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起訴和受理
??????? 行政訴訟法第6章第37節
標題: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的關系
法條內容:對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釋義 :本條是對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關系的規定。行政復議是公民、組織因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致使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請求原處理機關或者其上級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可以申訴的其他行政機關審查該行為并作出決定的制度。關于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的關系,我國法律、法規的規定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規定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二是規定復議前置;三是規定可以由當事人選擇;四是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五是還有一些法律、法規只規定了可以作出行政處罰或其他處理決定,未規定可否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6章第38節
標題:復議期間和對復議不服……
法條內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復議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釋義 :本條是對復議期間和對復議不服的起訴期間的規定。本條規定公民、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復議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這里的兩個月期間是一般規定,凡是法律、法規沒有規定具體復議期限的,一律按兩個月的期間執行。如果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按其規定的期間執行。有關行政機關應按相關規定的復議期間作出決定。申請人不服復議裁決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在法律或者法規規定的復議期間內不作出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申請人應當遵守兩個十五日的期間規定。只有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才可以例外。復議期間和起訴期間的計算辦法,可以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按照月、日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天不算入,從下一天開始計算。期間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后一天。值得注意的是,這里說的復議期間或起訴期間不同于訴訟時效,復議期間或起訴期間不因申請復議和提起訴訟而發生中斷。從這一點上說,復議期間或起訴期間是不變期間。
行政訴訟法第6章第39節
標題:直接起訴的期間
法條內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釋義 :本條是對當事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期間規定。公民、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的三個月內提出,逾期不起訴的即喪失請求法院保護的權利。這里的三個月期限是一般規定,法律另有規定的依其規定。凡是法律沒有特別規定的,一律按三個月執行。這里規定的三個月是公民“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的三個月,而不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的三個月。行政機關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從公民收到書面決定時認定為“知道”,沒有書面決定的,從口頭通知公民時認定為“知道”。為避免發生爭執,行政機關在作出或者送達處理決定時,公民在得知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時,最好能有個記錄,并簽名或蓋章。#p#分頁標題#e#
行政訴訟法第6章第40節
標題:延長起訴期間
法條內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后的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由人民法院決定。
釋義 :本條是對延長起訴期間的規定。依照本條規定,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起訴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后的十日內,可以向法院申請延長法律規定的起訴期間,是否準許延長,由法院決定。因此,本條可以看成是在法定起訴期間之外的一種補救措施,目的是為了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訴訟權利。這里所說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例如,地震、水災、蟲災、自然火災等自然現象產生的或者因戰爭或者其他類似的軍事行動等社會現象而產生的情況。“其他正當理由”包括范圍較寬,例如因交通斷絕、生病以及未成年人因其法定代理人未確定不能起訴等。其理由是否“正當”由法院認定。
行政訴訟法第6章第41節
標題:起訴條件
法條內容: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四)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釋義 :本條是對起訴條件的規定。起訴必須具備的條件也是人民法院審查起訴和審理案件的基本依據。本條規定了起訴必須具備的四個條件:一、行政案件要有原告。原告必須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或者組織,就是說原告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只有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的侵犯并且不服這種侵犯,他們才有資格作本案的原告。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在公民死亡和組織終止的特殊情況下,其近親屬和承受權利的組織也能作為原告提起訴訟。考慮到原告的權益是否受到侵犯,只要原告主觀上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就可以提起訴訟。二、行政案件要有明確的被告。行政案件的被告必須是行政機關或者由法律、法規授權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組織。原告起訴必須有明確的對象,要指明哪一個行政機關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三、原告對爭議的問題、請求人民法院保護的內容、理由和事實根據都應當具體說明,如果含糊其辭,就是缺乏起訴的必備條件。四、起訴的案件必須符合本法第十條規定的受案范圍,所投訴的法院必須是本法規定有權管轄的法院。如果超出本法規定的受案范圍,則法院都無權受理。在同級和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還有明確的分工問題,如果案件符合受理范圍,但是不屬于所投訴的法院管轄則該法院也不能受理。
行政訴訟法第6章第42節
標題:審查起訴
法條內容: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釋義 :本條是對人民法院審查起訴的決定以及原告對不予受理的裁定可以上訴的規定。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后,應根據本法關于受案范圍、起訴條件、起訴期間等規定進行審查,凡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如果基本符合受理條件,只是某個項目不清楚、不符合要求或者有其他欠缺的,應當告知原告予以補正。如果原告能夠在指定期限內補正,法院應當立案受理。如果不符合受理條件,原告逾期又不補正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不予受理。這樣規定與民事訴訟法(試行)的規定有點不同:民事訴訟中原告起訴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法院適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3-03-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的決定
2010-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納米比亞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7-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2001修訂)
2001-06-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5-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的決定
1987-09-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87-04-1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8-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1998-06-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的意見
1999-01-16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
2002-06-29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2019-10-22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
2017-11-06旅行社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
2015-05-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岷縣漳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10-22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國務院關于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0-08-16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5-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0年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0-03-02關于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的通知(全文)
2009-12-0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
2009-09-09草原防火條例
2008-11-29民用建筑節能條例
2008-08-01關于房改售房工作中幾個具體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
2008-06-26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地震災區恢復生產指導意見的通知
2008-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