃”的順利實施,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實施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通過“計劃”的實施,不斷促進農村科普體系的建設,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讓科普公共服務持續惠及廣大農民,助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目標任務
1.在總結多年來,特別是“十五”計劃時期農村科普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抓重點、抓亮點、抓示范,“十一五”規劃期間,在全國每年評比、篩選、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的、有較強區域示范作用的、輻射性強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帶頭人、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等先進集體和個人。
2.在推薦、評比過程中通過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廣泛宣傳,以點帶面、榜樣示范,增強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興趣和意識,把學習科技知識變成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意識和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發展生產、保護環境、改善生活質量的能力;引導廣大農民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3.建立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農村科普工作的長效機制,開拓創新農村科普工作,提高科普公共服務能力,逐步建立完善適應農村特點、滿足農民科技需求的科普工作新體系。
(三)實施原則
1.面向社會,統一標準。評選范圍面向社會各界,符合推薦范圍和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均可申報,統一評審標準。
2.立足科普,注重公益。評選對象立足于農村科普工作戰線,注重社會公益,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
3.差額評選,擇優支持。各省推薦名額與最終確定獲獎名單實行差額評選制,從各省推薦名單中擇優支持。
4.獎補結合,追蹤問效。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通過以獎代補和獎補結合方式對評選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開展科普惠農活動進行補助和獎勵,為植根于基層的農村科普組織和農村科普帶頭人更好地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創造更好的條件。對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及其結果實行監督考核和追蹤問效。獎補資金主要用于獎勵和補助先進集體和個人購置科普資料和設備,以及面向農民和農村青少年開展培訓講座、展覽、引進推廣新技術和新品種等農村科普活動的支出。
二、推薦范圍和條件
(一)農村專業技術協會
推薦范圍:經社團管理部門依法登記、在農村科普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縣級以下(含縣級)農村專業技術協會。
推薦條件:
1.組織機構健全、產權明晰、遵紀守法、管理規范;
2.獲得縣級以上(含縣級)農村科普工作獎勵;
3.會員農戶在100戶以上,擁有一項或多項適用技術,在科學普及、技術推廣、協會管理方面具有較強的示范帶動作用;
4.成立3年以上,具有較強的持續發展能力,會員年均純收入高于本縣農民年均純收入20%以上;
5.致力于農村科普事業,普及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在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專業技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面成效顯著,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二)農村科普示范基地
推薦范圍:建立在農村、直接面向農民和農村青少年,以講座、展覽、培訓、示范、咨詢、服務等方式普及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致力于提高農民科學素質,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場所。
推薦條件:
1.有明確的科普工作規劃和任務目標;
2.獲得縣級以上(含縣級)農村科普工作獎勵;
3.具有開展科普活動的固定場所和科普設備,定期更新科普內容;
4.常年開展面向農民和農村青少年的科普講座、展覽、培訓、咨詢等科普活動。每年開展活動的時間100天以上、受益群眾1000人次以上,或推廣的實用技術形成產業化優勢,在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專業技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面成效顯著,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三)農村科普帶頭人
推薦范圍:長期在農村面向廣大農民開展科普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民專業技術人才和農村科普志愿者。
推薦條件:
1.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宣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模范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
2.獲得縣級以上(含縣級)農村科普工作獎勵;
3.具有奉獻精神,熱心農村科普事業,普及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
4.在農村開展科普工作連續3年以上。在組織開展農村科普工作和依靠科技帶領農民致富,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專業技能,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成績顯著,能夠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得到當地農民群眾的廣泛贊譽。
(四)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
推薦范圍:在少數民族地區成立的,面向少數民族群眾開展科普宣傳,做出突出貢獻的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
推薦條件:
1.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模范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維護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團結與穩定;
2. 獲得縣級以上(含縣級)農村科普工作獎勵;
3.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成立,成立時間在2年以上;
4.具備必要的科普宣傳設備,具有較好工作基礎;
5.常年面向少數民族群眾開展科普講座、展覽、培訓、咨詢等科普活動。每年到少數民族地區開展科普活動的時間不少于100天,在提高少數民族群眾的科學素質,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成效顯著,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五)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單位和個人,不得申報和推薦:
1.有違法違紀行為的;
2.有損害農民利益行為的;
3.有其他造成不良影響行為的。
三、組織實施
(一)每年3月底前,由中國科協、財政部綜合各省農村科普工作等情況,確定各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帶頭人和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的推薦名額,并下達到各省(區、市)。其中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帶頭人的推薦名額按評選名額的120%進行分配,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的推薦名額按評選名額的150%進行分配。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帶頭人和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的申報不得交叉重復。申報單位和個人同時符合多個推薦范圍和條件的,只能按其中一項進行申報。
(二)省級科協和省級財政部門根據中國科協、財政部下達的推薦名額和本方案規定的推薦范圍和條件,結合本省農村科普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在4月底前下發到各市、縣,并通過本省的主要媒體廣泛宣傳,向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和廣大農民公開發布評比和篩選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帶頭人和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的推薦條件和申報程序。認真組織做好本省的推薦工作。
地(市)科協和地(市)財政部門要積極配合省級科協和財政部門做好推薦工作。
(三)縣級科協和縣級財政部門根據本方案和本省的實施方案,通過當地媒體開展宣傳工作,廣泛動員當地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組織指導符合條件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申報;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確定推薦單位和個人名單;縣級科協和財政部門應將推薦名單在有關鄉村公示10天,廣泛征求意見;公示期滿無異議的,由縣級科協和財政部門在6月底前,將正式推薦名單和相關材料上報省級科協和財政部門。
(四)省級科協和省級財政部門匯總各縣推薦名單和相關材料,成立評審委員會進行審核,在中國科協和財政部下達的推薦名額內,提出推薦單位和個人名單;推薦單位和個人名單須在本省媒體公示10天;公示期滿無異議的,由省級科協和財政部門于7月底前,將正式推薦名單和相關材料上報中國科協和財政部。
(五)中國科協和財政部匯總省級科協報送的申報材料,成立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評審結果在媒體公示10天,公示期滿無異議的,9月底前由中國科協和財政部批準并下達各省級科協和財政部門。對受到表彰的單位和個人,分別授予“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稱號,由中央財政資金給予獎勵和補助。
(六)各級科協和財政部門要積極宣傳獲獎單位和個人的先進事跡,要加強對獎補資金的管理和監督,要加大對獲獎單位和個人開展農村科普工作的指導力度,使其在提高農民科學素質,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要認真做好工作總結和經驗交流。省級科協和財政部門應于12月底前將年度工作總結報中國科協和財政部。
四、保障措施
(一)統一認識,加強領導。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是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提高農民科學素質,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各級科協和財政部門要高度重視,統一思想,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加強對計劃實施工作的組織領導,納入相應的工作計劃,會同有關部門和人民團體共同組織實施,發揮各自優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保證計劃順利實施。
(二)廣泛宣傳,正確引導。受表彰的“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是廣大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和科普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要把對優秀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和農村科普帶頭人評比篩選過程與普及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廣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進一步激發廣大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和科普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激發廣大農民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全社會共同關注農村科普工作。
(三)客觀公正,加強監督。評比推薦是實施“計劃”的關鍵環節。各地要保證評比的公平、公正、公開,對推薦對象進行認真篩選,優中選優。要建立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機制,廣泛接受社會各方面的監督。對申報評比過程中發現謊報業績、編造事跡、弄虛作假的,將取消或核減該省當年的推薦名額。獲獎單位和個人有弄虛作假等行為的,經查證屬實,撤銷其榮譽稱號并收回已發放的資金,同時取消或核減該省下一年度的推薦名額。
(四)注重實效,動態管理。中國科協和財政部對獲獎單位和個人實行動態管理。獲獎單位和個人,不能繼續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或有損害農民利益行為的,將取消其榮譽稱號。相關主管部門要制定組織和指導受表彰獎勵的單位和個人開展科普活動的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工作措施和相應職責,加大政策和經費的支持力度,使其在農村科普工作中取得更大成效。
附件2
2006年度各省(區、市)推薦名額分配表
┌────────┬────────┬───────┬───────┬───────┐
│ 省區市 │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農村科普帶頭人│少數民族科普工│
│ │ │ 地 │ │ 作隊 │
├────────┼────────┼───────┼───────┼───────┤
│ 北 京 │ 0 │ 1 │ 1 │ 0 │
├────────┼────────┼───────┼───────┼───────┤
│ 天 津 │ 1 │ 1 │ 1 │ 0 │
├────────┼────────┼───────┼───────┼───────┤
│ 河 北 │ 6 │ 7 │ 7 │ 0 │
├────────┼────────┼───────┼───────┼───────┤
│ 山 西 │ 5 │ 4 │ 4 │ 0 │
├────────┼────────┼───────┼───────┼───────┤
│
內蒙古 │ 3 │ 3 │ 3 │ 1 │
├────────┼────────┼───────┼───────┼───────┤
│ 遼 寧 │ 4 │ 4 │ 4 │ 0 │
├────────┼────────┼───────┼───────┼───────┤
│ 吉 林 │ 3 │ 2 │ 2 │ 1 │
├────────┼────────┼───────┼───────┼───────┤
│
黑龍江 │ 6 │ 4 │ 4 │ 0 │
├────────┼────────┼───────┼───────┼───────┤
│ 上 海 │ 0 │ 1 │ 1 │ 0 │
├────────┼────────┼───────┼───────┼───────┤
│ 江 蘇 │ 5 │ 5 │ 5 │ 0 │
├────────┼────────┼───────┼───────┼───────┤
│ 浙 江 │ 4 │ 4 │ 4 │ 0 │
├────────┼────────┼───────┼───────┼───────┤
│ 安 徽 │ 5 │ 5 │ 5 │ 0 │
├────────┼────────┼───────┼───────┼───────┤
│ 福 建 │ 3 │ 3 │ 3 │ 0 │
├────────┼────────┼───────┼───────┼───────┤
│ 江 西 │ 3 │ 4 │ 4 │ 0 │
├────────┼────────┼───────┼───────┼───────┤
│ 山 東 │ 9 │ 7 │ 7 │ 0 │
├────────┼────────┼───────┼───────┼───────┤
│ 河 南 │ 10 │ 9 │ 9 │ 0 │
├────────┼────────┼───────┼───────┼───────┤
│ 湖 北 │ 5 │ 5 │ 5 │ 1 │
├────────┼────────┼───────┼───────┼───────┤
│ 湖 南 │ 5 │ 6 │ 6 │ 1 │
├────────┼────────┼───────┼───────┼───────┤
│ 廣 東 │ 4 │ 5 │ 5 │ 0 │
├────────┼────────┼───────┼───────┼───────┤
│ 廣 西 │ 4 │ 5 │ 5 │ 1 │
├────────┼────────┼───────┼───────┼───────┤
│ 海 南 │ 1 │ 1 │ 1 │ 0 │
├────────┼────────┼───────┼───────┼───────┤
│ 重 慶 │ 2 │ 2 │ 2 │ 1 │
├────────┼────────┼───────┼───────┼───────┤
│ 四 川 │ 10 │ 8 │ 8 │ 1 │
├────────┼────────┼───────┼───────┼───────┤
│ 貴 州 │ 3 │ 4 │ 4 │ 1 │
├────────┼────────┼───────┼───────┼───────┤
│ 云 南 │ 6 │ 5 │ 5 │ 1 │
├────────┼────────┼───────┼───────┼───────┤
│ 西 藏 │ 0 │ 2 │ 2 │ 1 │
├────────┼────────┼───────┼───────┼───────┤
│ 陜 西 │ 5 │ 4 │ 4 │ 1 │
├────────┼────────┼───────┼───────┼───────┤
│ 甘 肅 │ 4 │ 3 │ 3 │ 1 │
├────────┼────────┼───────┼───────┼───────┤
│ 青 海 │ 1 │ 1 │ 1 │ 1 │
├────────┼────────┼───────┼───────┼───────┤
│ 寧 夏 │ 1 │ 1 │ 1 │ 1 │
├────────┼────────┼───────┼───────┼───────┤
│ 新 疆 │ 2 │ 3 │ 3 │ 1 │
├────────┼────────┼───────┼───────┼───────┤
│ 新疆兵團 │ 0 │ 1 │ 1 │ 0 │
├────────┼────────┼───────┼───────┼───────┤
│ 合 計 │ 120 │ 120 │ 120 │ 15 │
└────────┴────────┴───────┴───────┴───────┘
附件3
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推薦表
申報單位(蓋章):
所在地區: 省(區、市) 市 縣
單位負責人:
中國科協 財政部印制
填 表 說 明
1、本表要求紙質材料一式3份,同時報電子版本1份,統一使用4號楷體填寫。
2、“登記部門”指在所在地社團主管部門,應附登記證書復印件1份。如果在工商部門注冊,應附注冊證書復印件1份。
3、“內設組織機構”:是指下屬的分會或專業委員會。
4、“本縣農民近三年的年均純收入”以本縣統計局公布數據為準。
5、“年科普業務經費”不包括人員工資以及辦公經費。
6、“曾獲何部門獎勵”指獲得縣級部門以上(含縣級部門)農村科普工作獎勵,應附獎勵證書復印件1份。
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推薦表
┌──────┬──────────────────────────────────────┐
│ 協會名稱 │ │
├──────┼───────┬───────┬───────────┬───────┬──┤
│
法人代表 │ │ 理事長 │ │ 登記日期 │ │
├──────┼───────┴───────┴───────────┴───────┴──┤
│ 通訊地址 │ │
├──────┼───────┬───────┬──────────────────────┤
│ 郵政編碼 │ │ 聯系電話 │ │
├──────┼───────┼───────┼───────┬───────┬──────┤
│ 聯系人 │ │ 傳 真 │ │ E-mail │ │
├──────┼───────┴───────┴───────┴───────┴──────┤
│所在行政轄區│ 省(區、市) 市 縣 鄉 村 │
├──────┼───────────┬───────┬──────────────────┤
│ 登記部門 │ │ 上級主管部門 │ │
├──────┼───────────┼───────┼──────────────────┤
│內設組織機構│ │會員數量(戶)│ │
├──────┼───────────┼───────┼──────────────────┤
│會員從協會取│ │本縣農民近三年│ │
│得近三年的年│ │的年均純收入(│ │
│純收入(元)│ │元) │ │
├──────┴───────────┴───────┴──────────────────┤
│一、協會基本情況 │
├──────────┬───────┬───────┬──────────────────┤
│年度科普業務經費 │ │ 現有固定資產 │ │
├──┬───────┴───────┴───────┴──────────────────┤
│曾獲│ │
│何部│ │
│門獎│ │
│勵或│ │
│表彰│ │
├──┴──────────────────────────────────────────┤
│二、近年來農村科普工作的主要情況及成效(2000字以內,可另紙說明) │
├─────────────────────────────────────────────┤
│ │
├─────────────────────────────────────────────┤
│縣級科協、財政部門意見 │
│ │
│ │
│ │
│ │
│蓋 章年 月 日 │
├─────────────────────────────────────────────┤
│省級科協、財政部門意見 │
│ │
│ │
│ │
│ │
│蓋 章年 月 日 │
└─────────────────────────────────────────────┘
附件4
農村科普示范基地推薦表
申報單位(蓋章):
所在地區: 省(區、市) 市 縣
單位負責人:
中國科協 財政部印制
填 表 說 明
1、本表要求紙質材料一式3份,同時報電子版本1份,統一使用4號楷體填寫。
2、曾獲何部門獎勵或表彰是指獲得縣級部門以上(含縣級部門)農村科普工作獎勵或表彰,應附獎勵證書復印件1份。
3、“上級主管部門”是指批準示范基地成立的部門,應附復印件1份。
農村科普示范基地推薦表
┌──────────┬──────────────────────┐
│ 基地名稱 │ │
├──────────┼──────────────────────┤
│ 基地地址 │ │
├──────────┼─────────┬─────────┬──┤
│ 上級主管部門 │ │ 建立時間 │ │
├──────────┼─────────┼─────────┼──┤
│ 聯系人 │ │ 聯系電話 │ │
├──────────┼─────────┼─────────┼──┤
│ 電子郵件 │ │ 傳 真 │ │
├──────────┼─────────┴─────────┴──┤
│ 通訊地址 │ │
├──────────┼──────────────────────┤
│ 受益群眾人次 │ │
├──────────┼──────────────────────┤
│ 創辦方式 │·政府興辦 ·科協創辦 ·科協與其他單位聯辦 │
│ │·科研教育單位興辦 ·企業創辦 ·其他 │
├──────────┼──────────────────────┤
│ 性 質 │·社會公益性 ·純經營性 ·公益性與經營性兼顧│
├──┬───────┴──────────────────────┤
│曾獲│ │
│何部│ │
│門獎│ │
│勵或│ │
│表彰│ │
├──┴──────────────────────────────┤
│一、基地基本情況(500字以內,可另紙說明) │
├───────┬───────┬─────────┬───────┤
│ 人 員 │ │ 經 費 │ │
├───────┼───────┼─────────┼───────┤
│ 場 所 │ │ 設 施 │ │
├───────┴───────┴─────────┴───────┤
│ │
├─────────────────────────────────┤
│二、近年來農村科普工作的主要情況及成效(2000字以內,可另紙說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縣級科協、財政部門意見 │
│ │
│ │
│ │
│ │
│ 蓋 章 │
│ │
│ 年 月 日 │
├─────────────────────────────────┤
│省級科協、財政部門意見 │
│ │
│ │
│ │
│ │
│ 蓋 章 │
│ │
│ 年 月 日 │
└─────────────────────────────────┘
附件5
農村科普帶頭人推薦表
姓 名:
所在地區: 省(區、市) 市 縣
中國科協 財政部印制
填 表 說 明
1、本表要求紙質材料一式3份,同時報電子版本1份,要求使用4號楷體填寫。
2、曾獲何種獎勵只填寫獲得縣級部門以上(含縣級)農村科普工作獎勵或表彰,應附獎勵證書復印件1份。
農村科普帶頭人推薦表
┌─────────────┬─────────┬────────┬───────────┐
│ 姓 名 │ │ 性 別 │ │
├─────────────┼─────────┼────────┼───────────┤
│ 年 齡 │ │ 民 族 │ │
├─────────────┼─────────┼────────┼───────────┤
│ 職 稱 │ │ 郵 編 │ │
├─────────────┼─────────┼────────┼───────────┤
│ 電 話 │ │ 傳 真 │ │
├─────────────┼─────────┴────────┴───────────┤
│ 通訊地址 │ │
├───────┬─────┴──────────────────────────────┤
│ 曾 │ │
│ │ │
│ 獲 │ │
│ │ │
│ 何 │ │
│ │ │
│ 種 │ │
│ │ │
│ 獎 │ │
│ │ │
│ 勵 │ │
├───────┴────────────────────────────────────┤
│ │
│一、先進事跡簡介(文字不超過2000字,可另紙說明) │
├────────────────────────────────────────────┤
│ │
│ │
│ │
│ │
│ │
│ │
├────────────────────────────────────────────┤
│縣級科協、財政部門意見 │
│ │
│ │
│ │
│ │
│蓋 章年 月 日 │
├────────────────────────────────────────────┤
│省級科協、財政部門意見 │
│ │
│ │
│ │
│ │
│蓋 章年 月 日 │
└────────────────────────────────────────────┘
附件6
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推薦表
申報單位(蓋章):
所在地區: 省(區、市) 市 縣
單位負責人:
中國科協 財政部印制
填 表 說 明
1、本表要求紙質材料一式3份,同時報電子版本1份,統一使用4號楷體填寫。
2、“獲得獎勵”指獲得縣級部門以上(含縣級),農村科普工作獎勵或表彰,應附獎勵證書復印件1份。
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推薦表
┌──────────┬───────────────────────────────┐
│ 單位名稱 │ │
├──────────┼─────────┬────────┬────────────┤
│ 負責人 │ │ 電 話 │ │
├──────────┼─────────┼────────┼────────────┤
│ 傳 真 │ │ 郵 編 │ │
├──────────┼─────────┴────────┴────────────┤
│ 通訊地址 │ │
├───┬──────┴───────────────────────────────┤
│曾獲何│ │
│種獎勵│ │
├───┴──────────────────────────────────────┤
│一、單位基本情況(500字以內,可另紙說明) │
├──────────────────────────────────────────┤
│ │
├──────────────────────────────────────────┤
│二、近年來農村科普工作的主要情況及成效(2000字以內,可另紙說明) │
├──────────────────────────────────────────┤
│ │
├──────────────────────────────────────────┤
│省級科協、財政部門意見 │
│ │
│ │
│ │
│ │
│ │
│ │
│ │
│ 蓋 章 │
│ 年 月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