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律師法釋義:第六章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2-12 · 9388人看過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七條 律師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可以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給予停止執業三個月以下的處罰:

  (一)同時在兩個以上律師事務所執業的;

  (二)以不正當手段承攬業務的;

  (三)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或者代理與本人及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的;

  (四)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后二年內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

  (五)拒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

  【釋義】 本條是關于律師因一般性違法行為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與原《律師法》相比,本條第(四)、(五)兩項是新增加的違法情形。此外,本條也對律師承擔法律責任的形式和處罰機關進行了調整。

  一、同時在兩個以上律師事務所執業的

  新修訂的《律師法》第十條第一款規定:“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作出這一規定的目的,一是便于對律師進行管理,因為律師事務所是律師的執業機構,律師的執業行為必須通過律師事務所對外進行,如律師只能通過律師事務所收案收費,律師違法執業的賠償責任也由律師事務所承擔等;二是為了避免律師同時在兩個以上律師事務所執業可能引起的利益沖突和不正當競爭問題。

  二、以不正當手段承攬業務的

  新修訂的《律師法》第二十六條明確規定:“律師事務所和律師不得以詆毀其他律師事務所、律師或者支付介紹費等不正當手段承攬業務?!甭蓭熡衅洫毺氐穆殬I特點,即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專業知識,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也就是說,律師執業質量的高低同律師本人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對案件的負責程度是分不開的。律師之間客觀上存在同業競爭,律師的競爭應當通過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提高服務質量、加強自身業務競爭力等正當手段來實現,而不能通過詆毀其他律師、支付介紹費等不正當手段競爭,否則會影響整個律師行業的形象,也可能損害委托人的利益。律師以不正當手段承攬業務的表現方式有很多,包括故意詆毀、誹謗其他律師或律師事務所信譽、聲譽;無正當理由,以在同行業收費水平以下收費為條件吸引客戶;采用承諾給予客戶、中介人、推薦人回扣、介紹費、饋贈財物等手段承攬業務;向委托人明示或暗示與司法機關、政府機關、社會團體及其工作人員有特殊關系,排斥其他律師或律師事務所等。

  三、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或者代理與本人及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的

  新修訂的《律師法》第三十九條明確規定:“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标P于律師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的認定,在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中,由于雙方當事人是原告和被告,法律關系比較清晰,律師在同一案件中同時為原告方和被告方擔任代理人即為違反上述規定。在存在多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刑事案件中,被告人之間或犯罪嫌疑人之間的利害關系既有相一致的方面,也有相互沖突的一面。一個律師同時為同一案件的幾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擔任辯護人,也可能使自己處于自相矛盾的境地,無法維護每一個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在刑事案件中,律師不得同時為同_案件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擔任辯護人。

  四、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后兩年內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

  本項規定是新修訂的《律師法》新增加的一項違法情形。新修訂的《律師法》第四十一條規定:“曾經擔任法官、檢察官的律師,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后二年內,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薄?a href='http://www.bjxgfjob.com/faguan/2.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法官法》第十七條和《檢察官法》第二十條中也有類似規定。曾經擔任法官和檢察官的律師,如果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后,立即以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身份參與訴訟,可能會利用其原來法官、檢察官的身份影響案件的依法辦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誤導委托人,這與律師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職業使命是相違背的。#p#分頁標題#e#

  五、拒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

  本項規定是新修訂的《律師法》增加的一項違法情形。新修訂的《律師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提供法律援助服務是律師依法應當履行的義務之一。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第六條也對律師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作出了明確規定。律師拒絕履行有關國家機關、律師協會指派承擔的法律援助義務,應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

  對于律師實施上述五項違法行為的,本條規定了四種行政處罰種類,即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和停止執業。由于本條規定的違法行為性質較輕,針對此類違法行為設置的行政處罰的程度也較輕,罰款為5000元以下,停止執業期間為三個月以下。在本條規定的四種行政處罰種類中,警告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與罰款同時適用;沒收違法所得的處罰只適用于有違法所得的情形;停止執業的處罰則適用于違法行為情節嚴重

  第四十八條 律師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給予停止執業三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的處罰:

  (一)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費用,接受委托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二)接受委托后,無正當理由,拒絕辯護或者代理,不按時出庭參加訴訟或者仲裁的;

  (三)利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便利牟取當事人爭議的權益的;

  (四)泄露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釋義】 本條也是關于律師因一般性違法行為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本條規定的四項違法行為,在原《律師法》中均有規定,新修訂的《律師法》對律師實施這四項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的種類和幅度進行了調整。

  律師實施本條規定的違法行為受到的也只限于行政處罰,但由于本條規定的違法行為相對于第四十七條規定的行為從性質上更為嚴重,因此律師實施本條規定的違法行為所受到的處罰程度也重于第四十七條的規定。

  一、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費用,接受委托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新修訂的《律師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托,與委托人簽訂書面委托合同,按照國家規定統一收取費用并如實入賬?!备鶕鲜鲆幎?,律師個人是沒有收案權和收費權的。禁止律師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費用的主要考慮是:

  (一)律師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費用,有可能損害國家的稅收利益。律師私自收取的費用既沒有如實反映到律師事務所的賬戶上來,也沒有如實計入其個人所得,從而使國家損失了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個人的納稅收入。

  (二)律師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費用,有可能會侵害律師事務所的財產權。律師事務所統一收取的費用,除依法繳納稅款外,還要支付日常運營所需的各項正常開支,律師隱匿了個人私自收取的費用,實際上等于侵占了律師事務所的財產。

  (三)律師私自接受委托或收取費用,會直接或間接侵害委托人的權益。在律師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費用的情況下,其所屬的律師事務所并不知道相關委托事項,也不可能運用全所力量協同辦案,這將影響為委托人提供的法律服務質量。而且在律師私自接受委托的情況下,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之間并不形成實際的委托關系,在律師因違法執業或過錯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情況下,委托人難以從律師所屬的律師事務所得到賠償。

  至于律師接受委托人財物或其他利益的行為,更是直接侵害了委托人的財產權益。因此,新修訂的《律師法》第四十條第一項明確規定,律師不能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費用,接受委托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律師違反該禁止性規定的,應受到相應的處罰。#p#分頁標題#e#

  二、接受委托后,無正當理由,拒絕辯護或者代理,不按時出庭參加訴訟或者仲裁的

  新修訂的《律師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律師接受委托后,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辯護或者代理。……”因此,律師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不能拒絕辯護或者代理,除非是出現當事人委托事項違法、委托人利用律師提供的服務從事違法活動或者委托人故意隱瞞與案件有關的重要事實等特殊情形。這也是《律師法》基于律師的職業使命和職業特點,為律師規定的一項重要義務。此外,按時出庭參加訴訟或者仲裁,是律師接受當事人委托從事訴訟、仲裁代理或辯護業務的重要內容。律師的職業使命要求律師通過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按時出庭參加訴訟或者仲裁,是律師提供合乎標準的法律服務的最低要求,也是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基本要求。律師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不按時出庭參加訴訟或仲裁,就構成違法行為,應受到相應的處罰。

  三、利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便利牟取當事人爭議的權益的

  新修訂的《律師法》第四十條第二項規定,律師不得利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便利牟取當事人爭議的權益。當事人委托律師處理有爭議的權益,目的是希望律師協助其在法律上取得該爭議的權益,為了實現上述目的,當事人往往會基于信任,向律師提供各種事實情況和相應的證明文件。如果律師利用其特殊地位,利用對案情的了解和手中掌握的大量證據,趁機牟取當事人爭議的權益,必然對當事人的權益造成極大的侵害。在實踐中,律師利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便利,牟取當事人爭議的權益的行為包括:與委托人約定勝訴后將爭議標的物出售給自己;委托他人為自己或為自己的近親屬收購、租賃委托人與他人發生爭議的訴訟標的物,等等。律師實施上述違法行為,將受到相應的處罰。

  四、泄露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新修訂的《律師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律師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律師接受當事人委托后,必然掌握委托人提供的,有時還包括對方當事人提供的大量證據以及與委托事項相關的材料,其中不可避免地涉及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給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個人隱私是指私生活中不宜為外人所知的情形。無論是商業秘密還是個人隱私,都是受法律保護的,未經當事人允許,任何人不得公布于眾,否則即構成侵權。因此,律師對其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負有保密義務,非經當事人許可,不得泄露。這種保密義務不僅適用于接受委托過程中,也適用于代理工作結束后。律師違反上述保密義務,應受到相應的處罰。

  與第四十七條類似,本條對于律師實施相關違法行為的,也規定了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和停止執業四種行政處罰種類。但由于該條規定的違法行為性質更為嚴重,律師實施此類違法行為受到處罰的程度也相應加重,罰款的幅度為1萬元以下,停止執業的期間為三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本條規定的行政處罰權也是由設區的市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來行使。

  第四十九條 律師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停止執業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規定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方式影響依法辦理案件的;

  (二)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的;#p#分頁標題#e#

  (三)向司法行政部門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的;

  (四)故意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虛假證據,妨礙對方當事人合法取得證據的;

  (五)接受對方當事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與對方當事人或者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托人權益的;

  (六)擾亂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擾訴訟、仲裁活動的正常進行的;

  (七)煽動、教唆當事人采取擾亂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決爭議的;

  (八)發表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的;

  (九)泄露國家秘密的。

  律師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處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

  【釋義】 本條是關于律師實施比較嚴重的違法行為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與原《律師法》相比,本條新增加了(三)、(七)、(八)三項違法行為,并對原《律師法》已作出規定的違法行為進行了更加清晰科學的界定。

  與第四十七條和第四十八條的規定有所不同,本條規定的九種違法行為性質比較嚴重,律師實施上述九種行為不僅要受到比較重的行政處罰,即停止執業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和吊銷律師執業證書,如果構成犯罪,還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一、違反規定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方式影響依法辦理案件的

  《律師法》第四十條第(四)項規定,律師在執業活動中不得違反規定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和其他有關工作人員。律師違反規定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和其他有關人員,是指除了辦案需要正常的會見以外,律師通過某種關系私下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和其他有關人員。因為這種私下會見可能影響法官、檢察官、仲裁員和其他有關工作人員依法辦理案件,影響司法公正?!斗ü俜ā返谌l、《檢察官法》第三十五條和《仲裁法》第三十四條也都作出了相關規定,禁止法官、檢察官、仲裁員私自會見當事人、代理人。與原《律師法》相比,本項規定新增加了“其他有關工作人員”,包括擔任案件記錄的書記員,對案件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定的鑒定人,對案件的場所、物品、人身等進行勘驗或者檢查的勘驗人,執行裁決的執行人員等。由于這些人員也能夠通過行使職權直接或者間接影響案件依法辦理,新修訂的《律師法》將律師違反規定會見其他有關人員也界定為違法行為。以其他不正當方式影響案件依法辦理,主要是指除違反規定會見外,律師實施的其他行為導致案件的依法辦理受到影響。

  二、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的

  《律師法》第四十條第(五)項規定,律師在執業活動中不得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律師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其目的都是為了影響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依法辦理案件,這顯然與其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公平正義的職業使命背道而馳。與原《律師法》相比,本項規定新增加了“介紹賄賂”的情形?!敖榻B賄賂”是指律師在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和當事人之間穿梭或牽線搭橋,撮合行賄和受賄完成的行為,具體可以表現為代收受賄、代為轉交賄賂和傳達賄賂要求或方式等。律師實施本項規定的行為,不僅違反了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違反了《律師法》規定的禁止性義務,而且還可能構成犯罪。《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條規定,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是行賄罪;第三百九十二條規定,向國家工作人員介紹賄賂,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p#分頁標題#e#

  三、向司法行政部門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的 本項是新修訂的《律師法》新增加的規定。《律師法》第四條規定,司法行政部門依照本法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協會進行監督、指導。在實踐中,司法行政部門對律師的執業活動進行指導,需要律師提供相關材料和信息。如果律師向司法行政部門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虛作假行為,將影響司法行政部門依法正常行使監督、指導職能。因此,新修訂的《律師法》明確將此種行為規定為違法行為,并規定了相應的處罰。

  四、故意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虛假證據,妨礙對方當事人合法取得證據的

  《律師法》第四十條第(六)項規定,律師不得故意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虛假證據以及妨礙對方當事人合法取得證據。無論是刑事訴訟、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證據對于案件的辦理和當事人的權益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虛假證據無疑會影響司法公正;妨礙對方當事人合法取得證據,直接侵害了對方當事人支持自己訴訟請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權利,因此均是《律師法》明確禁止的行為。與原《律師法》相比,本項新增加了對律師提供虛假證據主觀狀態的規定,即律師只有在“故意”的主觀狀態下提供虛假證據,才構成違法。實踐中,當事人很可能隱瞞真相,向律師提供虛假證據,而律師只能在能力范圍內對證據的真實性進行審查。如果律師在盡審查義務后,未能發現證據虛假提供給法庭,就不能追究律師的法律責任。此外,律師實施本項規定的行為也可能構成犯罪?!缎谭ā返谌倭懔鶙l規定,在刑事訴訟中,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偽造證據,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威脅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提供、出示、引用的證人證言或其他證據失實,不是有意偽造的,不屬于偽造證據?!缎谭ā返谌倭闫邨l還規定,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五、接受對方當事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與對方當事人或者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托人權益的

  《律師法》第四十條第(三)項規定,律師不得接受對方當事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與對方當事人或者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托人權益。當事人委托律師辦理法律事務,目的是希望借助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實現自己的合法權益。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也是律師最重要的職業使命之一。在法律爭議事項中,雙方當事人處于利益的對立面,接受對方當事人財物或其他利益,無疑會影響律師依法履行職責,全心全意地維護本方委托人的利益。與對方當事人或者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托人權益的行為,更是完全違背了委托人的初衷,嚴重違反了律師的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因此,律師實施本項規定的行為,應受到相應的處罰。

  六、擾亂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擾訴訟、仲裁活動的正常進行的

  《律師法》第四十條第(八)項規定,律師在執業活動中不得擾亂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擾訴訟、仲裁活動的正常進行。律師負有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的職業使命,維護法律尊嚴,尊重法律權威是其職業應有之義。具體到參與訴訟和仲裁活動,律師應當自覺地維護法庭、仲裁庭的尊嚴和權威,嚴格遵守法庭、仲裁庭紀律,不得有擾亂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擾訴訟、仲裁活動正常進行的不當行為?!?a href='http://www.bjxgfjob.com/susong/1.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規定,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應當遵守法庭規則,人民法院對違反法庭規則的人,可以給予訓誡、責令退出法庭或者給予罰款、拘留?!?a href='http://www.bjxgfjob.com/susong/2.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一條和《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也對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作出了相應的處罰規定。律師實施本項規定行為,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構成犯罪。《刑法》第三百零九條規定,聚眾哄鬧、沖擊法庭,或者毆打司法工作人員,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p#分頁標題#e#

  七、煽動、教唆當事人采取擾亂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決爭議的

  本項規定是新修訂的《律師法》新增加的一種違法情形。新修訂的《律師法》第四十條第(七)項規定,律師在執業活動中不得煽動、教唆當事人采取擾亂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決爭議。律師執業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在代理案件時應當引導當事人通過合法的手段維護自身的權益。尤其在一些群體性事件中,律師擔任代理人,應當穩定當事人的情緒,通過提供法律服務促進問題妥善解決。在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注意維護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律師違反上述規定,煽動、教唆當事人采取擾亂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決爭議的,構成違法,要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情形嚴重的還可能構成犯罪?!缎谭ā返诙倨呤藯l規定,煽動群眾暴力抗拒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八、發表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的

  本項規定也是新修訂的《律師法》新增加的一種違法情形。新修訂的《律師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律師在法庭上發表的代理、辯護意見不受法律追究。但是,發表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除外?!辟x予律師法庭中言論責任豁免權是此次《律師法》修訂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保障律師充分履行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職責,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他訴訟委托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義,也是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的一項重要規定。但是,任何權利的行使都是有限度的,律師享有的庭審中言論責任豁免權要以不危害國家安全、他人權益和法庭正常秩序為限。如果律師在法庭上發表的言論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非但不能享有豁免權,而且還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九、泄露國家秘密的

  《律師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律師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國家秘密是指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立的,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內的人員知悉的事項。泄露國家機密可能危害國家利益,如國家安全、國家重大經濟利益等。與泄露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相比,泄露國家秘密的危害性更大,性質也更為惡劣。根據《律師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律師泄露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也構成違法行為,但屬于一般性違法行為,受到的只限于行政處罰。而泄露國家秘密的行為屬于嚴重違法行為,依據本條規定不僅要承擔更為嚴重的行政法律責任,而且在構成犯罪的情況下,還要承擔刑事責任。《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條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故意或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國家機關人員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規定酌情處罰。律師泄露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就屬于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泄露國家秘密的情形,如果情節嚴重,即構成犯罪,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本條第二款規定,律師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處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新修訂的《律師法》第七條第(二)項規定,申請人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不予頒發律師執業證書。沒有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處罰,是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前提條件之一。律師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處罰,等于喪失了上述條件,因此要吊銷其執業證書。適用本款時需注意,律師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處罰,不限于律師故意實施本條列舉的九項行為構成犯罪受到刑事處罰的情形。只要律師實施了故意犯罪行為受到刑事處罰,無論是何種故意犯罪,也無論受到何種刑事處罰,都要被吊銷執業證書。#p#分頁標題#e#

  依照本條的規定,吊銷律師執業證書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行使。

  第五十條 律師事務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視其情節給予警告、停業整頓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的處罰,可以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特別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

  (一)違反規定接受委托、收取費用的;

  (二)違反法定程序辦理變更名稱、負責人、章程、合伙協議、住所、合伙人等重大事項的;

  (三)從事法律服務以外的經營活動的;

  (四)以詆毀其他律師事務所、律師或者支付介紹費等不正當手段承攬業務的;

  (五)違反規定接受有利益沖突的案件的;

  (六)拒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

  (七)向司法行政部門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的;

  (八)對本所律師疏于管理,造成嚴重后果的。

  律師事務所因前款違法行為受到處罰的,對其負責人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或者處二萬元以下罰款。

  【釋義】 本條是關于律師事務所及其負責人違反法律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與原《律師法》相比,新修訂的《律師法》在律師事務所責任的規定上有三點變化:一是將原條文概括表述的“律師事務所有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詳細列舉為八項律師事務所依法應當受到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二是增加了警告這一行政處罰種類,三是增加了關于對律師事務所給予行政處罰的同時給予負責人行政處罰的規定。

  律師事務所作為律師的執業機構,既是律師履行職責、服務社會的組織者,又是律師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管理者。發揮律師事務所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重要職能,是加強律師行業自律、完善律師管理體制的基礎環節和關鍵環節?!堵蓭煼ā芬幎硕囗椔蓭熓聞账鶓敵袚牧x務,律師事務所如果不履行這些義務,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根據本條規定,律師事務所應當受到行政處罰的行為包括以下八種:

  一、違反規定接受委托、收取費用的

  新修訂的《律師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托,與委托人簽訂書面委托合同,按照國家規定統一收取費用并如實入賬。”根據這一規定,律師承辦業務必須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托、履行手續,由律師事務所統一安排具體工作,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收費,不得私自收案或者隨意收取費用。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托,簽訂書面委托合同,統一收取費用,這既是為了維護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的利益,維護法律服務的正常秩序,也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如果律師事務所違反了這一規定,不按規定統一接受委托、簽訂書面委托合同和收費合同,統一收取委托人支付的各項費用,或者不按規定向委托人開具律師服務收費合法票據,不向委托人提交辦案費用開支有效憑證的,或者違反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規定或者收費合同約定,擅自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準,或者索取規定、約定之外的其他費用的,都要受到相應的處罰。

  二、違反法定程序辦理變更名稱、負責人、章程、合伙協議、住所、合伙人等重大事項的

  新修訂的《律師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律師事務所變更名稱、負責人、章程、合伙協議的,應當報原審核部門批準。律師事務所變更住所、合伙人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十五日內報原審核部門備案?!币舐蓭熓聞账兏卮笫马棃笤瓕徍瞬块T批準和備案,是為了方便司法行政部門對律師事務所的監督和指導,隨時了解掌握律師事務所的基本情況,進行動態管理。同時,司法行政部門一般都會通過各種形式,公開律師事務所相關重大事項的變更情況,方便當事人了解掌握。如果律師事務所違反法定程序辦理律師事務所重大事項的變更,不僅逃避了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管,也存在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的風險,因此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p#分頁標題#e#

  三、從事法律服務以外的經營活動

  新修訂的《律師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律師事務所不得從事法律服務以外的經營活動?!钡诙藯l規定了律師可以從事的業務范圍,包括訴訟代理和辯護等訴訟事務法律服務,以及擔任法律顧問、解答法律咨詢、代書等非訴訟事務法律服務。由于律師事務所是律師的執業機構,《律師法》關于律師業務范圍的規定實質上也是對律師事務所的業務活動范圍的規定。根據《律師法》的規定,律師執業的目標不是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是應當以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為職責使命。因此,作為律師執業機構的律師事務所屬于非營利性的專業服務組織,只能從事《律師法》規定的法律服務活動,而不能像企業和公司一樣從事其他經營活動。這樣既可以降低律師事務所的對外活動責任風險,也能保證律師事務所全心全意地履行職責,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如果律師事務所從事法律服務以外的經營活動,則要受到相應的處罰。

  四、以詆毀其他律師事務所、律師或者支付介紹費等不正當手段承攬業務的

  新修訂的《律師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律師事務所和律師不得以詆毀其他律師事務所、律師或者支付介紹費等不正當手段承攬業務?!边@既是維護法律服務正常秩序、更好地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客觀需要,也是實現有序競爭,促進律師業和諧發展的客觀要求。律師事務所如果違反這一規定,就要受到相應的處罰。所謂“詆毀”,是指以不存在或者虛假的信息對其他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的聲譽進行貶低、破壞。所謂“支付介紹費”,是指律師事務所為了招攬業務,不正當地、直接或者間接地向當事人或者招攬到律師業務的其他人員支付費用。其他不正當手段還包括利用媒體、廣告或者其他方式進行不真實或者不適當的宣傳,利用與司法機關、行政機關或者其他具有社會管理職能組織的關系,進行不正當競爭等。

  五、違反規定接受有利益沖突的案件的

  新修訂的《律師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律師事務所應當建立利益沖突審查制度。這里的利益沖突是指同一律師事務所代理的不同委托事項之間有利益上的沖突,繼續代理會直接影響到相關委托人的利益的情形。律師事務所應當根據《律師法》的規定建立健全利益沖突審查制度,在接受法律事務委托時,應當認真進行利益沖突審查,只有在委托人之間沒有利益沖突的情況下才可以建立委托代理關系。如果律師事務所明知不同當事人之間的法律事務存在利益沖突,仍違反規定接受委托的,則要受到相應的處罰。

  六、拒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

  法律援助是律師事務所應當履行的義務之一。新修訂的《律師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薄斗稍鷹l例》中也有律師事務所應當根據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安排本所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規定。律師事務所如果拒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七、向司法行政部門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的

  在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監督管理過程中,需要律師事務所向司法行政部門提供有關材料和說明相關情況,這是司法行政部門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重要方式和途徑。根據《律師法》的相關規定,設立律師事務所應當由相關司法行政部門審核批準;律師事務所設立分所、變更名稱、負責人、章程、合伙協議的,應當報相關司法行政部門批準;變更住所和合伙人的,應當報相關司法行政部門備案;律師事務所還應當于每年的年度考核后,向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提交本所的年度執業情況報告和律師執業考核結果。如實向司法行政部門提交材料、報告情況是律師事務所的義務,對于保證司法行政部門做好對律師事務所的管理工作,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律師事務所的相關信息至關重要。如果律師事務所對司法行政部門弄虛作假,則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p#分頁標題#e#

  八、對本所律師疏于管理,造成嚴重后果的

  律師事務所的自我管理是律師管理的基礎環節,也是重要環節。新修訂的《律師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律師事務所應當建立健全執業管理、利益沖突審查、收費與財務管理、投訴查處、年度考核、檔案管理等制度,對律師在執業活動中遵守職業道德、執業紀律的情況進行監督?!比绻蓭熓聞账绰男猩鲜隽x務,因對本所律師管理不嚴而造成嚴重后果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霸斐蓢乐睾蠊卑ê芏喾N情況,如給當事人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的,影響法律正常實施的、妨害司法公正等。

  對于律師事務所實施上述八項違法行為的,本條設置了五種行政處罰種類,即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停業整頓、吊銷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其中停業整頓期間為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罰款為十萬元以下。在本條規定的五種行政處罰中,警告、停業整頓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與罰款同時適用;沒收違法所得的處罰只適用于有違法所得的情形;吊銷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只適用于違法行為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其中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停業整頓的行政處罰權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行使,吊銷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的行政處罰權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行使。

  按照新修訂的《律師法》的規定,對于有違法行為的律師事務所給予行政處罰的同時,還要視情節輕重對律師事務所負責人給予警告或者二萬元以下的罰款處罰。這是因為律師事務所負責人承擔著管理律師事務所的重要職責,是律師事務所管理工作的責任人,律師事務所有違法行為,與該所負責人沒有履行管理職責有密切關系。因此,在給予律師事務所行政處罰的同時,也要給予律師事務所負責人一定的處罰。同時,增加律師事務所負責人的法律責任,也可以督促律師事務所負責人加強律師事務所管理,強化對本所律師依法執業的管理和監督。

  第五十一條 律師因違反本法規定,在受到警告處罰后一年內又發生應當給予警告處罰情形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停止執業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在受到停止執業處罰期滿后二年內又發生應當給予停止執業處罰情形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

  律師事務所因違反本法規定,在受到停業整頓處罰期滿后二年內又發生應當給予停業整頓處罰情形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

  【釋義】 本條是關于律師和律師事務所違法累進加重處罰的規定。本條是修訂后新增加的條款。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違法累進加重處罰,是指律師或者律師事務所因違法受到某種行政處罰后,在一定時限內又發生了依法應當予以該種行政處罰的情形,則對該律師或者律師事務所予以更重處罰的制度。在實踐中,有的律師不能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有的律師事務所制度不健全,內部管理混亂,多次受到彳亍政處罰。盡管這些律師或者律師事務所多次實施依法應當受到處罰的行為,但由于其違法情形尚達不到應受更高處罰的程度,司法行政部門無法給予更為嚴厲的行政處罰。而這樣屢罰屢犯的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嚴重損害了律師的社會形象,損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影響了法律服務秩序,需要司法行政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加重處罰措施。新修訂的《律師法》設立了累進加重處罰制度,司法行政部門可以對多次出現違法情形的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予以更為嚴厲的處罰,為司法行政部門加強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監管力度提供了依據,對于規范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執業行為,加強律師隊伍管理,促進律師事業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根據本條的規定,對律師的違法行為適用累進加重處罰包括以下兩種情況:#p#分頁標題#e#

  1.律師因違反《律師法》的規定,在受到警告處罰后一年內又發生應當給予警告處罰情形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停止執業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

  2.律師因違反《律師法》的規定,在受到停止執業處罰期滿后二年內又發生應當給予停止執業處罰情形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

  對律師事務所適用累進加重處罰只有一種情況,即律師事務所因違反《律師法》的規定,在受到停業整頓處罰期滿后二年內又發生應當給予停業整頓處罰情形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

  在理解累進加重處罰制度時,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律師或者律師事務所必須是在受到某種行政處罰后,又發生了依法應當予以該種行政處罰的情形,即律師或者律師事務所前后出現的違法情形所應受到的行政處罰為同一種。如律師在受到警告處罰后一年內又發生應當給予警告處罰情形的,律師事務所在受到停業整頓處罰期滿后二年內又發生應當給予停業整頓處罰情形的。如果律師或者律師事務所前后出現的違法情形所應受到的行政處罰不是同一種,則不能適用累進加重處罰,如律師受到警告處罰后一年內又發生應當給予停止執業處罰的情形,則不能適用累進加重處罰。

  2.律師或者律師事務所后一種違法情形必須是在受到行政處罰后的一定時限內發生的。如律師在受到停止執業處罰期滿后二年內又發生應當給予停止執業處罰情形的,才可以適用累進加重處罰。如果律師發生應當給予停止執業處罰情形是在停業處罰期滿后超過二年時限出現的,則不適用累進加重處罰。對于時限的計算方式,律師的警告處罰從做出行政處罰之日的第二天起算,律師的停止執業處罰、律師事務所的停業整頓處罰從處罰期滿后第二天起算。

  3.適用累進加重處罰,給予的行政處罰種類是逐級加重的,如律師在受到警告處罰后一年內又發生應當給予警告處罰情形的,對其給予停止執業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而不是適用吊銷律師執業證書的處罰。

  4.累進加重處罰必須由有行政處罰權的司法行政部門作出。對受到警告處罰后一年內又發生應當給予警告處罰情形的律師給予的停止執業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作出。對在受到停止執業處罰期滿后二年內又發生應當給予停止執業處罰情形的律師給予的吊銷律師執業證書的處罰,以及對在受到停業整頓處罰期滿后二年內又發生應當給予停業整頓處罰情形的律師事務所給予的吊銷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的處罰,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作出。

  第五十二條 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執業活動實施日常監督管理,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責令改正;對當事人的投訴,應當及時進行調查??h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認為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違法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應當向上級司法行政部門提出處罰建議。

  【釋義】 本條是關于縣級司法行政部門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實施監督管理的規定。本條是修訂后新增加的條款。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實行分級管理,縣級、設區的市級、省級三級司法行政部門都是對律師實施管理的主體,其中縣級司法行政部門是最基層的律師管理部門??h級司法行政部門與律師事務所關系比較緊密,對律師事務所的情況最為熟悉,掌握了律師管理的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在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進行指導和監督中有很多優勢。新修訂的《律師法》調整了司法行政部門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監管職能的層級配置,改變了原《律師法》規定的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監管體制及處罰權配置層級多集中于省、市兩級的情況,明確賦予基層司法行政部門對律師事務所的日常監督管理職能,這對于發揮基層司法行政部門的管理作用,充分調動利用地方各級特別是基層的行政資源,提升基層司法行政部門的管理水平,強化對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執業的監督具有重要作用。#p#分頁標題#e#

  根據本條的規定,縣級司法行政部門享有的律師管理職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執業活動實施日常監督管理。由于縣級司法行政部門與律師事務所接觸比較多,更方便掌握律師事務所的情況,因此,由縣級司法行政部門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執業活動進行日常的、經常性的監督管理最為有效,也最為方便。縣級司法行政部門實施日常監督管理的內容有很多,如檢查律師事務所制度是否健全、內部管理是否有序、律師在提供法律服務過程中是否嚴格遵守執業紀律和職業道德,等等??h級司法行政部門實施日常監督管理的形式也比較靈活,可以采取談話、調查走訪、實地檢查、核實書面材料等多種方式。

  2.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責令改正??h級司法行政部門對在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執業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有權責令律師或者律師事務所改正。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存在的問題,應當是尚不夠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的行為。如果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在執業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屬于依法應當予以行政處罰或刑事處罰的情形,那么縣級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及時提出處罰建議,而不能僅僅作出責令改正的決定。

  3.對當事人的投訴,應當及時進行調查。當事人對于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服務質量有異議,或者認為律師的執業行為違反法律規定,都可以向有關部門投訴。按照《律師法》的規定,司法行政部門和律師協會都有權受理當事人的投訴。縣級司法行政部門接到當事人的投訴后,應當及時審查投訴是否應當由本機關受理,如果投訴不屬于本機關的管轄范圍,應當及時答復投訴人,并建議投訴人到有關部門解決。如果投訴屬于本機關的管轄范圍,縣級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受理后及時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結果反饋給投訴人,必要時,還要向上級司法行政部門報告。

  4.提出處罰建議?!堵蓭煼ā窙]有賦予縣級司法行政部門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行政處罰權(只是在 第五十五條賦予縣級司法行政部門對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而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的人員的行政處罰權)。為了保證縣級司法行政部門有效行使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執業活動的日常監督管理權,《律師法》賦予縣級司法行政部門行政處罰建議權??h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在日常監督管理中發現,或者接到當事人投訴調查后發現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在執業活動中有違法行為,并且該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應當向上級司法行政部門提出處罰建議,處罰建議既可以包括處罰的種類,也可以包括處罰的期限。

  第五十三條 受到六個月以上停止執業處罰的律師,處罰期滿未逾三年的,不得擔任合伙人。

  【釋義】 本條是關于受到六個月以上停止執業處罰的律師,在一定期間內不得擔任合伙人的規定。

  本條規定是新修訂的《律師法》新增加的內容,主要考慮如下:一是嚴格和強化對律師執業的監督,二是嚴格擔任合伙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的條件。根據《律師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律師實施的依法應當給予六個月以上停止執業處罰的違法行為,基本都是嚴重違反律師職業道德或者嚴重違法違紀,性質比較惡劣的行為。對于實施這類違法行為的律師,應當設定嚴厲的法律責任:對于違法違紀情節特別惡劣的律師,應當通過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剝奪其今后從事律師執業的資格;對于違法違紀情節雖然達不到依法應予吊銷律師執業證書的程度,但仍比較惡劣而被給予停止執業六個月以上處罰的律師,在其處罰期滿后一定期間內,不允許其在律師事務所擔任合伙人,擔負管理職責。這樣規定,不僅有利于使違法違紀的律師得到有效的處理,而且由于加重了律師違法違紀執業的法律后果和成本,也能警戒有違法違紀潛在危險的律師認真履行《律師法》規定的職責、義務,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此外,在合伙律師事務所里,合伙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律師事務所承擔監督和管理的職責。不允許受到六個月以上停止執業處罰的律師,在處罰期滿三年內擔任合伙人,進一步嚴格了擔任合伙人的資格和條件,有利于提高合伙人素質,也有利于強化律師事務所的自律管理。#p#分頁標題#e#

  在對該條的理解上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本條只適用于受到六個月以上停止執業處罰的律師。在針對律師的行政處罰中,停止執業六個月以上的處罰是僅次于吊銷律師執業證書的嚴厲處罰,此條規定適用于實施了性質嚴重的違法行為,但尚未達到被吊銷律師執業證書的情況。如果律師實施了性質嚴重的違法行為,而且情節嚴重,就會被吊銷律師執業證書,其結果自然是不能再擔任合伙人;如果律師實施的違法行為從性質上尚沒有那么嚴重,只需處以相應較輕的行政處罰,如罰款或停止執業六個月以下,沒有必要再剝奪其擔任合伙人的權利。

  2.受到停止執業六個月以上處罰的律師不能擔任合伙人,是有期間限制的,即從停止執業處罰期間屆滿時起算三年內,因此,受到停止執業六個月以上處罰的律師并非被永久剝奪了擔任合伙人的權利。

  3.不能擔任合伙人的具體適用情況有所不同,對于受到停止執業六個月以上處罰時,尚不是合伙人的律師,在處罰期滿三年內,將不具備擔任合伙人的資格;對于受到停止執業六個月以上處罰時已經是合伙人的律師,自受到處罰時起,其合伙人的資格就喪失了,需要根據其所在合伙律師事務所的合伙協議辦理退伙手續。

  第五十四條 律師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承擔賠償責任。律師事務所賠償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的律師追償。

  【釋義】 本條是關于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民事法律責任的規定。與原《律師法》相比,本條刪除了原條文的第二款:“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不得免除或者限制因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律師的民事法律責任,是指律師在執業過程中,因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時,應當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

  律師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除在刑事訴訟中接受人民法院指定擔任辯護人外,主要是基于當事人的委托,當事人和律師的關系屬于民法上的代理關系,雙方是對等的權利義務主體。當事人支付報酬,同時得到相應的法律服務。律師獲得報酬,同時要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我國《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規定:“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钡谝话倭懔鶙l第二款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备鶕鲜鲆幎ǎ蓭熞蜻`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也一樣要承擔賠償責任。因此,《律師法》就律師的民事法律責任做了規定。

  設立律師民事法律責任制度有利于提高律師的信譽和加強律師的責任感,提高律師的業務素質和辦案質量,保護委托人權益不因律師過錯而受到損害。同時,設立律師民事法律責任制度也是出于與國際慣例接軌的考慮。世界許多國家都有律師賠償制度,為了保證賠付,還采取了建立職業賠償基金或向保險公司投保等形式。

  律師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范圍是律師違法執業或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律師法》沒有具體列舉律師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各種情形,而是規定了違法和過錯兩個原則,依據這兩個原則來確定律師承擔賠償責任的范圍?!斑`法”是指律師在從事執業活動,提供法律服務過程中違反法律的規定?!斑^錯”是指律師在從事執業活動,提供法律服務過程中因主觀上的故意或者過失給當事人造成損失,即律師明知自己的執業行為會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并且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從而給當事人造成損失(故意);或者律師應當預見自己的執業行為會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卻因疏忽大意沒有預見到或已經預見到但自信可以避免,從而給當事人造成損失(過失)。

  律師民事賠償的義務主體是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而不是違法執業或者有過錯的律師本人。因為接受當事人委托、收取當事人費用的是律師事務所,而不是律師個人,律師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實際上也是受律師事務所的指派。律師在執業中因違法執業或者有過錯給當事人造成的損失,自然應當由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來承擔責任。這樣規定,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也是為了切實保障當事人請求賠償的權利的實現,保障當事人受到的損失能夠得到足夠的賠償。#p#分頁標題#e#

  根據新修訂的《律師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和第二十條的規定,律師事務所承擔民事責任的范圍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普通合伙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對該律師事務所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2.特殊的普通合伙律師事務所,這是此次《律師法》修訂新設立的律師事務所組織形式。特殊的普通合伙律師事務所承擔民事責任的范圍比較特殊,我國《合伙企業法》第五十七條規定:“一個合伙人或者數個合伙人在執業活動中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合伙企業債務的,應當承擔無限責任或者無限連帶責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為限承擔責任。”“合伙人在執業活動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合伙企業債務以及合伙企業的其他債務,由全體合伙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备鶕@一規定,如果律師事務所一名或幾名合伙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該合伙人應當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除此之外,律師事務所全體合伙人對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3.個人律師事務所,設立人對律師事務所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

  4.國家出資設立的律師事務所,以該律師事務所的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

  律師事務所是律師民事賠償的義務主體,并不意味著有過錯的律師本人不承擔任何責任。按照《律師法》的規定,律師事務所賠償后,有權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的律師追償。律師執業中的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或者屬于律師違法執業的情況,或者屬于重大過錯情況,律師個人的責任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律師事務所在承擔了賠償責任以后,有權向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律師個人追償。

  原《律師法》該條第二款是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免除民事責任的規定。從內容來看,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免除或者限制其因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的行為,與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的規定相抵觸。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完全可以按照相關法律處理,不需要在《律師法》中對此作出特別規定,因此,《律師法》刪除了這一條款。

  第五十五條 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的,由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非法執業,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釋義】 本條是關于對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而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人員進行處罰的規定。

  與原《律師法》相比,本條主要作了三處修改:一是將原條文中的“冒充律師從事法律服務的”和“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為牟取經濟利益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的”統一規定為“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的”。二是將原《律師法》中的行使處罰權的機關“公安機關”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統一規定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三是取消了“十五日以下拘留”的行政處罰。

  新修訂的《律師法》第十三條規定:“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不得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睕]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不僅侵害了執業律師依法執業的權利,損害了律師的職業形象和信譽,嚴重干擾了法律服務的正常秩序,而且由于不能保證法律服務質量,也有可能損害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因此,必須對這種行為嚴格進行處罰,禁止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本條就是在《律師法》第十三條的基礎上,對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而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人員如何處罰作出的規定。#p#分頁標題#e#

  按照本條的規定,受到處罰的行為是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包括以下兩層含義:

  1.受到處罰的主體是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包括已經取得律師資格或者法律職業資格但尚未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

  2.受到處罰的行為是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耙月蓭熋x”是指明示或者暗示自己具有執業律師身份,是依法執業的律師,如公開表示自己是律師,或在名片上、廣告上標注自己為律師?!皬氖路煞諛I務”既包括訴訟代理和辯護等訴訟業務,也包括擔任法律顧問、代書等非訴訟法律業務。“以律師名義”和“從事法律服務業務”兩者缺一不可,“以律師名義”是受到處罰的前提,“從事法律服務業務”是受到處罰的根據。與原《律師法》相比,新修訂的《律師法》將“冒充律師從事法律服務的”和“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為牟取經濟利益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的”統一規定為“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的”,這樣表述更加準確,標準更統一,也更便于司法行政部門的實際監管。

  有權對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人員進行處罰的機關是該人員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

  對于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行為的處罰措施包括:責令停止非法執業、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新修訂的《律師法》取消了原《律師法》中的“十五日以下拘留”的行政處罰,主要是因為:對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的行政處罰權由縣級以上司法行政部門統一行使,公安機關不再行使處罰權。我國《行政處罰法》第十六條的規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按照這一規定,司法行政部門沒有行使拘留這項處罰的權力。因此,《律師法》取消了“十五日以下拘留”的行政處罰的規定。

  第五十六條 司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釋義】 本條是關于司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本條是修訂后新增加的條款。

  司法行政部門承擔著對律師行業的監督管理職能,《律師法》第四條規定:“司法行政部門依照本法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協會進行監督、指導?!睘榱吮WC司法行政部門依法履行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協會的監督指導職能,《律師法》賦予了司法行政部門許多職權,包括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張煜

張煜

執業證號:

14101201110256100

河南國基律師事務所

簡介:

張煜律師,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畢業于著名的法律學府西南政法大學,具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作風細膩,思維敏銳,為人誠懇率直,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正義感。對刑事案件、合同糾紛、公司法務、婚姻繼承、勞動人事管理及爭議等訴訟與非訴訟業務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獲得新鄉市優秀律師、河南省律師行業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F?秉承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原則,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張煜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集郵市場管理辦法(2013修正)

2013-04-1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 二 號

2008-03-17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失效]

1979-09-13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0-07-08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2002-08-29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200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及200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04-03-14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5-10-27

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2005-12-2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的決定

2001-10-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6-09-1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 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的意見

1999-01-1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規劃問題的決議

1980-04-1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地區和市合并后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前換屆問題的決定

1983-05-0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華僑捐資興辦學校辦法的決議

1970-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12-2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1999)

1999-12-25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修訂)

2002-12-28

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口岸衛生監督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

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

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

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

反興奮劑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03年修訂)

2003-11-23

青島市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定

1970-01-01

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

2010-12-20

國務院關于取消76項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的決定

1970-01-01

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3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4-07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远县| 崇左市| 鹰潭市| 文化| 安溪县| 都兰县| 阳城县| 济阳县| 安新县| 介休市| 广灵县| 绥滨县| 阜平县| 芮城县| 岳池县| 宜兴市| 仙居县| 武威市| 田阳县| 曲水县| 承德市| 雅安市| 富源县| 德化县| 钦州市| 石狮市| 即墨市| 梁山县| 赫章县| 清原| 大化| 尖扎县| 灵石县| 绵竹市| 达孜县| 皋兰县| 玉林市| 商洛市| 巴南区| 乡城县| 沙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