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企業分設
第二章 明晰產權
第三章 財務分賬
第四章 人員分開
第五章 經濟監督
為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切實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企業管理的要求,深化鐵路改革,規范經營管理,建立多元經營新格局,做到運輸業與多元經營“企業分設、財務分賬、人員分開”,根據部《關于推進鐵路運輸企業多元經營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鐵經〔1999〕148號)、《鐵路企業理順產權關系的若干規定》(鐵財〔1997〕79號)、《關于加快推進運輸業主附分離和運輸企業內部分立工作的意見》(鐵勞衛〔2000〕41號)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規定。
第一章 企業分設
第一條 鐵路運輸企業(指鐵路局、分局、廣鐵集團及下屬各總公司,下同)投資設立的多元經營企業和在資產重組中納入多元經營系統的企業,要與運輸企業分離,并按國家規定依法注冊登記,辦理稅務和國有資產產權登記。
第二條 鐵路運輸企業與多元經營企業,都是獨立的企業法人,都要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照章納稅,各自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條 鐵路運輸企業與多元經營企業的經營業務要分開。
1.鐵路客運、貨運、行包運輸等業務(鐵道部另有規定的除外)和內設機務、車輛、工務、電務、水電等維修站段的運輸企業的機車、車輛、線路、橋梁、隧道、涵洞的中、小修理業務,由運輸企業承擔。如能力不足需委托時,必須在具有法人資格和相應資質條件的企業中按招標條件委托。
多元經營企業投資的雙優列車、自備車、空調候車室等項目按鐵道部規定執行。
2.鐵路多種經營企業和資產重組后納入多元經營體系的工附業單位、建筑業、生活后勤服務業等企業經營的業務,為多元經營企業的業務范圍。發揮鐵路整體網絡優勢的運輸代理、旅游服務、廣告、小件快運等業務,由鐵路局、分局設立的多元經營企業統一組織經營,可以在站段設立經營網點。
第二章 明晰產權
第四條 鐵路運輸企業與多元經營企業要按部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明晰產權,界定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要建立投資與被投資關系,明確投資者與經營者的責權范圍,建立規范的利潤分配(含投資回報)制度。
第五條 鐵路運輸企業要根據各單位的實際情況,理順產權,建立起與多元經營企業間的投資與被投資關系。
1.鐵路局投資(含局直管站段主辦或參與投資)的多元經營企業,由鐵路局與多元經營(集團)公司(或鐵路局多元經營資產管理機構)建立投資與被投資關系,再由多元經營(集團)公司(或鐵路局多元經營資產管理機構)與多元經營企業建立投資與被投資關系。
2.鐵路分局直接投資的多元經營企業和站段主辦或參加投資的多元經營企業,由鐵路分局與多元經營(集團)公司(或分局多元經營資產管理機構)建立投資與被投資關系,再由分局多元經營(集團)公司(或分局多元經營資產管理機構)與多元經營企業建立投資與被投資關系。
3.站段已辦的多元經營企業,應逐步納入鐵路局、分局多元經營(集團)公司,也可由鐵路局、分局委托站段管理。委托方和被委托方要簽訂協議,明確站段對多元經營企業選擇經營管理者、重大決策等責任、權利和義務。
4.對鐵路運輸企業、站段提供借款、貸款擔保或者利用鐵路的其他條件興辦的多元經營企業所形成的所有者權益,界定為國有法人資本。
5.資產重組或改制納入多元經營體系的單位,應按照財務司轉發財政部《關于企業國有資產辦理無償劃轉手續的規定》(財監管〔1999〕69號)文件規定,根據相關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財務會計資料辦理資產劃撥手續,并及時建立新的投資與被投資關系。
6.理順投資與被投資關系后,按有關規定企業注冊的資金不足時,投資者要補足應投入的資金,與被投資者簽訂規范的投資協議,并由被投資者向投資者出具出資證明。
第六條 鐵路運輸企業與多元經營企業,相互占用的資產按以下原則處理:
1.將資產由所有方劃轉給占用方,作為所有方對占用方的投資;
2.維持資產原有的所有權與占用關系不變,簽訂合同或協議,建立規范的租賃關系,占用方按規定向所有方支付使用費;
3.雙方共同購建的資產應由雙方協商,簽訂有效合同。確定一方為資產的所有者,另一方向對方提供借貸資金,或雙方聯合經營。
第三章 財務分賬
第七條 鐵路運輸企業與多元經營企業必須認真執行《會計法》、《企業財務通則》、《企業會計準則》和與主營業務相應的行業財務會計制度,規范會計核算,并按規定編報財務會計報告,建立規范的會計工作秩序。
第八條 多元經營企業要按規定設置財務會計機構,建立健全內部財務會計規章制度。
1.企業應當根據《會計法》規定,設置財會機構,配備會計人員。不具備設置條件的,應當委托有從業資格的中介機構或鐵路運輸企業財會機構代理記賬。
2.實行母子公司管理體制的企業集團公司,要加強對全資、控股子公司的財會工作的監督和控制,逐步實現集中統一的財務管理體制。
3.企業負責人要掌握本企業的財務狀況和成本費用開支范圍等,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必須在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上簽名并蓋章,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4.企業要建立健全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和重大失誤責任追究等制度。
第九條 多元經營企業要按規定向投資者報送財務會計報告。投資者對控股或者實質上擁有控股權的多元經營企業,要按規定編制合并會計報表,不得隱瞞被投資單位的會計報表。投資者和多元經營企業不得人為調整鐵路運輸業和多元經營企業會計報表的各項金額。
第十條 鐵路局、分局多元經營企業主管部門要在同級財務會計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統一匯總編報多元經營財務會計報告(包括新納入多元經營體系的工附業單位、多種經營企業等)。鐵路局的多元經營財務會計報告抄報鐵道部多經管委會(鐵道部直屬企業和多種經營管理委員會)。鐵路局、分局將多元經營財務會計報告并入鐵路運輸業財務會計報告,全面反映經營成果。鐵路局建筑業的財務會計報告報送渠道問題另行規定。
第十一條 鐵路運輸業與多元經營企業要嚴格劃分收入范圍(包括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其他企業使用本企業資產等經營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
1.多元經營企業從事與鐵路運輸有關系的經濟業務時:
下列收入歸屬鐵路運輸企業:鐵路運輸企業取得的清算收入;鐵路運輸企業按照《鐵路運輸收入管理規程》的規定核收的運輸收入;鐵路運輸企業對外經營(如外委代辦工作)經濟業務的收入;按照鐵道部規定列鐵路運輸企業的關聯收入;向多元經營企業提供產品、勞務取得的收入。
下列收入歸屬多元經營企業:多元經營企業投資購置或改造的優質優價旅客列車,按鐵道部現行規定取得的加價收入;多元經營企業自備車提供給他人使用收取的使用費;從事運輸代理業務取得的服務收入;經營承運前、到達后的延伸服務項目取得的服務費收入;裝卸收入;受運輸業委托,完成各項修理、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向鐵路運輸企業提供產品、勞務按合同規定取得的收入;按規定取得的自籌資金所建貨場的經營收入;按鐵道部規定取得的其他收入。
2.鐵路運輸企業與多元經營企業共同承擔與運輸業無關系的經濟業務時,應當以經濟合同的形式,明確各自的業務范圍、承擔的業務量和計價標準,據以計算各自的收入。
3.鐵路運輸企業與多元經營企業之間相互銷售商品(含修舊利廢產品)、提供勞務及使用資產,應簽訂合同或協議,按照物價管理部門規定的或雙方商定的計價標準,合理計算收入。
4.鐵路運輸企業實行主附分離,并重組到多元經營系統的生活后勤單位,為鐵路運輸企業提供的服務要簽訂合同,明確相互的經濟關系,并合理清算收入。
第十二條 鐵路運輸企業與多元經營企業都要嚴格實行全成本核算,完整計算成本費用。
1.多元經營企業從事與鐵路運輸業直接相關的經濟業務時,其成本費用的列支必須執行《運輸企業財務制度》,符合《鐵路運輸企業成本費用管理核算規程》規定的范圍,包括編制內的職工和雇傭的臨時工所發生的人工成本、材料、燃料、電力等直接費用和各項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
2.鐵路運輸企業與多元經營企業之間按合同相互提供勞務,使用勞務方應當依據合法原始憑證向提供勞務方提供勞務收入,其提供的勞務支出列入相關成本。
勞務費收入和支出的范圍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按規定計提的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職工失業保險金、職工工傷保險金、退休統籌金、職工住房公積金等。
3.鐵路運輸企業與多元經營企業之間相互使用對方的房屋、場地、機器設備、辦公設施等,要簽訂合同或協議,并按照保本微利原則向對方收取使用費。
4.鐵路運輸企業與多元經營企業之間相互占用對方的土地,必須符合國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國家規定鐵路用地需要支付土地使用費時,按占用比例支付土地使用費。
5.鐵路運輸企業與多元經營企業之間,對相互使用的煤、水、電、汽等要按表計量,并按當地物價管理部門或水、電、汽管理部門制定的價格按使用量支付費用。沒有分表計量的,必須安裝計量表,暫時做不到的,要簽訂合同,合理負擔費用。
第十三條 多元經營企業要按國家有關法規和本企業章程規定的順序和比例分配利潤,企業繳納所得稅后利潤的分配順序:
1.被沒收的財物損失,支付各項稅收的滯納金和罰款。
2.彌補企業以前年度虧損。企業發生的年度虧損,可以用下一年度的利潤彌補;下一年度利潤不足彌補的,可以在5年內用所得稅前利潤延續彌補。延續5年未彌補的虧損,用盈余公積和所得稅后的利潤彌補。
3.提取法定公積金、法定公益金和任意盈余公積金。法定公積金按照企業本年實現凈利潤的10%的比例提取。企業提取的法定公積金累計額已達注冊資金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股份制企業提取法定公積金后,經過股東大會決議,可以提取任意盈余公積金。
法定公益金按照企業本年實現凈利潤的5%~10%的比例提取。企業提取的法定公益金用于企業職工的集體福利設施建設,不得轉化或變相轉化為消費資金。
企業的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上一年度企業虧損的,在依照上述規定提取法定公積金和法定公益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的利潤彌補虧損。
4.向投資者分配利潤。企業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公積金、法定公益金后所余利潤,依法進行分配。企業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潤,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資者分配。
多元經營企業以前年度虧損未彌補完,不得提取法定公積金和法定公益金。在提取法定公積金和法定公益金前,不得向投資者分配利潤。在多元經營企業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公積金、法定公益金之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必須將違反規定分配的利潤退還多元經營企業。
第十四條 投資者在分配委托站段管理的多元經營企業的經濟利益時,對國有法人資本依法獲得的收益,原則上留給站段,以充分調動站段的積極性。
第十五條 鐵路運輸企業要規范收取被投資企業的回報。多元經營企業要將應上繳的投資回報納入利潤分配計劃,及時上繳。鐵路運輸企業要合理下達站段的成本、費用計劃。雙方不得相互轉移收入、成本、費用、利潤。
第四章 人員分開
第十六條 鐵路運輸企業的運輸業和多元經營人員,要按從業崗位嚴格分開。凡列入多元經營系統的企業和單位(不含集體企業,下同)所屬人員均為多元經營人員。運輸業和多元經營企業相互提供勞務時,人員隸屬關系不變。
第十七條 運輸業和多元經營企業要規范從業人員的勞動關系,做到人員、崗位、勞動合同相一致。從事多元經營的人員應與所在多元經營企業簽訂勞動合同。鐵路局、分局直屬多元經營企業人員,與所在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站段多種經營劃入鐵路局、分局直屬多元經營企業的,其人員應與所在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委托站段管理的多元經營企業,其人員可由站段代管,同時變更勞動合同內容。
第十八條 運輸企業應嚴格執行部關于控制職工總量的規定。多元經營企業新增人員原則上應從運輸業人員中選聘,確需從社會招聘經營管理專業人才時,應經局或分局勞動人事部門批準。
第十九條 運輸企業和多元經營企業應嚴格按工效掛鉤辦法提取工資總額,不得在工效掛鉤工資總額以外列支工資性支出。鐵路運輸企業要合理下達站段的掛鉤指標基數和工資計劃。
第二十條 運輸企業和多元經營企業工資總額的支出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和部的調控政策,工資總額的增長要與經濟效益的增長相適應,平均工資的增長要與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相適應。
第二十一條 運輸企業和多元經營企業相互提供勞務時,應按有關規定相互清算費用,雙方人員不得直接在對方領取工資或勞務費。
第二十二條 運輸企業在進行主附分離,資產重組,將分離單位整建制劃入多元經營系統時,應相應調整運輸業和多元經營企業掛鉤指標基數。
第二十三條 鐵路運輸企業和多元經營企業要建立、健全各自相應的勞動工資統計制度。按《勞動法》的要求,勞動用工統計以形成勞動關系為標志,工資分配統計必須與勞動用工統計相匹配,真實地反映各類不同單位的勞動用工和工資分配情況。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偽造和篡改統計資料。勞動工資統計數據由勞動統計部門匯總上報。
第五章 經濟監督
第二十四條 鐵路運輸企業、多元經營企業要認真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嚴格執行國家和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以及鐵路運輸有關規章制度和企業內部的各項制度,維護國家和投資者權益,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第二十五條 鐵路運輸企業、多元經營企業應當依照《會計法》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規定,強化自我約束機制,認真執行本單位內部審計制度和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加強日常財務會計監督和審計監督,規范經濟行為。
第二十六條 各投資單位和多元經營主管部門可通過以下方式加強對多元經營企業的監督。
1.對直屬的多元經營企業可試行財務總監或會計負責人委派制度。財務總監或會計負責人的工資、獎金和福利均由委派單位負責。
2.參照《鐵路國有資本監管辦法》(鐵財〔1999〕45號)和《關于加強鐵路國有資本監管工作的補充規定》(鐵財〔2000〕45號),制定國有資本監管報告制度,加強對多元經營企業國有法人資本的監督、檢查和評價。
3.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縣級以下黨政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和〈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的通知》(中辦發〔1999〕20號文件)及部有關規定,對多元經營企業法人實施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對多元經營企業的經營承包、財務收支開展定期、不定期的審計監督。
第二十七條 各投資單位或多元經營企業主管部門要對多元經營企業進行業務指導,并有權對下列事項進行檢查、監督。
1.對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以及國家和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執行情況。
2.運輸企業在主附分離過程中向多元經營企業劃轉、承包、出租、出售資產的合法性和計價的合理性。
第二十八條 多元經營企業應當自覺接受政府有關部門和鐵道部及投資單位的監督、檢查。對多元經營企業各種違法違紀行為,鐵道部和投資者及多元經營企業主管部門應按規定依法追究多元經營企業負責人和有關責任人員的行政和經濟責任。
附件:鐵路運輸企業、多元經營企業明晰產權、規范核算賬務處理若干規定
為明晰鐵路運輸業和多元經營企業產權、規范核算,對有關賬務處理作如下規定。
一、理順產權關系的賬務處理
投資者與被投資者建立投資與被投資關系在進行賬務處理時,處于控股地位或者實質上擁有控股權(對被投資企業有重大影響)的投資者,應當采用權益法核算,其他投資者應當采用成本法核算。
1.投資者賬務處理
(1)投資者以固定資產投資:需要評估時,如評估確認的固定資產凈值大于投出資產賬面凈值,按評估確認的固定資產凈值和應交納的增值稅等流轉稅,借記“長期投資”科目;按投出固定資產已提折舊,借記“累計折舊”科目;按投出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價和應交納的增值稅等流轉稅,貸記“固定資產”、“應交稅金”等科目;按評估確認的固定資產凈值大于投出資產賬面凈值的差額,貸記“資本公積”科目。如果評估確認的固定資產凈值小于投出資產賬面凈值,按評估確認的固定資產凈值和應交納的增值稅等流轉稅,借記“長期投資”科目;按投出固定資產已提折舊,借記“累計折舊”科目;按評估確認的固定資產凈值小于投出資產賬面凈值的差額,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按投出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價和應交納的增值稅等流轉稅,貸記“固定資產”、“應交稅金”等科目。
(2)投資者以固定資產以外的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對外投資,如評估確認的投出資產的價值大于其賬面價值,按評估確認的價值和應交納的增值稅等流轉稅,借記“長期投資”科目;按投出的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交納的增值稅等流轉稅,貸記“原材料”、“無形資產”、“應交稅金”等科目;按評估確認的資產價值大于投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貸記“資本公積”科目。如果評估確認的投出資產的價值小于其賬面價值,按評估確認的價值和應交納的增值稅等流轉稅,借記“長期投資”科目;按評估確認的資產價值小于投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按投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交納的增值稅等流轉稅,貸記“原材料”、“無形資產”、“應交稅金”等科目。
(3)投資者以貨幣資金向其他單位投資時,按實際投出金額,借記“長期投資”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4)投資者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資時,收到被投資企業分派利潤的通知,借記“其他應收款”科目,貸記“投資收益”科目。實際收到利潤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科目。
(5)投資者采用權益法核算投資時,中期期末或年度終了,按分享或分擔的被投資企業財務會計報告上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的份額,調整長期投資的賬面價值。投資者按應分享的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的份額,借記“長期投資”科目,貸記“投資收益”科目;投資者收到被投資企業分配的投資收益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長期投資”科目。被投資企業發生凈虧損,投資者按應分擔的份額,借記“投資收益”科目,貸記“長期投資”科目。被投資企業發生虧損時,確認投資者應分擔的份額,一般以長期投資科目賬面價值減至零為限。
(6)投資者出售或收回投資,如收回固定資產,按確定的固定資產原價借記“固定資產”科目,按固定資產累計折舊貸記“累計折舊”科目,按長期投資的賬面價值貸記“長期投資”科目,按確定的固定資產凈值與長期投資賬面價值的差額借記或貸記“投資收益”科目;如收回為固定資產以外的其他資產,按實際收到的金額或確定的資產價值借記“銀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按長期投資的賬面價值貸記“長期投資”科目,按實際收到的金額或確定的資產價值與長期投資賬面價值的差額借記或貸記“投資收益”科目。
2.被投資者賬務處理
被投資企業收到投資時,一般應作如下會計處理:投資者投入貨幣資金,應在實際收到或者存入被投資企業開戶銀行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實收資本”科目;投資者以實物投資的,應在辦理實物轉移手續時,借記有關資產科目,貸記“實收資本”科目;以無形資產投資(不得超過注冊資本的20%)的,應按合同、協議或本企業章程規定,在移交有關憑證時,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實收資本”科目。
多元經營企業如用資本公積、盈余公積轉增資本時,借記“資本公積”、“盈余公積”科目,貸記“實收資本”科目。
3.特殊情況的賬務處理
過去鐵路運輸企業未進行投資,但提供貸款、貸款擔保或者利用鐵路運輸企業的其他條件興辦的多元經營企業,現在多元經營企業形成了實收資本、而鐵路運輸企業賬面未反映長期投資時,建立投資與被投資關系的賬務處理方法是:投資者以被投資的多元經營企業1999年12月31日財務會計報告上“實收資本”反映的鐵路方實際數,借記“長期投資”科目,貸記“資本公積”科目。今后應當區別成本法或權益法進行會計處理,不得隨意變更投資額和權益額。
4.投資者的“長期投資”科目和被投資者的“實收資本”科目均應當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投資者的“長期投資”科目應當按照不同的被投資者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被投資企業的“實收資本”科目應按照資本性質和投資者分別設置二級科目和三級科目進行明細核算,具體方式如下:
二級科目的設置:按國家資本、集體資本、法人資本、個人資本、外商資本設置。
三級科目的設置:除國家資本外,其他二級科目均應按投資者設置三級科目。
二、收入的賬務處理
1.多元經營企業銷售收入是指企業銷售產品或者提供勞務等取得的收入,包括產品銷售收入和其他銷售收入。
2、企業一般于產品已經發出,勞務已經提供,同時收訖貨款或者取得收取貨款的憑據時,確認銷售收入的實現。
3.多元經營企業在取得或確認各項營業收入時,借記“銀行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等科目,貸記“營業收入”科目。
三、支出的賬務處理
1.多元經營企業在進行成本費用支出的賬務處理時,應當首先劃清成本費用的界限:劃清本期成本費用與下期成本費用的界限;劃清本企業成本與其他企業成本的界限;劃清應列入成本費用的支出與不應列入成本費用的支出;劃清在產品成本與產成品成本的界限等。
2.多元經營企業在支付或確認成本費用時,借記:“營業成本”、“經營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原材料”、“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等科目。
四、收益分配的賬務處理
多元經營企業進行收益分配時,需進行以下賬務處理:用所得稅前利潤彌補虧損,不需要進行賬務處理;用盈余公積彌補虧損時,借記“盈余公積”科目,貸記“利潤分配——盈余公積轉入”科目;提取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法定公益金時,借記“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法定公益金”科目,貸記“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法定公益金”科目;向投資者分配利潤時,借記“利潤分配”科目,貸記“應付利潤”科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主席令第五號)
2008-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1995)
1995-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公路法的決定
199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俄羅斯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海南省的決定
1988-04-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提出的由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本金的決議
1998-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具體產生辦法
1998-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2006-08-27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2007-04-22國務院關于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2-12-08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7-09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的批復
2012-06-27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
2011-02-03國家賠償費用管理條例
2011-01-17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2010年5月4日)
2010-05-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0-0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
2010-01-07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12-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的意見
2009-08-15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集中力量深入開展打擊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
200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