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軍委總政治部,各人民團體: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已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人民調解制度是在黨的領導下,繼承發揚我國民間調解的傳統,經歷了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階段的實踐,不斷發展和完善起來的一項社會主義法律制度。進一步做好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對維護社會穩定,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確保社會政治穩定的高度,切實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領導和指導,促進人民調解工作的改革與發展,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做出積極的貢獻。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人民調解組織每年調解民間糾紛600多萬件,為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和保障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人民調解制度,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工作在解決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中的作用,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做好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人民調解是一項社會主義法律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等法律法規對此作出了明確規定。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人民調解工作在化解民間糾紛,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群眾自治及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以及各種利益關系的調整,出現了許多新的社會矛盾糾紛,矛盾糾紛的主體、內容日益多樣化、復雜化。許多糾紛如果不能及時疏導化解,有可能發展成為群體性事件,甚至激化為刑事犯罪案件,嚴重干擾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現有人民調解組織90多萬個、人民調解員近800萬人。充分調動這支隊伍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工作優勢,對于及時有效地化解新時期的社會矛盾糾紛,建立長期有效的社會矛盾糾紛調解機制,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機關和人民調解委員會要高度重視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依法治國、以德治國,促進人民調解工作的改革與發展,使其成為新形勢下解決民間糾紛的更加堅實可靠的“第一道防線”。
二、積極推進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改革與發展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組織,其主要任務是調解民間糾紛,并通過調解工作宣傳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當前民間糾紛表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原有的人民調解工作范圍、組織形式、隊伍素質等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人民調解工作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認真總結幾十年來的成功經驗,借鑒其他國家的有益做法,建立新機制,研究新情況,解決突出問題。人民調解要擴大工作領域,完善組織網絡,提高隊伍素質,規范工作程序,增強法律效力。同時,要將人民調解工作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相結合,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相結合,與人民來信來訪工作相結合,使人民調解工作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鞏固、健全、發展多種形式的人民調解組織
村民委員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人民調解委員會是人民調解工作的基礎,是廣大群眾民主自治的較好形式之一,要鞏固組織,規范工作,增強活力。要結合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城市社區建設,使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要適應新形勢下化解民間糾紛及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積極推動建立和完善鄉鎮、街道人民調解組織,將鄉鎮、街道的司法調解中心逐步規范到人民調解的工作范疇。鄉鎮、街道人民調解組織可以由轄區內公道正派,業務能力強,熱心人民調解工作,群眾威信高的人民調解員、退休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學工作者及司法助理員等組成。企業、事業單位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也要鞏固和完善組織,充分發揮作用。要積極穩妥地發展行業性、區域性的自律性人民調解組織。人民調解工作要采取多種組織形式,便民利民,及時化解民間糾紛。
四、規范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
要結合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實際情況,進一步規范人民調解的工作方式、工作程序、工作紀律,增強人民調解程序的公正性,提高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水平和社會公信力。人民調解工作應遵循的三項基本原則是: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及社會主義道德進行調解;在雙方當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得因未經調解或者調解不成而阻止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糾紛,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及時化解矛盾糾紛,按規定進行登記和制作筆錄,根據需要或者應當事人的請求,制作調解協議。可以邀請公安派出所等有關單位和個人參加調解工作,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支持。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不收費,人民調解員要嚴格遵守《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規定的紀律。
五、依法確認人民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
各級人民法院特別是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人民法庭,要認真貫徹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對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達成的調解協議,一方當事人反悔而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案件,應當及時受理,并按照該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準確認定調解協議的性質和效力。凡調解協議的內容是雙方當事人自愿達成的,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及社會公共利益,不具有無效、可撤銷或者變更法定事由的,應當確認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并以此作為確定當事人權利義務的依據,通過法院的裁判維護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
六、努力提高人民調解員的素質
人民調解員應該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公道正派,熱心人民調解工作,能夠聯系群眾,在群眾中有威信,并有一定的法律知識和政策水平。要按照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范圍的特點和要求,明確各類人民調解員必須具備的法律水平和文化程度,定期進行培訓,不斷提高人民調解員的綜合素質。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可以通過民主選舉與聘任相結合,不斷優化人民調解員的隊伍結構。
七、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工作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的作用
廣大人民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要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自覺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以維護社會穩定為首要任務,繼續發揚無私奉獻精神,廣泛深入地開展人民調解工作。要適應民間糾紛發展的新情況、新特點,在調解公民日常生活中發生糾紛的基礎上,根據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積極擴大工作領域。要積極調解婚姻、家庭、鄰里、賠償等常見性、多發性糾紛,穩定社會關系。要結合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針對突出的難點熱點糾紛開展調解工作,緩解改革進程中的利益沖突。要把預防矛盾糾紛作為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重點,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把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嚴防民間糾紛激化而引起自殺、兇殺、群眾性械斗和群體性上訪事件,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八、人民法院要切實加強對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指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規定,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是人民法院的職責。各級人民法院特別是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人民法庭要不斷總結經驗,深入探索研究,切實加強和改進對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的指導。人民法院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調解協議被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變更、撤銷或者確認無效的,可以適當方式告知當地司法行政機關或者人民調解委員會;發現人民調解員違反自愿原則,強迫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應當及時向當地司法行政機關或者人民調解委員會提出糾正的建議;要積極配合當地司法行政機關加強對人民調解員的業務培訓,幫助人民調解員提高法律知識水平和調解糾紛的能力。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人民法庭可以通過舉辦培訓班等方式對人民調解員進行培訓或組織他們旁聽案件審判,可以安排人民調解員參與庭審前的輔助性工作,也可以聘任有經驗的人民調解員擔任人民陪審員。
九、司法行政機關要把指導人員調解委員會的工作作為重要任務抓緊抓實
鄉鎮、街道司法所和司法助理員,要認真履行職能,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日常工作。要適應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改革與發展的需要,不斷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的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建設。司法行政機關要注意總結推廣人民調解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針對新情況新問題,不斷研究和探索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的思路與途徑。要與人民法院密切配合,共同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積極推動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改革與發展,為維護社會穩定做出積極的貢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等四部法律的決定(含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201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2018年修正)
2018-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2010修訂)
2010-10-28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3-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2010-06-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的決定
2009-04-2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條約》的決定
2007-02-28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若干規定的決議
1979-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1986)
1986-12-02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和執行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答(四)
1992-04-0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2000修正)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2001-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
199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1992-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
1980-09-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可以制定暫行的規定或者條例的決定
1985-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失效]
1986-12-02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鹵水是礦產資源的答復
1992-07-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2016修正)
2016-02-06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2004-04-30個體工商戶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二次修正)
2012-12-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貫徹落實“約法三章”進一步加強督促檢查的意見
2013-11-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23國務院關于機構設置的通知
2013-03-19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
201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