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廣州市社會工作服務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1-27 · 1482人看過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立法目的]

  為規范本市社會工作服務,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培育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提升社會工作服務質量,根據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社會工作服務的定義]

  本條例所稱社會工作服務是指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社會工作者遵循社會工作專業價值理念,綜合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依法為有需要的個人、家庭、團體或者社區等提供的服務,包括個案輔導、行為矯正、資源鏈接、關系調適、社會問題預防和緩解等專業服務。

  第三條[適用范圍]

  本條例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社會工作者及其社會工作服務活動。

  第四條[職責分工]

  市民政部門負責本市社會工作服務的統籌指導、業務管理和服務監督,并負責組織實施本條例。各區民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社會工作服務計劃申報、人才隊伍建設、業務管理和服務監督等工作。

  財政、人力資源和勞動保障、監察、審計等相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實施本條例。

  第五條[政府扶持]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促進社會工作服務發展的扶持政策,將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經費等扶持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逐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第六條[行業自律管理]

  社會工作行業協會應當依法推動行業的規范管理,建立社會工作者職業道德規范指引、社會工作服務投訴處理、社會工作者崗前培訓等行業管理機制,推動行業自律管理。

  社會工作行業協會可以依法承接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門轉移的與社會工作服務有關的專業培訓、繼續教育、服務質量標準研制、項目評估與業務指導等工作。

  第二章 社會工作者

  第七條[社會工作者的定義]

  本條例所稱的社會工作者是指依法登記的,具備專業資質和能力,專門從事社會工作服務的從業者,包括通過國家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的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高級社會工作師等。

  在本市社會工作服務領域從業,尚未通過國家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的人員,可以在社會工作者的指導下從事輔助性、事務性的社會工作服務。

  第八條[執業備案制度]

  本市實行社會工作服務執業備案制度。

  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并在本市從事社會工作服務的社會工作者,以及從事輔助性、事務性社會工作服務的人員,應當在從業之日起的15日內向市民政部門申請執業備案。具體辦法由市民政部門另行制定。

  第九條[社會工作者的業務范圍]

  社會工作者可以依法開展下列社會工作服務活動:

  (一)面向個人提供的認知輔導、心理減壓、情緒疏導、行為矯治、抗壓能力訓練、人際關系拓展、社會參與支持等專業服務;

  (二)面向家庭提供的婚姻生活輔導、親子關系協調、家庭危機干預、家庭教育輔導、婦女兒童服務、困難家庭援助、鄰里矛盾調解等服務;

  (三)面向團體提供的困境群體的援助服務,社會福利和社會公益倡導,社會政策制定參與,相關社會福利方案的設計、評估、管理、研究與培訓等第三方服務;

  (四)面向社區提供的社區問題、公共問題等的調研和評估,社會問題預防或緩解服務方案設計,社區支持網絡構建,社區其他公益性服務;

  (五)協同政府部門,整合、培育社會資源,為有需要的服務對象鏈接、轉介社會資源,構建社會支持網絡;

  (六)承擔政府購買、社會捐助或者機構開發的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并履行相應職責,提供相關服務;

  (七)參與災害救助、緊急事件處置或者公共安全應急等事項,提供相應的專業服務;

  (八)其他社會工作服務。

  第十條 [社會工作者的權利]

  社會工作者享有以下權利:

  (一)服務期間,實施專業調研、需求評估、信息核實、風險預估、專業輔導、資源整合等業務;

  (二)對社會工作服務行業或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監督、投訴或舉報;

  (三)獲得相應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

  (四)服務期間,獲得必要督導支持、物質和安全保障;

  (五)獲得專業技能培訓和參加繼續教育;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十一條 [社會工作者的義務]

  社會工作者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秉持職業道德和工作守則;

  (二)尊重和維護服務對象的隱私權、知情權等合法權利;

  (三)履行社會工作服務職責,為服務對象提供適當的專業服務;

  (四)維護社會工作行業和所在單位的形象和聲譽;

  (五)接受行政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或者所屬機構的相關業務指導和管理;

  (六)自覺維護專業形象,接受服務對象或者合作方的監督,及時對自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十二條[社會工作者從業的禁止性規定]

  社會工作者開展社會工作服務,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以個人名義、假借他人名義或者假借機構名義開展社會工作專業服務;

  (二)私自收取服務對象財物;

  (三)無正當理由,披露服務對象的隱私和信息。

  (四)無正當理由,單方面中止或終結服務;

  (五)借工作或者職務便利,向服務對象推薦商業信息或者售賣商品等謀取私利;

  (六)未經服務對象或其監護人同意,擅自將服務對象轉介給其他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或服務組織;

  (七)未經服務對象或者其監護人同意,強行開展專業服務活動;

  (八)提供虛假服務信息,欺騙服務對象。

  (九)其他損害服務對象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十三條[職業道德規范自律檢討機制]

  社會工作者應當樹立職業道德自律意識,定期對自身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的情況進行檢討,并提升自律能力;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應當對社會工作者的職業道德規范自律情況進行監督,將其納入定期考核,及時制止和糾正社會工作者違背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

  社會工作行業協會應當建立社會工作者職業道德規范自律機制,對違反職業道德規范,嚴重影響行業發展和專業服務形象的事件,依照協會章程作出通報批評、限期整改等處理,并報告民政部門。

  第十四條[掛牌服務]

  本市社會工作者在開展服務活動時,應當佩戴工作牌或相關服務標識,并根據服務對象或者其監護人的要求出示工作證、職業資格證書等有效證明。

  工作牌和服務標識的樣式由市民政局統一規定并向社會公布。

  第三章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

  第十五條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設立條件]

  從事社會工作服務的,應當依法登記成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申請設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發起人中至少有一人取得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或者至少有兩人取得助理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

  (二)發起負責人應當從事社會工作服務三年以上或者從事社會工作教學研究工作五年以上且未受過刑事處罰;

  (三)聘用的專職工作人員中必須有三分之一以上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

  (四)有自己的名稱、住所和章程,其中名稱必須包含有“社會工作”字樣,章程必須明確以提供社會工作服務為主要設立目的,列明具體從事社會工作服務的業務范圍。

  未經登記,不得以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名義在本市開展社會工作服務活動。

  第十六條[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信息公開]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應當將法人登記信息、承接項目、收費標準、接受捐贈等事項定期向員工、服務對象和相關合作方公布,也可以通過網站、報刊、電視等媒體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接受社會捐助、政府資助或者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應當每年通過網站、報刊、電視等媒體向社會定期公布上一年度經費使用情況和審計報告,接受相關各方和社會監督。

  第十七條[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應急機制]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在承接社會工作服務時,應當開展服務前的安全應急評估工作,適時建立安全應急服務工作機制,制定安全應急預案,做好應對服務過程中突發的緊急情況或安全事故的準備。

  第十八條[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檔案管理]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應當妥善保存服務對象的資料和工作記錄,建立檔案整理、分類、借閱、保密、移交等管理機制,檔案資料的保存期限一般不得少于十年。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服務到期或者中途退出服務的,應當及時將所有服務對象的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移交合同約定的出資方或者所在區民政部門,具體辦法由市民政部門另行制定。

  第十九條[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財務管理]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承接政府購買服務或者接受社會捐助的,應當依法規范內部財務和資產管理,機構的資產及收入應當全部用于章程規定的業務范圍和公益事業的發展,資產的處置應當符合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服務活動的業務范圍,不得在成員中進行分配。

  (一)機構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可依據自身發展需要,提取不高于購買服務資金總額10%的項目管理費;接受社會捐助的,經捐助方同意,可提取不高于資助資金總額5%的項目管理費。

  (二)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所承接的政府購買服務或者社會捐助服務到期的,應當依照服務合同和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章程規定處理相關的結余收入和資產。

  (三)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由于自身違約或者服務中途評估不合格,需要退出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在接受相關審計后,應當在退出服務后的30日內向購買方移交相關的結余資金和資產,具體移交辦法由市民政部門會同市財政部門另行制定。

  第二十條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開展志愿者服務]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應當依法招募、使用志愿者,所提供的志愿者服務應當在征得服務對象和志愿者同意的前提下實施。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在使用志愿者時,應當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培訓、督導、設備和物質等支持,采取得當措施保障志愿者在服務活動中的人身權益和安全。

  第二十一條[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投訴渠道]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應當建立服務投訴機制,設立服務投訴電話、信箱,公布服務投訴辦法、流程,及時處理公眾投訴;屬于購買服務項目投訴的,應當在處理之日起的7日內向服務購買方通報有關情況。

  第二十二條[對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禁止性條款]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應當在登記機關核定的業務范圍內開展社會工作服務活動,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

  (二)在參與招投標、公益創投等活動中采取捏造虛假信息、冒用他人資料等非法手段獲取項目;

  (三)捏造虛假賬目騙取、截留、挪用、侵占承接政府購買服務資金或社會捐助的。

  (四)無正當理由,未經服務對象或者其監護人同意強行提供服務或者隨意更換提供服務的社會工作者;

  (五)服務活動中捏造虛假個案、小組和社區工作等服務記錄資料的;

  (六)強迫服務對象接受捐贈、援助或者其他服務;

  (七)未有合法、正當理由,披露服務對象的隱私和信息;

  (八)未有合法、正當理由,單方面中止或者終結服務;

  (九)提供虛假服務信息欺騙服務對象;

  (十)蓄意破壞或者干擾正常的第三方評估業務活動;

  (十一)其他損害服務對象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四章 社會工作服務

  第二十三條[服務原則]

  社會工作服務應當堅持助人自助、自愿自主、客觀中立、知情同意、平等尊重和信息保密等專業服務原則,恪守專業倫理價值觀。

  第二十四條[社會工作服務規范體系]

  市民政部門應當制定全市統一的社會工作服務規范,建立健全社會工作服務質量標準體系。

  社會工作服務規范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個案、小組和社區服務等專業服務方法的運用原則和操作規范;

  (二)社會工作服務的質量標準、服務內容和專業規范;

  (三)社會工作服務各專業領域的服務流程和指引;

  (四)社會工作服務項目運營的基本要求和績效考核管理辦法;

  (五)其他服務規范。

  第二十五條 [社會工作服務開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應當及時開啟服務:

  (一)服務對象或者監護人主動求助的;

  (二)經鄰居、親屬、居委會、學校等第三方轉介,并征得服務對象或者其監護人同意的;

  (三)在家訪、探訪等服務活動中發現,并征得服務對象或者其監護人同意的;

  (四)受委托,需要緊急介入的其他服務對象。

  第二十六條 [社會工作服務計劃制定及實施]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在制定個案、小區和社區工作服務計劃時,應當尊重服務對象意愿、偏好和能力等狀況,并采取得當措施,確保服務計劃安全、有效實施。

  第二十七條[社會工作服務協議]

  社會工作者和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為服務對象提供服務時,應當與服務對象就服務的內容進行協商,在平等、自愿、公平和誠實守信的基礎上簽署服務協議。

  社會工作服務協議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雙方當事人的姓名、單位、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二)雙方的權利、義務;

  (三)服務的主要內容、方式和地點;

  (四)服務的期限和頻次;

  (五)爭議、投訴的解決渠道和方式;

  (六)服務協議的變更、解除;

  (七)其他需要協議的事項。

  第二十八條 [社會工作服務轉介]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征得服務對象或者其監護人同意后,可以轉介服務:

  (一)服務對象或者其監護人主動要求轉介的;

  (二)服務對象搬遷至服務管轄地域以外的地方,不方便提供服務的;

  (三)服務對象的需求超出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業務范圍的;

  (四)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因項目到期,需要停止服務的。

  第二十九條 [社會工作服務中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可以中止服務:

  (一)服務對象或者其監護人主動提出中止服務的;

  (二)服務對象因暫時性外出或者失聯超過15日而無法聯系的;

  (三)服務對象因病、因事或者其他變故等自身原因,暫時不適合繼續提供服務的;

  (四)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因自身原因需要中止服務并征得經服務對象同意的;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可以中止服務的情況。

  第三十條 [社會工作服務終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可以終結服務:

  (一)服務目標達成,經協商雙方同意結束服務的;

  (二)服務對象或者其監護人要求結束服務的;

  (三)服務對象外遷或者外出超過三十日無法聯系的;

  (四)服務對象死亡或者失蹤的;

  (五)服務對象或者其監護人對社會工作者有騷擾、威脅、勒索、侵害等不良行為發生的;

  (六)服務對象被判刑入獄的。

  第三十一條 [社會工作服務督導]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開展服務時,應當為服務團隊提供必要的社會工作服務督導人員。

  社會工作服務督導人員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獲得國家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或者高級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

  (二)定期接受本市社會工作服務行業的登記、備案、考核等自律管理;

  (三)從業期間無違反職業道德的不良行為,亦無重大違法犯罪記錄。

  第三十二條[強行指派社會工作者或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禁止性行為]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行指派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或者社會工作者提供服務,不得利用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或者社會工作者的名義進行以營利為目的的活動或者其他非法活動。

  第五章 保障與支持

  第三十三條[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目錄,建立健全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工作機制,支持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

  各級行政機關、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和黨的機關、納入行政編制管理且經費由財政負擔的群團組織對于適合采取市場化方式提供、適合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承擔的服務事項,可以依法向符合條件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購買服務。

  第三十四條 [業務活動支持]

  社會工作服務的購買主體或者服務對象應當為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社會工作者開展專業調研、需求評估、困難救助、個案服務、社會問題預防、緊急事件處理等業務活動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協助。

  第三十五條[第三方評估工作制度]

  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實施第三方評估。

  市民政部門應當制定全市統一的社會工作服務評估監督考核辦法,建立評估專家庫,規范和完善本市的第三方評估工作機制。

  第三方評估機構應當客觀、公正開展評估工作,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利用評估活動謀取不正當利益;

  (二)弄虛作假、徇私舞弊;

  (三)向評估對象收取費用。

  第三十六條 [資金保障]

  市、區民政部門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安排福利彩票公益金或者財政資金,在場地維護、辦公設備采購、專業培訓、人才培養、項目評估等方面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扶持本行政區域內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

  第三十七條[人才優待政策支持]

  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民政部門組織實施和落實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工作,參照本市同等條件專業技術人才的待遇,制定和落實面向社會工作者的薪酬、社會保險、住房、創業等優待政策。

  第三十八條[安全保障]

  各級行政管理部門招募社會工作者參與公共安全、公共衛生、緊急救災等應急服務時,應當事前為社會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和相應專業培訓,保障社會工作者在介入服務時的人身安全。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應當加強日常安全服務管理,定期組織危機情況處理和應急演練等教育預防活動,建立安全服務的應急管理預案和處置機制。

  第三十九條[服務投訴機制]

  民政部門應當設置公開的投訴、舉報電話和郵箱,及時受理對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服務組織或社會工作行業協會的投訴、舉報,并在查結之日起十五日內將處理結果告知投訴人或舉報人。

  受理投訴舉報的國家工作人員應當對投訴、舉報人的信息進行保密,不得將舉報材料和舉報人的有關情況透露或者轉給被舉報單位、被舉報人。在對被舉報單位或被舉報人進行調查時,不得出示舉報材料原件或復印件。

  第四十條[ 社工服務過程中的權益保障]

  社會工作者在正常服務過程中,因故遭受服務對象侵害時,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應當協助社會工作者依法維護合法權益。

  第四十一條[社會資金參與]

  個人、企業和其他組織可以依據需要購買社會工作服務,也可以通過項目合作、購買冠名權、提供贊助、建立基金、捐贈等方式支持和參與社會工作服務。

  市、區民政部門應當制定相關政策,通過公益創投、公益募捐和公益項目推介會等方式,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社會工作服務活動。

  第四十二條[有償服務]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可以依法開展有償服務,并向社會公開收費標準、服務質量承諾和財務報告等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第四十三條[社會工作服務宣傳]

  民政部門應當建立社會工作服務宣傳工作制度,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工作行業協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廣泛參與的宣傳工作機制,確保社會工作服務的宣傳和推廣活動依法、有序進行。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四條 [違反執業備案的法律責任]

  社會工作者及有關人員違反本條例第八條規定,未按規定辦理執業備案的,由市民政部門責令限期報送備案,給予警告,并可處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五年內不得在本市從事社會工作服務。

  第四十五條[社會工作者違反禁止行為的法律責任]

  社會工作者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民政部門處以五百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五年內不得在本市從事社會工作服務。

  第四十六條 [未經登記擅自以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名義開展社會工作服務活動的法律責任]

  違反本條例第十五規定,未經登記擅自以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名義在本市開展社會工作服務活動的,由民政部門責令其停止非法活動,拒不改正的,處以兩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七條[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違反信息公開規定的法律責任]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以兩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八條[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違反財務管理規定的法律責任]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以五千元以上兩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五年內不得在本市從事社會工作服務。

  第四十九條 [違反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禁止行為的處罰]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一)、(四)、(六)、(七)、(八)項規定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以兩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五年內不得在本市承接新的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項目。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二)(三)(五)項規定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處以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并由購買方責令其退出獲得項目;情節嚴重的,五年內不得在本市參與政府購買服務的招投標活動。

  第五十條[第三方評估機構違反規定的法律責任]

  第三方評估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并處以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民政部門中止其承擔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評估,五年內不得在本市參與政府購買服務的評估活動。

  第五十一條 [有關行政部門的法律責任]

  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在社會工作監督管理中不履行監管職責或者監管不力,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由其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五十二條[生效時間]

  本條例自 年 月 日起實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姜小健

姜小健

執業證號:

13201202010207275

江蘇江北律師事務所

簡介:

畢業于揚州大學法律碩士專業,現為江蘇江北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專職律師。曾在人民法院任職多年,任職期間經辦大量案件,有豐富的法律實踐經驗,多次被法院評為綜合先進。在辦案過程中重視細節,深入分析,曾在《江蘇法制報》、《法官之友》等報刊雜志發表過多篇調研文章,撰寫的案例曾入選中國法院年度年度案例。姜小健律師自執業以來,本著對當事人嚴格負責的態度,在辦案中勤勉盡職、細心敏銳,全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姜小健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2015年修正)

2015-08-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14年修正)

2002-06-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戰爭遺留爆炸物議定書》的決定

2010-04-2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可否充當辯護人的決定

1970-01-01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公路法的決定

1999-10-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2001)

2001-03-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

2002-08-03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1995-02-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英文本的決定

1990-06-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

1981-06-10

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

1970-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1997-1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

1994-03-0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7-07-03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的決定

2001-06-30

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

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一次修正)

2012-03-30

物業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

2013-11-11

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常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3-08-15

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試行)

2011-07-13

湖南桃花江核電廠址保護管理辦法

2013-07-03

國務院關于表揚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的通報

2012-09-05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河北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

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2011-09-07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建立和規范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采購機制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19

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

2010-09-05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0-04-06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