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烏魯木齊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市鐵廠溝村楊生虎等214戶村民及鐵廠溝鎮人民政府等22個單位等
損害賠償糾紛
上訴案
法公布(2002)第18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1)民一終字第20號
上訴人(原審
被告):新疆烏魯木齊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烏奇公路50號。
法定代表人:姚偉,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林新祝,
北京市新元
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王同強,新疆同澤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市鐵廠溝村楊生虎等214戶村民及鐵廠溝鎮人民政府等22個單位。
訴訟代表人:楊生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市鐵廠溝村村民,住該村。
委托代理人:彎新恒,新疆萬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市人民政府,住所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市。
法定代表人:馬雄成,該市市長。
委托代理人:馬長安,該市副市長。
委托代理人:楊志國,該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上訴人新疆烏魯木齊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新疆烏魯木齊市礦務局,以下簡稱礦業集團)為與被上訴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市鐵廠溝村楊生虎等214戶村民及鐵廠溝鎮人民政府等22個單位(以下簡稱楊生虎等),原審第三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米泉市政府)損害賠償糾紛一案,不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1997)新民初字第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1991年,礦業集團動工籌建鐵廠溝露天煤礦(以下簡稱露天煤礦),以爆破生產方式采煤。1992年,該礦鄰近單位、村民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露天煤礦的爆破造成鄰近建筑物的壞損,要求立即停止侵害和賠償經濟損失。露天煤礦于1993年2月委托新疆地震局對該礦剝離爆破震動進行測試,結論稱:爆破觀測結果與國家規定的爆破安全規程所確定的安全值對比可知,煤礦的爆破在安全規定的范圍內,不會造成鄰近建筑物的損害。由于受損單位、村民不斷向有關部門反映和群眾上訪,引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自治區政府)有關領導的重視。1993年4月28日,自治區政府主管領導召集
昌吉州人民政府、米泉市政府及自治區政府有關廳、局和鐵廠溝鎮人民政府負責人到現場協
調解決,并形成“會議紀要”,內容是:露天煤礦爆破施工雖符合國家安全爆破規程,但在施工過程中畢竟對村民等的房屋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同意給予一次性補助;補助額待指揮部(指露天煤礦)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資金落實后再定;補助款由米泉縣人民政府(以下簡稱米泉縣政府)統一掌握分配。同年9月25日,礦業集團的露天煤礦與米泉縣政府達成關于解決露天煤礦基建(剝離工程)生產爆破對米泉縣境鄰近單位建筑物影響給予適量經濟補助的《
協議書》,協議約定:由露天煤礦給予米泉縣政府一次性經濟補助200萬元,由米泉縣政府統一支配、抽調、妥善處理危房搬遷和住房的加固及環境污染等問題,以確保建筑物和人身安全;今后不得以此為由再提出經濟補助的要求,此后引起的不安全因素與煤礦無關;煤礦施工要堅決執行國家爆破安全規程和專家組提出的爆破方案,并采取減震安全措施。協議
簽訂后,露天煤礦向米泉市煤炭局撥款200萬元,該局根據米泉市政府的分配方案,支付給米泉縣煤礦60萬元,曙光上村l0萬元,經米泉市政府同意撥給一非補償范圍內的煤礦建新井資金60萬元,其余70萬元撥給鐵廠溝鎮政府,該鎮政府付給曙光上村20萬元、鐵廠溝村20萬元、自留30萬元。鐵廠溝村的20萬元用于清真寺維修加固10.5萬元,其余9.5萬元按村民住房損失的情況分給57戶村民。協議履行后,露天煤礦繼續以爆破作業采煤,鄰近的單位、村民以露天煤礦繼續放大炮,造成建筑物的損壞面的擴大、損害程度的加重、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等為由,向米泉市政府反映,米泉市政府于1995年10月1l日致函露天煤礦,要求其盡快解決放炮作業造成的嚴重損失問題。1995年11月自治區黨委主管領導在自治區黨委辦公廳第152期信息快報上將此案批轉昌吉州黨委、政府由其會同煤炭廳協調解決,不能因此而引發糾紛。1996年2月16日,昌吉州政府以昌州政發(1996)7號文,向自治區政府匯報,希望自治區政府出面協調解決因露天煤礦以大劑量炸藥爆破施工,造成鄰近建筑物損壞的經濟損失問題,自治區政府經協調未果。1997年12月8日,楊生虎等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礦業集團賠償因露天煤礦爆破施工,造成其房屋破損的經濟損失l6500781元。
另查明:鐵廠溝鎮人民政府委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防御自然災害研究所對露天煤礦爆破能否給鄰近建筑物帶來損害進行鑒定,該所于1997年7月22日作出
鑒定結論:造成房屋破壞是綜合因素影響的結果,村民的住房座落于黃土層,地形分布呈階梯形,這對抗震不利,在長期爆破荷載作用和振動的累積效應的情況下,導致房屋損壞;振動是造成房屋破壞的主要外因。此后,米泉市政府委托該市房地產管理所對受損單位及楊生虎等的房屋損害情況、經濟損失進行了評估,該所于2000年2月15日作出評估結論:危房翻建、維修加固所需費用共計9716147元(包括系數為0.4計算出的附屬設施損失)。因礦業集團對上述評估結論提出質疑,要求
重新鑒定,故一審法院委托米泉市政府組織雙方當事人根據受損房屋結構、損壞程度抽樣鑒定,并提出維修方案。2000年11月8日,米泉市房地產所重新鑒定結論為:楊生虎等房屋受損的經濟損失計15843597元。此次評估對附屬設施的具體面積、房屋結構仍未搞清,礦業集團對此仍有異議。
一審法院審理認為,露天煤礦是自治區的重點建設項目,各行各業均應支持其建設,保證其正常施工。但該建設單位在施工過程中不得濫用權利,即應承擔不得損害他人權益的義務。由于露天煤礦長期使用爆破施工方式,其爆破振動的累積效應導致鄰近單位和村民房屋損壞的客觀事實、露天煤礦雖經自治區政府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協調處理,給予一次性補償,但其并未從中引以為鑒,在繼續以爆破方式施工生產中未采取安全防范措范,給鄰近的村民、單位的房屋損壞面擴大、損壞程度加深,因而其
賠償責任不能免除。露天煤礦在自治區政府的協調處理中,與米泉市政府達成
補償協議,但米泉市政府未受楊生虎等214戶村民及5個清真寺的委托,協議約定的義務對村民不具有約束力。礦業集團以對鄰近建筑物的損害已經作出一次性補償,楊生虎等按協議約定不得以此為由再請求補償,要求駁回楊生虎等村民的訴訟請求的理由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但米泉市政府與鐵廠溝鎮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之間存在行政隸屬關系,故米泉市政府作為鐵廠溝鎮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上級領導部門,有權代表其向礦業集團索賠,并達成補償協議。米泉市政府的行為屬行政行為,與露天煤礦達成的一次性補償協議約定的權利義務對鐵廠溝鎮人民政府及所屬單位具有約束力。因此,按照協議約定,經一次性補償后,不得再以此為由主張補償。鐵廠溝鎮人民政府及所屬單位在本案中的訴訟主張不予支持。因米泉市政府在分配補償費中,將其中60萬元支付給非受損單位作為建礦的資金,顯屬挪用行為,該款應由米泉市政府收回,補償給受損單位。由于米泉市政府對補償費挪用,使受損單位未能及時得到補償,受損房屋不能及時維修和加固,造成損失擴大的責任應由米泉市政府承擔。關于村民房屋損壞的經濟損失的認定問題,由于楊生虎等訴訟主張賠償16500781元沒有科學依據,一審法院委托米泉市政府組織有關部門進行鑒定,結論為15843597元,礦業集團對此鑒定結論的維修加固方案、附屬設施的系數的計算方法的依據提出異議。經審查,此次評估結果與楊生虎等申請,米泉市政府指令鑒定部門作出的結論,經濟損失為9716147元,基于同一事實,而兩次評估的差距明顯,且又不能說明差距的原因,故法院委托鑒定單位作出的結論不宜認定,應以楊生虎等提供并認可的9716147元作為受損房屋的經濟損失加以認定。因9716147元中包含22個單位的損失,但22個單位中有5個清真寺,清真寺屬于宗教組織的財產,其損失應屬賠償的范圍,其余17個單位的經濟損失已由其上級主管部門代為取得,故其主張賠償的2502844元,應從總額9716147元中扣除,余額屬楊生虎等村民和5個清真寺的損失(9716147元-2502844元=7213303元)。由于房屋損壞的原因經技術鑒定為綜合因素所致,除了露天煤礦的外因外,還有村民的房屋結構、座落的地層,以及地形分布狀況等內在因素:露天煤礦的爆破不違反國家爆破操作的安全規程;鑒定部門對房屋的附屬設施的損失缺乏具體的面積和依據,附屬設施的損失應該扣除。楊生虎等214戶村民和5個清真寺的經濟損失為(7213303元-7213303元×0.4=4327981.80元)4327981.80元,由礦業集團承擔賠償責任。據此判決:(一)礦業集團賠償楊生虎等214戶村民及5個清真寺經濟損失4327981.80元,該賠償數額由鐵廠溝村委會根據起訴名單,依照米泉市房地產管理所1999年9月2日的鑒定結論分配給村民;(二)駁回鐵廠溝鎮人民政府等17個單位的訴訟請求。一審
案件受理費92514元,由楊生虎等負擔68248.55元,礦業集團負擔24265.45元。 [Page]
礦業集團不服
一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請求
撤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1997)新民初字第7號民事判決第一項;駁回楊生虎等214戶村民和5個清真寺的訴訟請求;米泉市政府挪用補助款,造成村民的房屋損壞面擴大,增加了經濟損失,應由米泉市政府承擔賠償責任。主要理由是:第一,礦業集團的露天煤礦爆破作業完全符合國家安全規定,不存在違法違規的行為,新疆地震局對該礦爆破震動測試結論能證實不會造成鄰近建筑物的損壞,故楊生虎等的房屋破損與露天煤礦的爆破施工沒有因果關系,一審判決礦業集團賠償楊生虎等214戶村民及5個清真寺的經濟損失4327981.80元缺乏依據,應予撤銷;第二,1993年9月25日,在自治區政府協調會議紀要的基礎上,露天煤礦與米泉縣政府達成一次性補助《協議書》,該協議明確露天煤礦的爆破施工雖沒有違規行為,但畢竟給鄰近建筑物帶來影響,同意給米泉縣政府一次性經濟補助200萬元,并約定今后不得以此為由再提出任何補助的請求,此后引起的不安全因素與露天煤礦無關。協議已履行完畢,楊生虎等于1997年12月8日,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依法判令礦業集團
賠償損失。一審法院認為補償協議約定“今后不得以此為由主張補償”對楊生虎等214戶村民及5個清真寺不具有約束力與事實不符。楊生虎等從1992年起不斷向米泉縣、米泉市政府有關領導反映和上訪,要求政府部門予以解決
經濟補償問題,這足以證明楊生虎等村民委托上級領導部門幫助解決糾紛,且簽訂協議其是明知的,協議簽訂后部分村民已領取補助款,其對此并未提出異議,充分證明楊生虎等村民對米泉縣政府代理行為的認可。因此,楊生虎等214戶村民及5個清真寺的訴訟請求違反合同約定,應予駁回;第三,楊生虎等214戶村民及5個清真寺的房屋出現新的損壞是因為米泉市政府挪用補償款,使受損的村民住房不能及時搬遷,加固和維修造成的,應由米泉市政府賠償;第四,經楊生虎等申請,米泉市政府指定米泉市房地產管理所對受損房屋損失評估作出的結論不科學,已被一審法院否定的評估結論,后又采用,在程序上不合法。楊生虎等答辯稱:露天煤礦的爆破施工給楊生虎等的房屋造成部分墻體斷裂,部分地基下沉、開裂,部分房屋坍塌是客觀事實,經技術鑒定部門科學鑒定,露天煤礦長期爆破是導致鄰近建筑物壞損的主要外因,礦業集團應承擔賠償責任;楊生虎等214戶村民及5個清真寺長期向有關政府部門反映房屋受損情況,其目的是請求政府部門作出行政處理,并非委托政府部門代為簽訂補償協議,故《協議書》所約定的義務對其不具有約束力。綜上,礦業集團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要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米泉市政府對一審判決認定其撥給國營煤礦的70萬元系挪用補助款,判決由其承擔17個單位的房屋損失有異議,但未提起上訴,也未提交書面陳述意見及證據。
本院認為,露天煤礦與米泉縣政府于1993年9月25日簽訂的補助《協議書》是在自治區政府會同有關部門協調會形成的“會議紀要”基礎上達成的。協調會沒有楊生虎等214戶村民及5個清真寺的代表參加,米泉縣政府也未接受其委托,故米泉縣政府與露天煤礦簽訂的《協議書》所約定的權利義務對楊生虎等214戶村民及5個清真寺不具有約束力。盡管部分村民接受了補助,但房屋經過維修、加固、翻建后,由于露天煤礦繼續爆破作業,使房屋損壞的面加大、破壞的程度加重,楊生虎等為維護其權益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礦業集團賠償損失,因此,本案并非經濟補償協議糾紛,而是
侵權損害賠償糾紛,人民法院依法應予受理。礦業集團以其與米泉縣政府已達成一次性補助協議,楊生虎等不得以露天煤礦長期爆破施工,使鄰近建筑物受到損害,再次請求賠償的主張缺乏依據,不予支持。露天煤礦爆破震動經技術鑒定部門進行技術鑒定,結論是:露天煤礦的爆破施工在國家安全規定范圍內,不會造成鄰近建筑物的損壞。但鐵廠溝村的地理環境特殊,加之村民的房屋結構不夠牢固、房屋基礎座落在黃土層,地形分布呈階梯狀等內在因素,對抗震不利。在長期爆破荷載作用下,振動累積效應,導致房屋損壞的后果。露天煤礦的爆破施工是鄰近建筑物損壞的主要外因,礦業集團應承擔賠償責任。礦業集團以露天煤礦爆破作業符合國家安全規定,對鄰近建筑物不會造成損害,楊生虎等214戶村民及5個清真寺的房屋受損與露天煤礦的爆破不存在因果關系為由,不予賠償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關于賠償數額的問題是本案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一審期間,經兩次評估,但評估結論確定的損失數額相差很大,經楊生虎等申請,米泉市政府指定米泉市房地產管理所所屬
危房鑒定部門對楊生虎等的房屋進行評估,分別計算出危房翻建、維修加固等所需費用,總計9716147元。因礦業集團對此評估結論有異議,提出重新鑒定的申請,一審法院委托米泉市政府組織雙方當事人和當地鑒定部門共同對楊生虎等房屋受損的經濟損失作出評估,結論為15843597元。兩次評估基于同一事實,評估結論確定的損失額雖有不同,但一審法院將兩次評估均涵蓋的部分確認為賠償數額,超出部分未予支持,證據充分,同時也體現了尊重楊生虎等的請求權。一審判決后,楊生虎等214戶村民及5個清真寺并未提起上訴,可視為其行使了處分權。礦業集團只是對一審判決確認依據提出異議,在本院
二審期間并未提出重新鑒定的申請,且確認依據系法院依職權針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及雙方當事人的責任綜合考慮確定的,因此礦業集團的請求缺乏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支持。綜上,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
適用法律正確。礦業集團上訴請求缺乏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應予駁回。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92514元由礦業集團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程新文
審 判 員 王文芳
代理審判員 賈勁松
二○○一年九月五日
書 記 員 關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