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損害是指公民因其人身權受到侵害而遭受的生理上、心理上的損害。也就是說 因公民的人格權遭受侵害而使其產生憤怒、絕望、恐懼、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②。它具有非財產性、存在的獨立性、存在的單一性等特點。精神損害賠償對于侵權行為人而言具有懲罰性,而對受害人而言具有填補性和撫慰性,它本質上是通過金錢賠償,使受害人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安撫。 在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對受害人不論是造成傷殘還是死亡,都將給受害人自身及其家庭帶來很大的精神損害。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規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一)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三)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明確了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解決了關于人身損害是否可以請求害賠償的爭論,是民事訴訟解決精神損害賠償的主要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將精神損害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放在同等地位,可以同時提出, 確立了包括交通事故精神損害在內的人身損害精神賠償制度。
1、這是充分保護人的主體性權利的需要。在社會不斷進步的現今社會,精神權利越來受到重視是個不爭的事實,人們更加偏重于對精神權益損害的填補和保護。誠然在交通事故的處理已十分規范的法律體系中,再引進一個新的精神損害賠償,可能會給一個運行很好的體系帶來一些混亂,但當現有的法律學說難以應對這些新矛盾時,在社會不斷進步,公民的權利意識逐漸覺醒,在法律研究不斷深入,精神生活更為人們所重視的今天,采取肯定說則順應了社會的發展潮流。
2、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確立精神損害的救濟不僅有助于推進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權益的保護,達到撫慰受害人的目的,而且能夠達到教育懲罰侵權人,引導社會努力形成尊重他人人身權利,尊重他人人格尊嚴的法律意識和良好社會風尚的目的;同時也可以不斷推進處理交通事故法制的統一,促進交通事故精神損害賠償的司法保護體系的完善和改進。
3、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確立精神損害的救濟符合侵權法的一般原理。一般侵權人身損害與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害,二者都是對人的身體權、健康權、生命權的損害;在構成侵害身體權、健康權、生命權的基礎上二者都能造成人的精神損害;而且,一般侵權的人身損害后果往往并不很嚴重,而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損害后果較為嚴重,造成的人身損害后果多為重傷、殘疾、甚至死亡,且一次事故同時造成多人受傷或傷亡。在賈國宇訴北京國際氣霧公司、龍口市廚房用具廠及北京市海淀區春海餐廳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中,賈國宇因卡式爐爆炸造成面部燒傷 ,法院認為“無可置疑第給其精神造成了伴隨終身的遺憾與痛苦,必須給予撫慰與補償”,據此,判決由氣霧劑公司、用具廠共同賠償原告賈國宇273257、83元。其中包括精神損害賠償金100000元。而在同一法院審理的劉莉訴姜立新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中,劉莉被姜立新駕駛的轎車撞傷,經醫院診斷為顱腦損傷及動眼神經性癱瘓。但法院判決姜立新賠償劉莉醫療費20萬元,卻未有精神賠償的內容。有損害就有救濟,因此,如果說在一般侵權中可以適用精神損害賠償,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更應確立精神損害賠償。
4、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確立精神損害的救濟符合我國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規定的精神。民法通則并沒有排除在特殊侵權損害中適用精神損害賠償。最高法院精神賠償的司法解釋第一條規定即突出了保護人的基本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理論上稱為“物質性人格權”,是精神人格權賴以存在的前提和物質基礎,其受到侵害往往伴隨巨大的甚至是終身不可逆轉的精神損害。最高法院這一司法解釋實現了精神損害賠償范圍從精神人格向物質人格的發展,是人格司法保護的進步。根據民法通則第119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損害的應予賠償,交通事故人身損害無疑也是對人的生命權健康權的損害。根據邏輯推理,既然侵犯公民身體健康應予賠償包括精神賠償,那么交通事故同樣損害人的身體、健康,因此,在應予賠償中不應排斥精神賠償。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中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對象,即賠償權利主體,應當包括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中依法享有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的直接受害人和間接受害人。
直接受害人不僅僅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未成年人、幼兒、精神病人及植物人)也可以成為賠償權利主體。作為未成年人或幼兒人身受到損害時,他們對精神痛苦感受低微或者全然不感覺,但等他們長大成人,知曉事理時,即大感痛苦,所以,應認為現在可得對于未來所蒙受的精神損害的賠償金。作為精神病人除有妨礙其感覺痛苦之特別情形與事實外,對侵害健康權時一般也有感覺精神痛苦的能力,也應獲得賠償權;即使是因不法加害而導致精神失常、全然失去感知能力者,雖不感到被損害的痛苦,卻失去了以后享樂人生的精神上的利益,這也是精神上的損害,因此也應認為現在有請求賠償的權利。此外,若受害人因此成為植物人,從醫學角度上講,他是不可能在精神上或肉體上受到什么的精神損害。但是,一個正常健康的人因受到侵害而失去了這一種感知能力,不能體驗人生中的喜、怒、哀、樂,其雖生存,但卻喪失了這一人生的意義;雖然他無法感知,直觀上是不存在積極精神上的損害,但是這一種侵害實際上是一種消極的精神損害。這一種損害是值得全社會的深切同情和道義上的扶助,也理應得到法律上的救濟。因此,他作為一個人,是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上述限制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受損害時為限)主張民事權利時,需由其代理人代理進行。
對間接受害人而言,一些重大的損害,如毀容、生理功能損害、喪失基本勞動能力等,不僅給直接受害人帶來了較嚴重的肉體或精神痛苦,也必然會給受害人的家庭生活帶來極大的困難和壓力,給其近親屬帶來精神損害,這些間接受害人如直接受害人成為植物人、精神病人或因肢體殘缺喪失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等需要近親屬長期照料,與之共同生活并長期照料其之近親屬;因生理功能損害致夫妻間性生活權利無法實現之配偶一方或未成年人因生理功能損害致無法結婚之父母,因此遭受的精神損害也應給予的賠償。因此,間接受害人不僅包括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中造成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包括受害人的父母、子女、配偶),也包括造成上述重大殘疾的受害人負有長期照顧義務的近親屬。其中請求權人的范圍若受害人死亡的,以受害人死亡時為限,包括受害人死亡時的胎兒或患有精神病的近親屬。
此外,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請求權由權利人專有享有,原則上不得讓與和繼承,對此,立法上已明確,但賠償金額已經由當事人雙方有約定,或者權利人已經起訴的,可以不受上述限制,對約定的賠償金額或者經判決確定的金額,可以由權利人轉讓他人,權利人已經死亡的,可以由其繼承人繼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劉連臣律師,1990年獲取律師資格,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注冊招標師、國家注冊房地產估價師;山東省首批行政處罰聽證主持人、高級經濟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國人民大學MBA,直接從事企業高管5年以上,具有較豐富的企業管理工作經驗。長期從事房地產法、建筑工程法律法規理論研究教學和實務操作,專業底蘊深厚,實踐經驗豐富,是資深的復合型專業律師,曾擔任多家房地產企業、建筑類企業高級顧問和法律顧問,成功的辦理了一批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房屋質量糾紛、建筑工程質量糾紛、建筑工程結算糾紛、企業股份糾紛、招投標和政府采購糾紛案件,為當事人挽回大量經濟損失,較好的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贏得了社會好評。本人秉承的理念是做律師要有:愛心、誠心、公心、忠心。對當事人以誠相待,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忠實的維護法律為己任。 業務范圍:1、建設工程合同管理,2、第三方催收工程款,3、投標咨詢指導,4、代理投標質疑、投訴和訴訟,5、招標文件負面清單分析,6、各類房產糾紛(1、各類房屋產權糾紛,2、房屋質量糾紛,3、房屋買賣合同糾紛 ,4、小區共有部分使用糾紛,5、物業管理糾紛 6、小區規劃糾紛 7、車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拘留比刑事拘留更嚴重?
2020-02-21哪些情況適合注冊彩色商標?
2020-02-25以疫情為由“裁員”的法律風險
2020-03-05寵物傷人,主人要賠償!
2020-03-20病假期間可以做兼職得利嗎?
2020-03-27民事制裁處理侵犯著作權
2020-03-30國際貿易結算方式選擇考慮的因素
2020-03-31被人寫了恐嚇信,對方會有什么樣的處罰?
2020-04-01什么是虛假廣告罪
2020-04-07反壟斷機構工作人員泄露商業秘密的后果
2020-04-10這些你可能會陷入的虛假債權轉讓糾紛
2020-04-13對高空墜物的受害者如何進行賠償
2020-04-24取保候審是否可以辦低保
2020-04-24兒子欠債父親要不要還債?
2020-04-27只有轉賬記錄是否可以要回借款
2020-04-28合同違約之后有哪些補救措施
2020-04-28期房轉讓的步驟具體是什么
2020-04-28下班途中交通事故算工傷嗎
2020-04-28離婚如何區別夫妻共同債務和個人債務?
2020-04-28離婚訴訟孩子的撫養費怎么算?
2020-04-29離婚訴訟孩子撫養費給付標準是什么?
2020-04-29雇用童工從事危重勞動罪的概要
2020-04-30轉移夫妻共同財產有哪些方式?
2020-04-30哪些情形可以單方面起訴離婚?
2020-05-01夫妻離婚訴訟程序怎么走?
2020-05-01遭遇家庭暴力離婚孩子撫養權歸屬?
2020-05-01子女撫養費訴訟主體到底是什么?
2020-05-02涉嫌家庭暴力離婚孩子一般判給誰?
2020-05-03離婚損害賠償和婚內侵權如何區分?
2020-05-03離婚以后怎么樣變更子女撫養權?
2020-05-03子女撫養權要給多少?給付期限是什么?
2020-05-04離婚債務如何認定?需要共同承擔嗎?
2020-05-05撫養費給付方式有哪些?離婚以后能降低嗎?
2020-05-05發生工傷賠償一般的報案程序
2020-05-28異地已合并養老保險查詢方式是什么
2020-05-06私下把孩子送給別人違法嗎?
2020-05-07財產保全具體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0-05-08交通事故案件被扶養人有哪幾類
2020-05-08懷孕期間如何辦理離婚
2020-05-08食品過期如何進行處罰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