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條 在發生自然災害時或者境外捐贈人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作為受贈人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可以接受捐贈,并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對捐贈財產進行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可以將受贈財產轉交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公益非營利的事業單位;也可以按照捐贈人的意愿分發或者興辦公益事業,但是不得以本機關為受益對象。
【釋義】本條是關于政府作為受贈主體的規定。
一、政府能否成為受贈主體
在捐贈法起草、論證過程中,政府能否成為受贈主體是各方面爭論的焦點。一種意見認為,政府不應當成為受贈主體。理由是:(1)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弱化政府權力,將政府職能向民間轉移已是必然趨勢,而將政府作為受贈主體與這一趨勢不符。(2)政府的職責是管理,經費開支來源于稅收。如果政府以接受捐贈的方式來補充經費開支,就有向公民增加稅收的嫌疑。(3)在捐贈活動中,捐贈人和受贈人處于平等地位,而政府是管理部門,有募捐、審批、發放等權力,再成為受贈主體,就難以確定其在捐贈活動中的地位。(4)推動和發展公益事業是政府的職責,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就可以作為受贈一方直接介入捐贈活動,為減少捐贈活動中的中間環節,盡快實現捐贈目的,需要設立一些民間中介機構而不是政府機構來從事捐贈活動。另一種意見認為,政府應當成為受贈主體。理由是:(1)確定受贈主體既要努力與國際接軌,又要承認國內發展的階段性,我國的民間機構還處于建立和發展階段,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幫助。(2)政府與公益性社會團體、事業單位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競爭的關系,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政府職能將逐漸淡化,但在過渡時期又不能將工作完全放棄,應當在捐贈活動中起一定作用。(3)與社團、基金會相比,政府接受、承辦和落實捐贈,所需費用不需要從捐贈財產中開支,這就提高了捐贈財產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實現捐贈人的愿望。(4)不少大型捐贈項目,對困難群體和個人的捐贈,特別是來自境外的捐贈,由政府來簽約、規劃和使用,有利于確保捐贈的實現。
立法機關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反復研究,認為建立小政府大社會需要一個過程,目前我國的公益性組織還處于起步和發展階段,很多公益事業還需要政府出面承辦,應當規定政府可以接受捐贈。但是,政府接受捐贈又必須受到嚴格的限制,即在幾種特殊情況下才可以接受捐贈。
二、政府在兩種情況下可以接受捐贈
第一種情況是,政府在救助災害時可以接受捐贈。救災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問題,時效性很強。我國的災害發生比較頻繁,人民政府承擔的救災任務很重。發生自然災害時,僅靠民間社會組織的力量來接受捐贈并將捐贈財產轉用于災區災民是不夠的。與民間社會組織相比,政府有宏觀管理社會的職能,有強大的組織、指揮和協調能力。一旦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由政府來接受捐贈,并將捐贈財產迅速送達災區和災民手中,便于及時救災搶險,盡快實現捐贈目的。
第二種情況是,應境外捐贈人的要求,政府可以接受捐贈。一些港澳臺胞、海外華僑、華人、外國政府組織以及其他境外的捐贈人,出于對人民政府的信任,希望將財產直接捐贈給政府,并通過政府盡快實現捐贈目的。因此,在境外捐贈人提出要求的情況下,政府可以接受捐贈。考慮到鄉級人民政府人員和力量上的局限,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在上述兩種情況下接受捐贈,有利于在特殊情況下對捐贈財產進行統一安排,加強對捐贈財產的使用、管理和監督。這里的政府部門包括民政部門及其他部門。
三、政府對受贈財產的處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對接受的捐贈財產可以采取兩種處理方式。一是將受贈財產轉交給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在這一情況下,政府及其部門實際上是捐贈人和公益性組織之間的橋梁;只要不是急需由人民政府直接去幫助捐贈人實現捐贈目的,政府就應當將受贈財產轉交給公益組織;這樣做既符合捐贈人的意愿,也符合建立小政府大社會、將公益事業交給公益性組織去辦以及培育和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二是可以按照捐贈人的意愿分發或者興辦公益事業。由于捐贈人有權選擇受贈對象,有權決定捐贈財產的用途和使用方式,特別是在救助災害以及境外捐贈人要求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接受捐贈的情況下,充分尊重捐贈人的權利和意愿,由政府將捐贈財產直接分發到災民及其他困難的群體和個人手中,或者利用捐贈財產興辦公益事業,對盡快實現捐贈目的就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政府及其部門承擔的僅僅是分發財產和興辦公益事業的職責,而不得以本機關和本部門為受益對象。政府受贈而其機關和人員并不受益,體現了政府服務社會的職能,也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需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實施辦法(2013修正)
2013-08-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加拿大領事協定的決定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5-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1995年)
1995-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1998-06-26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999-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2001-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的決定
2001-06-30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設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決定
2003-03-06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宗教事務條例(2017修訂)
2017-08-26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青島市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定
1970-01-01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登記管理辦法
2014-01-13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1年)
2011-07-19關于印發《測繪地理信息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013-07-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03-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
2013-02-06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上海市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1-12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2011-09-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0-10-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扶貧辦等部門關于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擴大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0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58號
2009-08-10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0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