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古華平訴
被告古尚賢等七人房屋確權糾紛一案(涉外)
廣東省
珠海市香洲區(qū)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1)珠香民初字第2771號
原告:古華平,男,1932年1月2日出生,漢族,原系珠海市香洲檸溪村村民,現住
香港九龍土瓜灣184號F9樓。身份證號碼:B395204(0)。
委托代理人:古伯允,男,1960年2月8日出生,香港居民,身份證號碼:H125769(4),系原告古華平之子。
委托代理人:黨全勝,廣東亞太時代
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古尚賢,男,1924年2月19日出生,漢族,原系珠海市香洲檸溪村村民,現住香港九龍土瓜灣樂民屯B座512室。身份證號碼:A773249(2)。
委托代理人:古國華,男,1949年4月21日出生,香港居民,身份證號碼:A851410(3),系被告古尚賢之子。
委托代理人:歐陽華永,廣東友邦方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古美婷(Maria Teresa Koo De Gonzales),女,1941年9月14日出生,秘魯國籍,現居秘魯。身份證號碼:19200242。
被告:古美娟(Cecilia Violeta Koo Chang),女,1945年5月27日出生,秘魯國籍,現居秘魯。身份證號碼:07277863。
被告:古美麗(Nancy Esther Koo Chang de Matos),女,1949年11月27日出生,秘魯國籍,現居秘魯。身份證號碼:10065962。
被告:古美艷(Alicia Angelita Koo Chang),女,1953年10月2日出生,秘魯國籍,現居秘魯。身份證號碼:07815862。
被告:古美妍(Bertha Lucrecia Koo Chang),女,1937年3月15日出生,秘魯國籍,現居秘魯。身份證號碼:40773783。
被告:古尚杰(Javier Felix Koo Chang),男,1947年12月3日出生,秘魯國籍,現居秘魯。身份證號碼:07713180。
以上六被告共同的委托代理人:古尚賢,男,1924年2月19日出生,漢族,現住香港九龍土瓜灣樂民屯B座512室,身份證號碼:A773249(2),系六被告同父異母之兄長。
原告古華平訴被告古尚賢房屋確權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追加了古美婷、古美娟、古美麗、古美艷、古美妍和古尚杰作為共同被告參加了訴訟,本院并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古華平的委托代理人古伯允、黨全勝,被告古尚賢的委托代理人古國華、歐陽華永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古美婷、古美娟、古美麗、古美艷、古美妍和古尚杰經本院合法傳票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古華平訴稱:我自出生就過繼給古永秀、毛水帶夫婦作次子,被告古尚賢為兄長,父親古永秀后來到外國經商。1948年父親從國外寄錢回來,建了一棟二層樓房即現在的檸溪村187號房產,全家人包括祖母張年、母親毛水帶、古尚賢夫婦和我于1949年搬入新樓房居住。古尚賢于1948年
結婚,妻叫吳帶,我于1953年結婚,妻叫廖容嫻,婚后均居住在新樓房里共同使用管理,沒有分家析產。1956年,古尚賢申請到
澳門,其妻兒仍和我們一起生活。1960年母親毛水帶去世,1961年,古尚賢妻兒及祖母張年均申請到澳門,此后就一直是我和我的妻兒居住該屋。1964年我也申請到澳門,留下我妻兒居住該屋。1968年,古尚賢及妻兒全部過香港居住,留下祖母張年在澳門居住,因生活不便就在1968年返回檸溪村祖屋居住,一切均由我妻兒服侍。1976年祖母張年去世后,我妻兒于1979年也申請到澳門居住,家鄉(xiāng)留下的祖屋就成了一棟空樓,后來我哥古尚賢回來出租空樓至今。1976年我前往委內瑞拉,直到1994年我遷往香港居住,期間與古尚賢談起祖屋產權一事,其稱產權證上是我倆兄弟的名字,我便相信了他。直到最后舊村改建,簽合同后我才知道該房的房產權證和土地使用證上根本就沒有我的名字,因古尚賢在確權時隱瞞事實,欺騙公證和登記部門將房屋產權證和土地使用證均申報在他自己的名下,嚴重侵犯了我的合法權益,現特訴至法院,請求判決:1、確認原告系珠海市香洲區(qū)檸溪村187號房產的共有權人,擁有該房的一半產權;2、確認該房因拆遷而產生的收益包括拆遷安置費及租金補償90282元及3套回遷房屋歸原告與被告古尚賢共同所有。
原告古華平為證明其主張,向本院提交如下證據:
1、原告的身份證1張證實其主體資格;2、被告古尚賢的房產證和土地使用權證各1份;3、被告古尚賢出具產權來源具結書1份;4、珠海市香洲區(qū)
公證處制作房屋所有權證明書1份;5、被告本人填寫私有房屋產權登記
申請書1份;6、檸溪村村民古水漢、廖容順、古群妹等9人出具的書面證人證言各1份;7、珠海市香洲區(qū)公證處談話筆錄2份;8、被告古尚賢本人向公證處出具的函件2份;9、檸溪村
拆遷補償安置合同1份;10、拆遷補償安置費支出證明單及租金補償領取表各1份;11、古氏族譜1份;1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個案批復2篇。
被告古尚賢辯稱:1、原告與被告之父沒有形成
收養(yǎng)法律關系。原告與被告父親是叔侄關系,因原告家里窮,自小就在被告家中寄養(yǎng),原告稱“過繼”給被告父親作養(yǎng)次子純屬欺騙之詞。被告的父親古永秀有五女二子,根本沒有必要收養(yǎng)原告,也沒有在檸溪村里舉行收養(yǎng)的習俗禮儀,更沒有辦理收養(yǎng)的法律手續(xù)。原告甚至連被告尚有一親生弟弟叫古尚杰的事實都不清楚,何來作次子。可見,原告只是寄養(yǎng)在被告家中而非被收養(yǎng)。2、原告在法律上對本案爭議之房屋不享有任何權利。根據我國《繼承法》第十條規(guī)定:遺產的
繼承順序為配偶、子女、父母。因原告不是被告父親養(yǎng)子,故其對被告之父的任何遺產均不享有
繼承權。更何況本案爭議房屋是由被告于1948年在原祖屋外300米左右自建之新房,早在1956年公私合營、私有改造時,原
中山縣人民政府確認產權就已將該房房產證辦在被告名下,該房不屬于父親之遺產范疇。僅是為方便原告幫助照顧母親和祖母,才將房屋交與原告使用,原告并不能因此主張對該房享有產權。3、就
訴訟時效而言,原告已經喪失勝訴權。被告自1956年原中山縣人民政府簽發(fā)房屋所有權證時起,就已經是訴爭房屋法律上的所有權人,原告對此從未提出過異議,其于1976年移居委內瑞拉后,更從未對該房主張過權利,從1956年到原告起訴時已逾40年,不僅超過了我國《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2年一般訴訟時效,也超過了20年的最長訴訟時效,所以,原告對訴爭房屋已喪失勝訴權。4、退一萬步講,即使原告作為養(yǎng)子的事實成立,其也只是被告父親十個第一順序
法定繼承人之一,只可能享有該房二十分之一的產權,因為被告的母親應先析出一半產權,更何況該房根本就不是父親的遺產。綜上可見,原告之訴沒有任何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且超過訴訟時效,其訴訟請求依法應予駁回。
被告古尚賢為證明其主張,向本院提交如下證據:
1、我國駐秘魯大使館領事部
公證認證的出生證明6份;2、珠海市香洲區(qū)公證處制作的房屋所有權證明書1份;3、珠海市香洲區(qū)翠香街道辦事處、南坑村民委員會及檸溪經濟合作社共同出具的《房屋產權證明書》1份;4、珠海市房產管理局通告1份。
被告古美婷、古美娟、古美麗、古美艷、古美妍和古尚杰在法定期間內未提交書面答辯意見,亦未出庭應訴。經我國駐秘魯共和國大使館領事部公證的
授權委托書證實該六人特別授權被告古尚賢全權處理其六人在中國的房產等事宜。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為核實訴爭房屋的拆遷補償情況,本院向珠海朗天房地產有限公司調取了如下證據:1、被調查人為邱瑞平的詢問筆錄1份。
經審理查明:被告古尚賢的父親古永秀(又名古容生、古永壽、費利斯·古·張)原為珠海香洲檸溪村村民,娶妻毛水帶,于1924年2月生育被告古尚賢,1925年前后,古永秀離開中國前往秘魯居住生活,娶妾陳玉蓮(又名薩拉·陳·德·古),生育五女一子,即本案追加的被告古美婷、古美娟、古美麗、古美艷、古美妍和古尚杰。原告古華平原為被告古尚賢的堂弟,因出生時(1932年1月)其生母病重,無法照顧,便過繼于毛水帶收養(yǎng),并與被告古尚賢以兄弟相稱。[Page]
訴爭房屋原珠海市香洲區(qū)檸溪村187號房產始建于1948年,系混合磚木兩層結構。據被告古尚賢本人填寫的《珠海市私有房屋產權登記申請書》記載:該房的所有權來源情況為“1948年由秘魯先父匯款回來興建”。房屋建成后,原告古華平、被告古尚賢夫婦、毛水帶及祖母張年(古永秀之母)均搬入新房居住生活,原告并在該房結婚生子。結合當事人的陳述及古氏族譜記載:古永秀于1957年8月在秘魯去世;其在中國的妻子毛水帶死于1960年4月,原告古華平及被告古尚賢均為其送葬;古永秀之妾陳玉蓮死于1963年,其母親張年則于1976年在檸溪村去世。1956年至1979年間,被告古尚賢及其妻兒、原告古華平及其妻兒先后離開檸溪村187號房屋前往澳門,后均在香港定居生活。檸溪村187號房產便空置下來,間或出租或借與親友暫住,均由被告古尚賢負責管理。
關于房屋確權情況,被告古尚賢稱其早在1952年公私合營、私有改造時就已領取由中山縣人民政府譚桂明縣長簽發(fā)的屋契,但因該屋契遺失,加之年代久遠,被告未能提供任何相關書面證明。目前有證據顯示最早的確權始于1986年5月,被告古尚賢本人向珠海市香洲區(qū)公證處提出確權申請,經珠海市南坑鄉(xiāng)人民政府加具意見,公證處作了相關筆錄后,于1986年7月14日出具了《房屋所有權證明書》,證實檸溪村187號房產系被告古尚賢自建,產權屬其所有。1992年5月,被告古尚賢持公證處作出的該《房屋所有權證明書》向珠海市房產管理局香洲房管所提出私有房屋產權登記申請,其同時向房管所出具了《產權來源具結書》,保證檸溪村187號房產的權屬清楚,今后如有爭議,概由其
承擔責任。經珠海市香洲區(qū)翠香街道辦、南坑村民委員會及檸溪經濟合作社等基層組織加具意見后,房管所發(fā)布《通告》,限令對檸溪村187號房產主張權利者自通告之日起一個月內提出異議,逾期視為確定。1992年5月28日,被告古尚賢領取了其占有全部份額的檸溪村187號《房屋產權證》。同年8月,古尚賢還向珠海市香洲區(qū)國土所申領了該房所占土地的《土地使用權證》。
2000年前后,珠海開始了全市范圍內的“城中舊村改造”,檸溪村納入改造范圍。2001年5月9日,被告古尚賢與珠海朗天房地產有限公司簽訂了《拆遷補償安置合同》,約定將檸溪村187號舊房交與房產公司拆遷改建,截至2002年10月19日止,被告古尚賢共領取各項拆遷補償及租金補助合計人民幣90282元。且本案在審理過程中,檸溪舊村改造工程已抽簽派樓,被告古尚賢抽中了10棟1單元203房、8棟2單元304房及8棟2單元204房多層回遷房共三套。原告遂向本院提請訴訟,請求確認其為檸溪村187號房產的共有權人,擁有該房的一半產權,并確認該房因拆遷而產生的收益歸其與被告古尚賢共同所有。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問題如下:1、關于訴爭房屋是否祖遺房產。從被告古尚賢1992年本人填寫的《珠海市私有房屋產權登記申請書》來看,其注明房屋的所有權來源情況為“1948年由秘魯先父匯款回來興建”,其1986年向公證處出具的信函亦寫明“本人所居之屋乃由先父在南美洲秘魯國寄款返回興建”。盡管其在1986年5月香洲區(qū)公證處的談話筆錄中講到:除父親從南美洲秘魯國寄款外,還加上其本人平日存下的錢。但可以肯定的是,原檸溪村187號房產的建房資金絕大部份來源于古永秀,1948年建房時原告古華平16歲,被告古尚賢年僅24歲,其在澳門教書,微薄的薪金要贍養(yǎng)母親和祖母,而建房耗資24000元港幣,以古尚賢當時的經濟狀況,即使其投入了資金,所占比例亦極其微小。該房建成后,古永秀之妻毛水帶、其母張年,原告古華平及被告古尚賢夫婦均入住新房,由此推斷古永秀寄款回來之初衷,該房宜認定為古永秀與其中國之妻毛水帶的夫妻共同財產。至于古永秀秘魯之妾陳玉蓮是否屬共同共有人,依據省高院《關于審理房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條的規(guī)定:幾個妻妾長期分別居住,產權分別登記,并分別使用、管理的,應視為房產已作分割,屬于幾個妻妾分別與夫共同所有。因毛水帶不可能就其夫在秘魯的房產主張權利,故對檸溪村187號房產認定屬古永秀與毛水帶共同共有較為合理。古永秀于1957年、毛水帶于1960年先后去世,從所有權來源來看,檸溪村187號房產應認定為其夫婦二人的遺產。
2、關于原告古華平是否養(yǎng)子、是毛水帶單方收養(yǎng)抑或夫妻共同收養(yǎng)的問題。從本案查明的事實來看:古華平因其生母病重,家中兄弟姊妹眾多,出生不久便過繼于毛水帶,其與毛水帶長期共同生活,承擔對毛水帶生養(yǎng)死葬的義務,雖然未辦理合法
收養(yǎng)手續(xù),但親友與群眾公認,依據最高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8)條的規(guī)定,古華平應視為毛水帶的養(yǎng)子。古華平出生時,古永秀已出國多年,且從未返回中國,其是否同意收養(yǎng)古華平已無從查考,但鑒于古華平與古永秀從未共同生活、未形成事實上的收養(yǎng)關系,依據上述意見第(27)條的規(guī)定,古華平應認定為屬毛水帶單方收養(yǎng)為宜。
盡管被告古尚賢辯稱原告古華平并非養(yǎng)子,但其本人1986年向香洲區(qū)公證處出具的信函寫到“華平弟雖非我同胞兄弟,但由出世起就在我家生活,其是在建屋前就加入我家庭的一份子…我和華平并無分家,其屬我家庭成員”;在其填寫的《珠海市私有房屋產權登記申請書》中亦將原告列為家庭主要成員,并在“關系”一欄注明為“弟”,可見其與原告的特殊關系,因此,本院對被告古尚賢的該項辯解不予采信。
3、關于本案案由及原告的請求是否超過訴訟時效。本案已查明,古永秀于1957年去世;其中國的妻子毛水帶死于1960年,其母親張年死于1976年,如果本案是
財產繼承糾紛,即使從最后一個被繼承人死亡時起算,也已超過了繼承法規(guī)定的最長20年之訴訟時效。然而根據最高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77條的規(guī)定“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未明確表示放棄繼承的,視為接受繼承,遺產未分割的,即為共同共有。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延長均適用民法通則的有關規(guī)定”,本案中古永秀及其妻子毛水帶、母親張年相繼去世后,原告古華平與被告古尚賢并未分割祖遺房產,在1992年5月以前,兩人及其秘魯的弟妹對檸溪村187號房產實際處于共同共有狀態(tài)。1992年5月,被告古尚賢向房產管理部門申領了該房的房產證,依據省高院《關于審理房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條的規(guī)定,被告古尚賢未經其他共有人同意的登記行為構成
侵權。所以本案屬房屋確權糾紛,訴訟時效應從原告古華平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1992年原告尚在委內瑞拉,不可能見到房管所發(fā)布的除權《通告》,1994年后其移居香港,被告古尚賢一直未將已
辦理房產證之事告知原告(見庭審筆錄),原告直至2000年“城中舊村改造”時始知權利被侵犯,2001年7月,原告提起訴訟,其請求未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時效。
4、關于本案所列訴訟主體。根據最高院《關于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4條的規(guī)定“在繼承遺產的訴訟中,部分繼承人起訴的,人民法院應通知其他繼承人作為共同原告參加訴訟;被通知的繼承人不愿意參加訴訟又未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人民法院仍應將其列為共同原告”,本案在審理過程中,本院依法追加了被告古尚賢在秘魯的弟妹古美婷、古美娟、古美麗、古美艷、古美妍和古尚杰參加訴訟,但卻未將他們列為共同原告,因該六人在經我國駐秘魯大使館領事部公證的授權委托書上均特別授權被告古尚賢全權處理他們的各項事務和財產,并稱古尚賢有權代表他們面對司法、警察、公共部門等各種權利機構以使他們在中國擁有的房產權生效。如果將該六人列為共同原告,卻讓本案被告古尚賢作六位原告的委托代理人,顯然存在“角色沖突”,如果將他們列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亦存在同樣問題。考慮到本案原告古華平訴訟的目的在于確認其對祖遺房產所占有的份額,在相對于古華平而言,古美婷、古美娟、古美麗、古美艷、古美妍和古尚杰六人與被告古尚賢在利益上是一致的,所以本院將該六人列為共同被告。[Page]
5、關于原告古華平應分得的房產份額。如前所述,原檸溪村187號房產系古永秀與毛水帶夫婦的遺產,原告古華平是毛水帶單方收養(yǎng)的養(yǎng)子,其與古尚賢均有權繼承毛水帶所擁有的房屋份額;古永秀先于毛水帶和張年去世,其死亡時的第一順序繼承人有妻毛水帶、妾陳玉蓮、母親張年、被告古尚賢、古美婷、古美娟、古美麗、古美艷、古美妍和古尚杰共十人,原告古華平作為毛水帶的養(yǎng)子和張年的孫子,其與古尚賢還有權
轉繼承和代位繼承毛水帶與張年從古永秀處所繼承的份額,綜上可見,原告古華平對原檸溪村187號房產所占有的房屋份額為(1/2÷2)+(1/2÷10×2÷2)=3/10。現該房已拆遷改建,原告對三套回遷房及拆遷補償安置款合計90282元亦占有十分之三的份額。原告請求確認其對檸溪村187號房產擁有一半產權有誤,應以本院核定的為準。
被告古尚賢在庭審中還辯稱其父親古永秀生前在秘魯曾立有
遺囑將檸溪村187號房產指定由其繼承,但古尚賢一直未能提供所謂遺囑的中文譯本并經我國駐秘魯大使館領事部公證認證,且即使假設有該遺囑存在,古永秀本人亦無權處分屬于其妻毛水帶所擁有的房屋份額,所以,本院對古尚賢的該項辯解亦不予采信。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六條、第七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第十三條第一款,最高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77條及最高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7)、(28)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確認原告古華平對原珠海市香洲區(qū)檸溪村187號房產擁有十分之三的產權;
二、確認原告古華平對上述房產拆遷后的三套回遷房即“錦繡檸溪”10棟1單元203房、8棟2單元304房及8棟2單元204房擁有十分之三的產權;
三、確認原告古華平對上述房產的拆遷補償安置款及租金補償合計人民幣90282元占有十分之三的份額。
本案受理費1610元、保全費3020元,兩項合計4630元,由原告古華平負擔1000元,被告古尚賢負擔3630元(古尚賢應負擔部份原告已預付,本院不予退回,由古尚賢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逕向原告支付)。
如不服本判決,原告古華平和被告古尚賢可在
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被告古美婷、古美娟、古美麗、古美艷、古美妍和古尚杰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三十日內,向本院遞交
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蘇 倩 雯
審 判 員 鄭 啟 新
代理審判員 馮 宇
二O0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書 記 員 吳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