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糧食局,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中谷糧油集團公司:
為研究總結適應我國不同生態區域的儲糧技術,經科技部批準列為"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重點項目--"不同儲糧生態區域糧食儲備配套技術的優化研究與示范"(2001BA512B01)課題,現已進入研究實施階段。為集中優勢力量做好課題研究工作,劃分我國儲糧生態區域,對不同生態區域儲糧技術進行系統的研究和總結,按照《課題實施方案》(見附件)的需要,我局決定開展全國不同儲糧生態區域安全儲糧技術應用現狀調研工作,請有關部門對調研工作給予支持和協助。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調研內容
(一)收集各地氣候、地理、生產、生態條件等資料;
(二)不同生態區域糧食倉儲設施和安全儲糧技術應用的現狀、存在的主要技術問題及改進的建議;
(三)利用生態條件進行無公害綠色儲糧的
典型案例;
(四)總結糧食倉儲技術管理制度和經驗,因地制宜,提出適應不同儲糧生態區域的安全儲糧新技術工藝、經濟運行模式,以及發展生態儲糧技術的建議等。
二、工作安排
此次調研工作采取面上調研和典型調查相結合的辦法。各省(區、市)糧食局(公司)主要針對所轄區域安全儲糧技術應用發展狀況,按統一的調研提綱和調查表(見附件),組織調研和總結。按規定的時間上報所轄區域"安全儲糧配套技術應用優化研究報告",以及5個以上具有代表性糧庫的典型調查表。
我局將委托各儲糧生態區域課題研究小組的技術依托單位和組長單位,對各地上報的調研報告材料進行匯總分析,提出適應不同儲糧生態區域的安全儲糧配套技術優化方案。再按照生態區域,選擇倉儲設施和技術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有一定前期工作的國家糧庫作為本課題的試驗示范點,對優化方案進行驗證試驗,以形成不同儲糧生態區域安全經濟的科技儲糧示范。
三、上報材料要求
調研報告和典型調查表的電子文件可從我局政府網站(http://www.chinagrain.gov.cn)下載,請各省(區、市)糧食局(公司)于4月30日前將以上2種材料匯總后上報1式6份,其中3份報我局管理司,3份抄報
南京經濟學院食品工程系,同時分別發送材料的電子文件1份。
鑒于這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請各地和參加課題研究的單位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確保按時、按要求、高質量地完成調研工作和課題任務。
附件:1.各省(區、市)糧食局(公司)上報安全儲糧配套技 術應用優化調研報告提綱
2.典型糧庫安全儲糧調查表
二○○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附件1:
各省(區、市)糧食局(公司)安全
儲糧配套技術應用優化調研報告提綱
1 概述
1.1 本地區地理位置及與儲糧相關的生態環境條件特點(如氣候、地質、水文等條件)
1.2 本地區糧食品種、生產、購銷、庫存、進出口、儲存期限
1.3 本地區儲糧設施概況
1.4 本地區影響儲糧安全的主要問題
2 倉型總體情況
2.1 本地區現有的各種倉庫類型、倉容、利用情況及其儲糧性能技術經濟分析
2.2 適合本地區儲糧生態條件的倉型(包括結構、儲糧性能及經濟性分析)
2.4 現有老倉庫、新建庫存在的主要問題
2.3 為達到安全、經濟儲糧目的,對現有倉房的改善措施及改善設想或建議(包括倉房的隔熱性能、熏蒸氣密性能、防蟲設施與技術等)
3 安全儲糧技術總體情況
(1)現有安全儲糧技術總體情況及評價(分析本地區現有的各種儲糧技術的應用情況,包括適用對象、應用條件、效果、經濟性、存在的問題等)
1995年以來糧食倉儲中發生的主要害蟲、微生物分布情況
大部分倉庫常用的殺蟲方法是什么,現有熏蒸劑、防護劑使用情況,每年化學藥劑殺蟲的次數,化學藥劑年使用量及使用成本,目前常用的安全儲糧技術情況等
(2)新建淺圓倉安全儲糧技術和裝備情況,在應用中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3)充分利用當地生態條件,因地、時、倉、糧制宜進行科學儲糧的典型案例,對生態儲糧技術發展方向的建議
(4)糧食在不同條件下安全儲存的期限,"糧油存品質判定規則"應用的現狀及改進建議
(5)"四無糧倉"推廣應用情況及建議,現有糧食倉儲技術和管理制度現狀、經驗和發展建議,安全儲糧技術評價指標體系建議
4 儲糧設施總體情況
4.1 糧庫基本設施配置及應用情況(包括稱重設備、裝卸輸送設備、糧食干燥設備、糧食清理設備等;可從配置數量、用途、必要性、性能、利用率、存在問題等方面進行分析)
4.2 安全儲糧設施配置及應用情況(對各種設施的配置數量、必要性、用途、性能、利用率、存在問題等進行分析)
4.2.1 通風設施(包括不同倉型的通風道形式、結構、風機型號、單位通風量等)
4.2.2 害蟲防治設施(害蟲檢測裝置、熏蒸投藥裝置、固定式或移動式環流裝置、熏蒸氣體檢測裝置、防護劑施藥裝置等)
4.2.3糧情測控系統(包括主機、測溫點數量及布置、軟件等)
4.2.4糧食取樣裝置
4.2.5谷物冷卻機
4.3 適合本地區生態條件的儲糧設施優化配置方案
4.3.1 糧庫基本設施的優化配置(針對不同規模糧庫及儲糧品種和儲存期等,所需基本設施的規格型號及最佳配置數量等)
4.3.2 安全儲糧設施的優化配置(不同倉型、不同倉房規格各種儲糧設施的型號規格及最佳配置數量)
5 安全、經濟儲糧技術應用優化方案
以控制生態因子為主的科學儲糧綜合防治技術的基本要求,適應當地生態條件的儲糧新技術工藝、安全經濟運行方案和模式總結等
5.1 本地區儲糧技術優化方案(在儲糧設施優化配置方案的基礎上和保證儲糧安全的前提下,針對本地區威脅儲糧安全的問題,制定適合本地區最經濟的儲糧技術及其適用對象、應用條件、實施時機、效果評價等)
5.1.1 糧情檢測技術(不同倉型及儲糧品種的取樣點布置、取樣時間間隔及檢測內容;測溫點的合理布置、測溫數據采集時間及糧溫變化分析內容)
5.1.2 低溫儲糧技術(保持低溫或準低溫的技術及應用時機,年單位成本分析,如機械通風或谷物冷卻的應用條件和時機,采取了什么隔熱保溫措施)
5.1.3 氣調儲糧技術(氮氣和二氧化碳氣調的應用技術、條件控制及實施時機,年單位成本,該地區的氣體來源如何等)
5.1.4 糧食干燥技術(應用對象、條件、實施時機、年單位成本、對糧食品質及等級的影響)
5.1.5 機械通風技術(應用條件、通風時機、通風的主要目的、通風應用的次數、年單位成本等)
5.1.6 害蟲防治技術(害蟲預防措施;保護劑及熏蒸劑應用條件、應用時機、害蟲檢測方法、針對不同害蟲藥劑品種的選擇、劑量或濃度的選擇、應用技術、條件控制、效果評價、年單位成本,本地區的常見儲糧害蟲、優勢種、難治種,通常易發生的條件)
6、其它(以下材料作為附件另報)
(1)1995年以來的年平均降雨量、最大降雨月份及降雨量等情況
(2)1995年以來的糧食品種、生產、庫存、購銷、進出口等總體情況,不同儲存年限糧食構成情況
(3)1995年以來的年平均溫度、最高氣溫的月份及溫度、最低氣溫的月份及溫度、糧倉內最高糧溫的月份及溫度;糧倉內最低糧溫的月份及溫度;當地出現25℃以上溫度的日期及持續時間、當地出現32℃以上溫度的日期及持續時間
(4)典型糧庫一年期以上有代表性的"三溫""三濕"圖(十份以上)
(5)典型糧庫一年期以上,糧堆內不同層次的糧溫變化圖或表(十份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