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上訴人褚冠林為與被上訴人王新功、楊振華、原審第三人褚冠海、褚連城合伙協議糾紛一案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0-14 · 235人看過

山東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04)東民四終字第29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褚冠林,男,1957年7月26日生,漢族,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褚家村農民,現住該村。

  委托代理人:杜渤海,山東齊征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新功,男,1955年12月13日生,漢族,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褚家村農民,現住該村。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楊振華,男,1965年3月8日生,漢族,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褚家村農民,現住該村。

  兩被上訴人共同委托代理人:楊啟祥,山東黃河口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褚冠海,男,1971年2月17日生,漢族,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褚家村農民,現住該村。

  原審第三人:褚連城,男,漢族,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褚家村農民,現住該村。

  上訴人褚冠林為與被上訴人王新功、楊振華、原審第三人褚冠海、褚連城合伙協議糾紛一案,不服東營市墾利縣人民法院(2003)墾重字第1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4年 2月2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褚冠林及委托代理人杜渤海、被上訴人王新功、楊振華及委托代理人楊啟祥到庭參加了訴訟。原審第三人褚冠海、褚連城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2000年左右,王新功、楊振華、褚冠林及褚冠海、褚連城口頭約定合伙承包土建工程,共同投資。2001年,該合伙組織承包了勝北社區勝苑小區住宅樓等工程,總造價120萬元,五人對該工程均有零碎投資。完成40萬元工程量后,五人于2002年3月12日達成一致意見,約定王新功、楊振華、褚連城、諸冠海退出對未完工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工程隊的全部工具歸褚冠林所有,并由褚冠林自己對工程的利害自負。協議并載明:“工程隊五人之間帳物全清互相沒有關系。勝北社區沒完工工段5人同等責任工農關系。”協議第二條約定:“四人退出以上工程的利害管理權,歸褚冠林所有。褚冠林為此拿出每個人3萬元計4人合計5萬元,總計壹拾柒萬元(好處費 170000元)。付款時間:勝北社區沒完工工段完工后第二天付清壹拾柒萬元。(以上所有工程料物欠賬及飯店欠賬,原五人認可后由褚冠林支付)。”

  另查,王新功、楊振華合伙期間的投資分別為 11377元、14303.8元。2003年1月,王新功、楊振華訴至原審法院,以褚冠林應按退伙協議支付退伙補償費每人3萬元(村委會已支付每人2萬元)及投資款為由,請求法院判令褚冠林支付合伙投資款25680.8元、合伙解體應分得收益2萬元。

  原審法院認為,五人之間達成的退伙協議是合伙人之間的真實意思表示,并且對合伙期間的合伙工具及債權債務都做了分配,并作到了帳物全清,為有效協議,當事人應認真履行。王新功、楊振華主張其二人在合伙期間的投資共計25680.8元應由褚冠林返還,褚冠林雖不承認該款額為王新功、楊振華的投資額,但結合當事人陳述與褚冠林書寫的所謂的“投資款條” 以及“工程隊人員協議”,可以認定“投資款條”所載明的數字11377元和14303.8元為王新功、楊振華的投資款。從“工程隊人員協議”第二條的本意分析,向四退伙人退回投資款是當時合伙人在對以往合伙期間的經營行為及經營結果進行充分的權衡利弊后做出的真實意思表示,是所有合伙人對合伙期間的經濟進行徹底清算后做出的公平選擇,雖然當事人所確定的付款條件(勝北社區沒完工工段完工后)沒有成就,但不能抹煞褚冠林尚欠王新功、楊振華投資款的事實。目前看,協議中約定的條件也不可能成就,根據當事人意思自治和公平的原則,為充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王新功、楊振華主張褚冠林返還投資款的訴訟請求應予支持。王新功、楊振華主張褚冠林應支付其合伙期間的收益款2萬元,其未提供證據證明收益款的存在,且根據“工程隊人員協議”中對合伙期間“工程隊五人之間帳物全清”的內容分析,協議簽訂時,當事人之間已對合伙期間的財產、債權、債務以及盈余進行了共同認可和合理分配,已無合伙期間的可得利益的存在,王新功、楊振華要求褚冠林向其支付因合伙體解散的收益款缺乏事實依據,故對其該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之規定,判決一、褚冠林于判決生效后10日內向王新功返還合伙投資本金11377元,向楊振華返還合伙投資本金14303. 8元;二、褚連成、褚冠海對本案不承擔責任;三、駁回王新功、楊振華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 1837元、實際支出費用 919元,由王新功、楊振華負擔1212元,褚冠林負擔1544元。

  褚冠林不服原判上訴稱,一、重審判決認定“從協議第二條的本意分析看,向四退伙人退回投資款是當時合伙人在對合伙期間的經營行為及經營結果進行了充分的權衡利弊后做出的真實意思表示。……兩原告主張被告返還投資款的訴訟請求應予支持”是錯誤的,純屬審判人員的主觀臆斷。

  2002年3月12日的五人退伙協議己清楚表明,被上訴人及第三人退出未施工工程的施工權后,五人原施工帳物全清,互相沒有關系。該退伙協議是五合伙人在充分協商認真清算的基礎上得出,合伙清算結果表明不存在任何收益和返還投資款的意思表示。投資款是合伙人為共同經營而約定投資的款項,投資后己成為全體合伙人的共同財產,不存在單獨返還投資款的問題。如果合伙經營盈利,退伙時一般會以利潤的形式支付給退伙人,如果虧損到一定程度,不但投資款虧進去,而且合伙人對外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本案四人退伙的原因就是因管理混亂出現了虧損,結算時仍有部分債務沒有清償,故協商以剩余工程的施工權為條件由褚冠林負責清償,合伙人的全部投資已虧損進去,故分伙時根本不會出現退還投資款的約定。退伙協議約定四個人退出管理權,欠款單位以及工程隊全部工具歸褚冠林所有,是由于褚冠林的合伙投資遠遠超過了其他四個合伙人的投資總和,當時這樣約定是為了均衡每個人的總投資。退伙協議第 2條明確約定:四個人退出以上工程的利害管理權,歸褚冠林所有,褚冠林為此拿出每人3萬元,計4個人合計5萬元,總計17萬元的好處費。顯然這17萬元全部指的是好處費,是四人退出未施工工程的好處費,而非投資款。因退伙協議第一條內容中已涉及到四人退出的是勝北社區沒有完工的工程利害管理權,而第二條開始又明確說明四人退出的是以上工程的利害管理權,上訴人為此拿出17萬元的好處費,很明顯應理解為是沒有施工工程的好處費,何況在付款時間上又與未施工工程相聯系。17萬元中單列出5萬元,這是應被上訴人及原審第三人的要求所列,因為到分割17萬元好處費時,四人想先以個人所謂的投資為依據進行分割好處費,17萬元的好處費也是基于原來的投資所得。對褚冠林來講,17萬元全部是未施工工程的好處費,與被上訴人的合伙投資沒有關系。被上訴人一審庭審中出示的由褚冠林書寫的數字長條,是退伙清算時為確認每人投資情況所列,是為當時清算而用,當時是在一張紙上的,僅憑該字條不能證明其索要投資款的主張。

  二、重審判決既認定了付款條件沒有成就,卻又判令上訴人返還17萬元好處費中的5萬元,毫無法律依據。被上訴人與褚家村委2002年5月19日簽訂承包合同糾紛處理議定書,三條協議內容充分證明被上訴人違反了退伙協議的約定,將未施工完工程(造價約80萬元)有償轉讓給他人施工,且每人領取了所謂的工程損失費2萬元,對此褚冠林堅決反對,自始至終不予認可,也從未在議定書上簽字,更沒有領取工程損失費2萬元。被上訴人的行為直接導致褚冠林喪失了未完工工程的施工權,五人退伙協議約定的由褚冠林支付四人好處費17萬元附加條件沒有成立。故被上訴人依據退伙協議要求上訴人支付其任何費用均沒有事實依據。一審庭審中,被上訴人王新功關于“擔心村里招標,褚冠林干不成活,就不給我們錢”的陳述,也充分證明其所主張的是轉讓剩余工程施工權的好處費,而不是投資款。綜上,重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查清事實,撤消重審判決第一項,改判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

  被上訴人王新功、楊振華答辯稱,一、合伙、退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自2000年,本案五個當事人合伙承攬土建工程,2002年3月12日,被上訴人及原審第三人退伙,該事實既有上訴人、被上訴人及第三人的認可,又有2002年3月12日五合伙人簽訂的退伙協議予以證明。二、兩被上訴人合伙期間分別投入投資款11377元和14303.8元,有褚冠林出具的投資款條和2002年3月12日退伙協議為證。三、五人承攬工程施工后,是盈利而非虧損。無論在五人合伙期間,還是在被上訴人及原審第三人退伙后,五人開始承包的工程施工是盈利的,理由如下:1、2002年3月12日,五合伙人簽訂的退伙協議證明上訴人自愿退給被上訴人投資款,分別是11377元和 14303.8元,同時上訴人向被上訴人支付退伙補償費12萬元。2、上訴人自始至終不認可該工程的施工是虧損的。總之,如果以上工程施工是虧損的,上訴人不會自愿退給被上訴人投資款,更不會向被上訴人及第三人支付補償費12萬元。綜上所述,在五人合伙承攬施工以上工程盈利的前提下,在上訴人同意向被上訴人支付投資款及補償費的基礎上,其拒絕支付投資款,是嚴重違約行為,請求二審法院依法駁回上訴人的上訴,維持重審判決。

  二審查明事實與重審認定事實一致。二審中,上訴人、被上訴人均未提供新的證據。

  本院認為,五人達成的工程隊人員協議實為退伙協議,是各合伙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重審判決認定為有效協議是正確的,五合伙人均應嚴格依約履行。

  本案中,雙方對應否退還投資款發生爭議,被上訴人主張應退還投資款的證據是退伙協議和投資款條,上訴人據以否認退還投資款的證據也是該退伙協議,故如何理解退伙協議內容是本案的關鍵。

  被上訴人主張退伙協議涉及的5萬元是對除上訴人外的四合伙人的合伙投資的確認,因此應當予以退還。上訴人則主張5萬元雖然是其四合伙人的投資款,但是17萬元好處費的組成部分,其是以上訴人獨自施工未完工的80萬元工程為支付前提條件的,目前80萬元工程未施工,因此不應退還該投資款。顯然,雙方對協議條款的理解發生重大分歧。

  根據合同法第125條第一款的規定,即“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的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故應首先按文義解釋原則對協議第二條進行解釋,如不能得唯一結果,則應依次運用體系解釋及交易習慣解釋原則進行解釋,并應參酌誠實信用原則,得出解釋結果。重審判決作出上訴人應當退還投資款的理解是錯誤的。理由一、從退伙協議的文義解釋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一是協議明確約定退伙時五合伙人之間帳目全清,互相沒有關系,并未明確約定由上訴人退還投資款。二是雙方爭議的5萬元是17萬元好處費的組成部分。理由二、從退伙協議簽署目的和協議整個體系分析,含5萬元在內的 17萬元好處費,應是在上訴人一人完成原合伙人未完工工程的條件下支付,目前該條件已經無法成就。理由三、根據退伙協議約定的支付時間分析,17萬元好處費是在未完工工程完工后的第二天支付,截至目前,上訴人已經無任何可能再進行施工,事實上也未進行施工,而造成該條件未成就的原因并不在上訴人。綜上,重審判決判令上訴人支付被上訴人投資款錯誤,應依法予以糾正。上訴人的上訴理由成立,本院依法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消東營市墾利縣人民法院(2003)墾重字第12號民事判決;

  二、駁回被上訴人王新功、楊振華的訴訟請求。

  一審案件受理費1837元、實際支出費919元、二審案件受理費1837元,均由被上訴人王新功、楊振華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宋子美

  審 判 員  紀紅廣

  審 判 員  潘 霞

  二OO四年二月二十七日

  書 記 員  周愛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法律文書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武区| 六盘水市| 塔河县| 永济市| 岫岩| 伊宁县| 和硕县| 怀化市| 湘潭县| 溆浦县| 西贡区| 蓬莱市| 宜兰市| 甘德县| 布拖县| 洛浦县| 祁阳县| 南投市| 满城县| 吉木萨尔县| 陇西县| 土默特左旗| 宜宾市| 永定县| 女性| 会同县| 罗城| 清新县| 凤冈县| 买车| 望都县| 昆山市| 扶沟县| 南阳市| 高尔夫| 涞源县| 阿巴嘎旗| 山东省| 公主岭市| 江华|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