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頂崗”雇兇傷同事 被傷害者應否算工傷
這幾天,16歲的兒子不停地問王建玲:“我爸爸是在上班的路上被殺的,兇手行兇也是為了工作的事,為什么他死了不能算工傷?”王建玲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兒子。
去年2月14日,王建玲的丈夫李軍遭同事雇兇傷害致死,而行兇的理由竟是“為了頂崗”。
為了丈夫的工傷認定,一年多來,王建玲一直在奔波。9月8日,江蘇省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讓一家人的希望再次破滅。
A.雇兇殺人,只為“頂崗”
2009年2月14日下午5點40分左右,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敬安鎮鬧市區一個巷口發生了令人膽戰心驚的一幕:當一名推著自行車的中年男子走近巷口時,突然躥出三名男子對他拳打腳踢,持刀對他猛刺、猛砍。做完這一切,三人迅速逃離現場。該男子則因失血過多,不治而亡。
被害的男子就是王建玲的丈夫,江蘇省沛縣農村合作信用聯社敬安信用社新華信用分社負責人李軍。警方在調查中了解到,李軍所負責的新華信用分社,一名參加工作不久的員工封超,幾天前下班途中也多次莫名其妙遭陌生人毆打。
新華信用分社一共只有三名職工,先后有兩人莫名其妙地遭到陌生人襲擊,行兇者為什么要專門針對信用分社的工作人員下手?
三名兇犯很快落網。原來,這是一起雇兇傷害案,雇兇者叫孫志國,是新華信用分社的待崗員工。
孫志國曾因個人不良責任貸款逾期沒有收回,受到了留用察看處分。后來,他的母親生病,孫志國就請了長假照顧母親。2008年12月,沛縣信用社系統實行雙向選擇、競爭上崗,孫志國因錯過了雙向選擇,只好待崗。看到別人一個個精神抖擻上班,孫志國心理失衡,為了能夠重新上崗,他出資雇用他人,欲將新華信用分社職工封超打傷,使其不能參加工作,從而達到由自己頂替其工作的目的。2009年2月8日、11日,孫志國雇用的人兩次對封超實施毆打,因傷勢不重,封超仍能堅持每天正常上班。無法上崗的孫志國于是又對李軍下手。
2010年3月,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被告人孫志國死刑,其他4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十五年的刑罰。同時,法院還判決5名被告人賠償被害人李軍的親屬各項損失36萬余元。
然而,由于5被告人幾乎沒有任何可執行的財產,法院的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成了一紙空文。
B.兩級社保部門不予認定工傷
李軍被害后,其妻王建玲終日以淚洗面。李軍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未成年的兒子,他是家中的頂梁柱,現在頂梁柱轟然倒下,王建玲又下崗失業在家,全家生活一下子失去了來源。
王建玲覺得,假如李軍不是信用社的員工,就不會遭到不測。既然是工作崗位造成的,那就應該屬于工傷,更何況李軍是在工作途中遇害的。
李軍所在單位沛縣農村合作信用聯社和王建玲的看法一致,于是,單位向沛縣勞動部門提出認定李軍工傷的申請。但沛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認為,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均可認定為工傷。而李軍受傷害是在非工作時間和非工作場所,因此不能認定是工傷。
王建玲向沛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出示了一份證據——敬安信用社的一份值班表,證明李軍遇害的當天晚上,他是依照安排從新華信用分社下班到敬安信用社去值班的途中遇害的。“李軍是在工作點對點對接及工作延續過程中,受到本單位職工的傷害,應當屬于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的傷害,應該認定為工傷?!钡婵h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認為,依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上下班途中,只有一種情況能夠明確認定工傷——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而李軍系受暴力傷害,顯然不符合這一規定。#p#分頁標題#e#
2009年7月6日,沛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作出了“不予認定工傷”的決定。
王建玲對沛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認定不服,向徐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申請行政復議。2009年11月,徐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出具行政復議決定書,維持沛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認定。
此時,訴訟成為王建玲的唯一選擇。
C.兩審均不支持工傷
2010年3月,王建玲向徐州市鼓樓區法院提起訴訟,將徐州市和沛縣兩級勞動部門告上法庭,請求法院撤銷被告沛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關于李軍不予認定工傷的決定和徐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行政復議維持決定書,并請求認定李軍遇害屬于工傷。
2010年5月20日,徐州市鼓樓區法院對此案作出了一審判決。法院駁回了王建玲的訴訟請求。
王建玲不服判決,向江蘇省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2010年7月21日,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法庭上,原被告雙方仍圍繞李軍是否屬于履行工作職責而受到暴力傷害進行了激烈的辯論。
王建玲認為,一審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害人李軍具體職責是新華分社“記賬”及沛縣敬安信用社本部夜間安全保衛,白天完成新華分社工作后回本部值班一直工作至次日早上7時50分,這些事實可以印證李軍是在履行工作職責過程中被害的,但一審法院對被害人被害時間認定并不明確。此外,一審法院認為“本案加害人加害被害人的行為是加害人畸形思維主導下實施的犯罪,被害人被害不是工作原因造成的”,王建玲認為,關于加害人“畸形思維主導下”的判斷太過主觀,以此否定“被害人被害不是工作原因造成”,缺乏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應當認定為工傷?!蓖踅嵴J為,丈夫在“完成新華分社記賬工作后又連續趕到敬安信用社值班、并負責帶班”的工作中,加害人為了爭奪工作崗位而致丈夫死亡,符合工傷認定的三個基本要素,即被害人在工作時間內、在工作區域內,因工作原因而被害,應屬工傷。勞動部門認為被害人受傷不是履行本人工作職責,顯然對該條款作了狹隘苛刻的理解。
被上訴人沛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答辯稱,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規定,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才屬于工傷。李軍顯然不屬于此法定情形。此外,根據江蘇省勞動保障廳《關于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處理意見》第十四條:“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是指他人因不服從職工履行工作職責的管理行為,而施加暴力對職工造成的傷害,該暴力傷害與履行工作職責應具有直接因果關系?!倍景钢校雍θ伺c受害人之間不存在管理和被管理關系,加害人實施暴力不是針對受害人因履行工作職責的管理行為,即加害人對受害人施加暴力行為不是因受害人履行工作職責即安全保衛工作引起,受害人也并沒有對加害人實施履行工作職責的管理行為。因此,加害人對受害人施加暴力的行為與履行工作職責不具因果關系。
2010年9月8日,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院認為,李軍被害時間應認定為上下班時間,但李軍傷亡不屬于“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情形。同時,被害人李軍與加害人之間無工作上的領導與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關系,加害人的侵害對象是新華分社的所有在崗職工,其與受害人之間不存在由于受害人履行工作職責產生的個人恩怨,因此,“履行工作職責”與被害人傷亡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其傷亡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
王建玲說,為了給丈夫討個說法,為了對兒子、公婆有個交代,她將向有關部門申訴。#p#分頁標題#e#
D.是否工傷 法學專家有爭議
南京大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勞動法專家認為,法院判決有商榷余地。
他指出,工傷概念中的“工”,是指職工在勞動過程中執行職務(業務)的行為,工傷就是指職工在勞動過程中因執行職務(業務)而受到的急性傷害。本案中,是否認定李軍遭受的暴力傷害屬于工傷,關鍵看其是否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三項的規定,即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該項規定中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和工作原因三個要素是否必須同時滿足才能認定為工傷?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政法勞動社會保障法制司對該項的釋義認為,該項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職工因履行工作職責,使某些人的不合理的或違法的目的沒有達到,這些人出于報復而對該職工進行的暴力人身傷害;二是指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職工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的意外傷害。根據釋義的第一層含義,本身作為無過錯方的職工因工作原因與他人引發糾紛而遭受他人(過錯方)惡意報復受到傷害的,雖然不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仍應予認定工傷。
那么,李軍被害是不是工作原因呢?他認為,李軍被害既非情殺,也非財殺,更非個人恩怨引起的仇殺所致,完全是工作原因引起的——被告人孫志國認為李軍的正常工作擋了他上崗的道,于是才痛下殺手。
綜合本案案情,這位專家認為,李軍被害是因履行工作職責而引起,符合工傷認定的核心要素——工作原因。在符合工作原因的前提下,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要素應作為輔助性要素予以認定。他強調,勞動關系中,工傷保護的法律原則和精神是保障無惡意勞動者因工作或在與工作相關活動中傷亡后能獲得救濟,只要勞動者受到的傷害與工作的內容相關聯即可,對于工作時間的界定則要根據不同工作性質來判斷,只要傷害情形不屬于工傷排除范圍,就應當認定為工傷。本案中,李軍因為正常履行工作職責引來待崗員工孫志國的不滿,最后竟然慘遭殺身之禍。雖然他是在值班途中被害,但其被害的原因是基于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打擊報復。如果僅因幾分鐘時間沒有趕到值班地點就不認定為工傷,如果認真履行職責卻不認定是工作原因,如果因工作原因無緣無故慘遭殺害,結果卻不到任何工傷賠償,這有違勞動法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立法本意和公平原則,也違背《工傷保險條例》這個權利保障法的立法宗旨,且不利于職工履行職責。
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黎建飛認為,李軍被害是工作原因的結論,是由加害人的行為推導出來的,但工傷認定中的“工作原因”,就是指工作職責,即在履行工作職責中受到了傷害,這是工傷的一個最根本點。據此,他認為法院判決是正確的,李軍被害確實難以認定為工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
2018-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九號
2009-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2007-10-28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的審議程序和表決辦法
1993-03-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于民商事司法協助和仲裁合作的協定》的決定
1994-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已修改]
1990-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1993-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深圳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2-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
2005-12-29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農藥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16旅行社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6年)
2016-02-06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
2014-02-28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能源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3-03-28國務院關于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12-29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8-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浙江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
2011-06-13國務院關于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10-1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殘聯等部門和單位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10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國家行政學院工作的若干意見
2010-01-10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
198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