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知識產權局:
根據《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在查處侵犯知識產權違法犯罪案件工作中加強協作配合的通知》(公通字[2000]88號)的精神,2002年2月8日,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公平交易局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協調管理司召開了2002年第一次工作聯席會議。現將會議紀要印發給你們,請你們結合本地執法工作實際情況,進一步密切與公安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協作配合,認真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有關問題,特別是重點解決好涉嫌知識產權犯罪案件移送工作中的有關問題,共同做好保護知識產權,整頓和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工作。
二○○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公平交易局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協調管理司2002年第一次工作聯席會議紀要
根據《關于在查處侵犯知識產權違法犯罪案件工作中加強協作配合的通知》(公通字[2000]88號)的精神,2002年2月8日,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公平交易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協調管理司召開了2002年第一次工作聯席會議。會議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范漢云副局長主持。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高峰副局長、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公平交易局劉俊臣副局長、國家知識產權局協調管理司胡佐超司長、殷根娣助理巡視員以及有關業務處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還邀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法律應用處的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各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通報了2001年在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中的工作情況,介紹了2002年重點工作部署,并對如何在執法實踐中進一步加強各部門間協作,特別是查辦案件過程中對涉嫌構成犯罪的移送問題進行了重點研究,并就有關問題達成一致意見。會議紀要如下: 與會同志一致認為,自《關于在查處侵犯知識產權違法犯罪案件工作中加強協作配合的通知》(公通字[2000]88號)下發及2001年第一次工作聯席會議召開以來,各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認真貫徹通知及會議紀要精神,并分別將會議紀要轉發給各省、市、自治區的對應下屬單位,結合各部門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實際工作,切實加強了查辦侵犯知識產權違法犯罪案件的打擊力度和各部門間的配合協作。實踐證明,聯席會議制度在發揮部門職能、辦案協作、案件移送、打擊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及加強對侵犯知識產權違法犯罪問題研究,促進隊伍建設與培訓等方面起到了推動作用。如浙江等省已經根據下發通知精神,建立了省公安廳、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知識產權局等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在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進一步發揮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推動地方各執法部門間的廣泛協作,是今后的一項長期重要工作。
會議認為,在取得一定進展的條件下,要進一步加強案件移送工作和強化業務研討培訓協作關系。各單位要按照國務院《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依照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切實做好涉嫌知識產權犯罪案件的移送工作。
就《規定》的具體適用問題,各成員單位達成如下一致意見:
一、《規定》第61條假冒注冊商標案(刑法第213條)、第62條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刑法第214條)中的“假冒他人注冊商標”、“假冒注冊商標”是指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完全相同的商標的行為。
《規定》第64條的“假冒他人專利”是指:1.未經許可,在其制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專利號的;2.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他人的專利技術的;3.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的;4.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的。
二、《規定》第61條第4項的“行政處罰”是指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執法機關對行為人因假冒任何他人注冊商標行為而做出的行政處罰。
《規定》第63條第3項的“行政處罰”是指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執法機關對行為人因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任何他人注冊商標標識行為而做出的行政處罰。
《規定》第64條第3項的“行政處罰”是指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執法機關對行為人因假冒他人專利行為而做出的行政處罰。
三、《規定》第61條第3項“假冒他人馳名商標或者人用藥品商標的”違法情形沒有規定應予追訴刑事責任的最低數額,易使他人認為所有假冒他人馳名商標或者人用藥品商標的違法行為,不分情節輕重,都應追究刑事責任。鑒于現階段查處假冒注冊商標案件的客觀實際,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和公安機關的職權分工,根據罪刑相適應的刑法原則,建議公安部商最高人民檢察院對該條款的具體適用作進一步的補充。在補充規定出臺以前,對非法經營額未達到《規定》的第61條第1、2項的假冒他人馳名商標或者人用藥品商標的案件,應綜合其主客觀情況,如認為達到刑法所要求的社會危害性,應予追訴。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判定為《規定》第62條“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中所指的“明知”:1.更改、掉換經銷商品上的商標而被當場查獲的;2.同一違法事實受到處罰后重犯的;3.事先已被警告,而拒不改正的;4.有意采取不正當進貨渠道,且價格大大低于已知正品的;5.在發票、帳目等會計憑證上弄虛作假的;6.專業公司大規模經銷假冒注冊商標商品或者商標侵權商品的;7.案發后轉移、銷毀物證,提供虛假證明、虛假情況的;8.其他可以認定當事人明知的。
五、《規定》第63條第1項“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數量在二萬件(套)以上”中的“件”是指標有完整商標圖樣的一份標識:“套”是指用于同一件商品的不同位置的分別標有完整商標圖樣的兩份或兩份以上的標識。
會議認為,假冒國家機關名義等詐騙手段進行專利評獎的非法活動,破壞了國家機關聲譽,損害了專利權人與社會公眾的利益,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必須堅決予以制止。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與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加強協作,依法制止這類活動并予以處罰,對涉嫌犯罪的,應及時移送公安機關。
會議議定,各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下屬單位在處理知識產權違法犯罪案件過程中,就事實認定及法律適用等有關問題需要請示的,應首先通過其各自的上級機關請示,由該成員單位予以答復;需要向聯席會議其他成員單位咨詢的,應通過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間日常信息、情況通報制度轉交辦理。
會議議定,下次聯席會議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協調管理司牽頭組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11-12-3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2007-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保護委員會改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的決定
1994-03-22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地方性法規對法律中沒有規定的行政處罰行為可否作出補充規定問題的答復
1996-04-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教科書問題的決議
1996-05-25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環保部門就環境行政處罰決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期限有關問題的答復
2001-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地區反恐怖機構的協定》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6-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05修訂)
2005-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2002-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耳其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2-09-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的決議
1978-05-23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198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長江南京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86-01-20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1997-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的意見
1999-01-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第一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成員繼續履行職責的決定
2002-06-29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籍船舶航行長江水域管理規定(2019修正)
2019-03-02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2019-10-22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5-02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
2016-11-3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事務擔保條例
2010-09-14票據管理實施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山東省青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11-18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1年修訂)
201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