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條 承包期內發包人不得收回承包地。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收回承包地的規定。
●立法背景
屬于用益物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賦予了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為維護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長期穩定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國農村人多地少,大部分地區經濟還比較落后,二、三產業不夠發達,大多數農民一時難以實現非農就業,仍然從事農業生產。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較強,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土地仍是農民的基本生產資料和最主要的生活保障。因此,必須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的長期穩定,不得隨意收回承包地。
●條文解讀
本條的規定對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具有重要意義,體現了用益物權的特征。根據這一規定,除法律對承包地的收回有特別規定外,在承包期內,無論承包人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只要作為承包人的家庭還存在,發包人都不得收回承包地。比如承包人家庭中的一人或者數人死亡的;子女升學、參軍或者在城市就業的;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承包人在農村從事各種非農產業的;承包人進城務工的等。只要作為承包人的農戶家庭沒有消亡,發包人都不得收回其承包地。但因承包人死亡,承包經營的家庭消亡的,為避免已有承包地的承包人的繼承人因繼承而獲得兩份承包地,允許發包人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隨著我國城鄉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城鎮化的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會不斷增加,對于承包人全家離開農村,遷入小城鎮或者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其承包地能否收回的問題,農村土地承包法區別不同的情況分別作了規定,以避免發包人隨意收回承包地。
對這一問題,應當考慮到農民遷入小城鎮后的社會保障問題。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夠健全和完善,許多小城鎮還沒有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在這種情況下,進入小城鎮落戶的農民一旦失去非農職業或者生活來源,那么他在農村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仍將是其基本的生話保障。根據我國目前小城鎮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應當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允許其依法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根據這一規定,承包人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應當按照承包人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承包人可以按照農業生產季節回來耕作;也允許承包人依法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進行流轉。當然,如果承包人自愿將承包地交回發包人,也是允許的。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有一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向設區的城市轉移。目前全家進城落戶的人數較少,以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戶口的逐步放開會有所增加。承包人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他們已經不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不宜再享有在農村作為生產生活基本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同時,相對于小城鎮而言,在設區的市,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健全,承包人即使失去了穩定的職業或者收入來源, 一般也可以享受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保障。如果允許承包人保留其承包地,就會使其既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又享有城市社會保障,有悖社會公平。此外,在設區的市,就業機會相對較多,承包人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實現非農就業,獲得生活保障,其在農村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所具有的基本生活保障的功能大大弱化。而在我國農村,由于人多地少,大部分地區存在人地矛盾。為緩解農村人地矛盾,發展農村經濟.在這種情況下,承包人應當將其承包的土地交回發包人,使留在農村的農民有較多的土地耕種。因此,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發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根據這一規定,承包人全家遷人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主動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人,承包人不交回的,發包人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的耕地和草地,應當用于調整承包土地或者承包給新增人口。
需要說明的是,承包人應當交回的承包地僅指耕地和草地,并不包括林地,原因同本法第130條條文解讀所述。因此,對林地承包經營權不適用耕地和草地有關收回的規定,即使承包人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其承包的林地也不應當收回,而應當按照承包人的意愿,保留其林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允許其依法進行林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相關規定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6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6-12-29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辦法
1998-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決定
1998-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兒童權利公約》的決定
199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1979)
1979-07-07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
1994-03-05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鹵水是礦產資源的答復
1992-07-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修訂]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
2006-06-29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2-17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實施細則
2017-11-22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8)
2018-09-18跨省域補充耕地國家統籌管理辦法
2018-03-29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
2015-05-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天津東麗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云南大理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登記管理辦法
2014-01-13國防交通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3-08-01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
2012-01-12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
2011-06-29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1-03-19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決定
2010-12-20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巴尼亞共和國關于深化傳統友好關系的聯合聲明
2009-04-21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
200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