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證據
??????? 行政訴訟法第5章第31節
標題:證據種類
法條內容:證據有以下幾種:(一)書證;(二)物證;(三)視聽材料;(四)證人證言;(五)當事人的陳述;(六)鑒定結論;(七)勘驗筆錄、現場筆錄。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做為定案的根據。
釋義 :本條是對證據種類的規定。證據是指以證明待證事實是否客觀存在的材料。證據是人民法院認定事實、正確審理案件的基礎,行政訴訟中的證據有以下幾種:一、書證。是指以文字、符號所記錄或表示的、以證明待證事實的文書;如證明、書信、罰款單等。二、物證。是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質量等說明待證事實的一部或全部的物品。如達不到國家質量標準的藥品等。三、視聽材料。是指用錄音、錄像的方法記錄下來的有關案件的事實材料。如用錄音機錄制的音響、語言;用錄像機錄取的人物形象及其活動;用電子計算機儲存的數據等。視聽資料可以由當事人提供,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向有關單位和個人索取或復制。四、證人證言。是指證人以口頭或書面方式向人民法院制作的對案件事實的陳述。除了精神或生理上有缺陷而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和案件的訴訟代理人不能做為案件的證人外,任何公民和組織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做證一般應親自出庭,確有特殊情況不能到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后可以用書面證言的形式作證。五、當事人的陳述。是指案件的直接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的關于案件事實和證明這些事實情況的敘述。由于行政爭議就是在當事人之間進行的,所以他們最了解爭議的事實。當事人的陳述是查明案件事實的重要線索,應當加以重視。但是,由于行政爭議直接涉及到當事人雙方的利害關系,所以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陳述應客觀地對待,注意是否有片面和虛假的部分。當事人的陳述只有和本案的其他證據結合起來,綜合研究審查,才能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六、鑒定結論。是指人民法院指定的專門機關對行政案件中出現的專門性問題,通過技術鑒定作出的結論。由于行政案件涉及許多專業技術管理領域,所以鑒定結論是行政訴訟中運用的極為廣泛的一種證據。如衛生監督機構對藥品質量的檢驗證書。七、勘驗筆錄、現場筆錄。勘驗筆錄是指人民法院對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現場或者對不能、不便拿到人民法院的物證,就地進行分析、檢驗、勘查后作出的記錄。它是客觀事物的書面反映、是保全原始證據的一種證據形式??彬灩P錄常常用于涉及房產、土地、山林、環保管理等方面的行政糾紛?,F場筆錄,是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現場當場實施行政處罰或其他處理決定所做的現場情況的筆錄。以上七種證據,不論何種形式,人民法院都應審查其真實性和合法性。同時應對各種證據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與待證事實的關系進行審查。證據只有經過法庭審查屬實后,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行政訴訟法第5章第32節
標題:被告舉證責任
法條內容: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釋義 :本條是對被告負舉證責任的規定。提供證據的責任簡稱為舉證責任,指當事人在訴訟中對自己的主張有責任提出證據加以證明。如果不能提供證據,則可能導致在訴訟中敗訴。在行政法律關系中,原告和被告處于不平等的地位,他們之間是一種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基于行政機關的單方面的行為。行政機關作出某種具體行政行為,一要有事實根據,二要有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的依據。因此,在行政訴訟中,訴訟標的是具體行政行為,理所當然的應由行政機關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舉證責任,有責任提供為什么作出該項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另外,從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看,主要也是根據行政機關提供的各種材料審查其行為是否合法。因此,在行政訴訟中,被告不僅要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根據和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的依據,而且應對提供的材料加以證明。被告提供的證據如果不足以證明其行政行為是合法時,則有敗訴的可能。#p#分頁標題#e#
行政訴訟法第5章第33節
標題:行政機關收集證據的限制
法條內容:在訴訟過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
釋義 :本條是對行政機關收集證據的限制規定。這條是由行政機關應當依法行政的原則確定的。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程序應當是先有確鑿的證據、客觀的事實,然后才能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如果先作出決定,后再取證,尤其是再補充主要的證據,是不符合依法行政的原則。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審查的是行政機關在訴訟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事實是否確鑿,適用的法律、法規是否正確,因此,行政機關在訴訟開始后不能再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
行政訴訟法第5章第34節
標題:人民法院收集證據的權利
法條內容:人民法院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取證據。
釋義 :本條是對人民法院收集證據權利的規定。人民法院收集證據的辦法,一是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補充證據。二是有權向當事人以外的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和公民調取證據。在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尚不足以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時,人民法院有權要求被告和原告提供或補充證據,以便進一步查明案情。人民法院向當事人以外的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和公民調取證據時,上述單位和個人有義務提供所掌握的材料。人民法院在調取證據時,力求全面客觀,不論對原告還是對被告有利的證據都要收集;至于證據有無證明力的問題,可以在審查和判斷證據時再加以解決。
行政訴訟法第5章第35節
標題:專門性問題的鑒定
法條內容:在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認為對專門性問題需要鑒定的,應當交由法定鑒定部門鑒定,沒有法定鑒定部門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鑒定部門鑒定。
釋義 :本條是對專門性問題應當由哪一部門進行鑒定的規定。由于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活動涉及許多專業技術領域,所以行政機關的決定經常是針對某些專門性問題做出的。人民法院在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訴訟后,往往需要對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技術鑒定。技術鑒定應由哪個部門進行,依照本條規定,應當由法定鑒定部門進行鑒定。法定鑒定部門是法律、法規直接規定對某一專門性問題有權進行鑒定的部門,在沒有法定鑒定部門的情況下,則由人民法院指定具有鑒定能力的部門進行鑒定。受指定的部門應積極配合人民法院的審理活動,如實地進行鑒定,并作出鑒定結論。
行政訴訟法第5章第36節
標題:證據保全
法條內容: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采取保全措施。
釋義 :本條是對證據保全的規定。證據保全是指在證據可能滅失或難以取得的情況下,人民法院依據職權對證據資料采取收存等方法,以保持其證明作用的措施。采取證據保全措施應有以下條件為前提:一、某一證據必須是與案件事實有聯系并有滅失的可能。二、某一證據有難以取得的可能。證據保全措施的對象可以是證人證言、物證、書證等。申請人提出申請時,應寫明保全證據的形式、內容、地點,申請保全的原因和理由,人民法院據此審查決定是否準許。不同的證據可以采取不同的保全措施,有的證據可以提取法院來保全,對不好移動的證據,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制作筆錄、繪圖、攝影等保全措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任免的名單(2009年12月26日)
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主席令第六號)
2008-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設立海事法院的決定
1984-11-14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地方性法規對法律中沒有規定的行政處罰行為可否作出補充規定問題的答復
1996-04-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非洲無核武器區條約>第一號議定書、第二號議定書》的決定
1997-07-03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200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06-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加入《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的決定
1991-03-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由對外經濟貿易部行使原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的批準權的決定
1983-03-05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2-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
2006-08-27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條例(2019修正)
2019-05-30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7修訂)
2017-11-19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2018-07-31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直銷管理條例
2005-08-10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2013-12-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8-15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山東省煙臺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7-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全國綠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7-25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3-07-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7-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14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
2011-06-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2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扶貧辦等部門關于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擴大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