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海關與華比富通銀行海關行政處理糾紛
上訴案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行政判決書 (2001)粵高法行終字第267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汕頭海關。地址:中國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迎賓路北端海關大樓。
法定代表人:劉廣平,關長。
委托代理人:陳華,
北京市天元
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葛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干部。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華比富通銀行。地址:比利時布魯塞爾蒙特根?杜?帕克街3號。
法定代表人:馬薩卓、貝德,董事。
委托代理人:林暢,廣東思為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李奮,廣東廣開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汕頭經濟特區生產資料外經公司。地址:中國廣東省汕頭市丹霞莊北區10棟502。
法定代表人:劉偉平。
上訴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汕頭海關因與被上訴人華比富通銀行海關行政處理糾紛一案,不服汕頭市中級人民法院(2000)汕中法行初字第2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認定以下事實,1999年2月2日,
香港達利豐集團有限公司為了向韓國大宇公司購買本案涉訟貨物,向荷蘭萬貝銀行申請開立信用證。1999年2月8日,萬貝銀行開出金額為925000美元的信用證。1999年3月14日,信用證項下的本案涉訟貨物,即鋼材5199.567噸裝運上蘇泰輪。該輪于1999年3月21日抵達中國汕頭港。1999年4月15日,萬貝銀行墊付信用證貨款而獲得本案涉訟貨物的正本提單一式三份。此后,達利豐集團有限公司及本案涉訟貨物的實際需求人汕頭經濟特區生產資料外經公司一直未向萬貝銀行付款贖取上述貨物的正本提單。1999年9月9日,由于本案涉訟貨物自運輸工具申報進境之日起超過三個月未向被告申報,被告提取本案涉訟貨物委托汕頭經濟特區拍賣行拍賣。拍賣所得價款人民幣8896025.60元,扣除倉儲費、港務費、拍賣傭金、關稅、增值稅等費用后,剩余貨款人民幣5832052.82元。萬貝銀行獲悉本案涉訟貨物被拍賣,遂于1999年10月20日至2000年4月28日期間,多次以函件或來人協商的方式,要求被告發還上述拍賣剩余貨款。2000年5月12日,被告作出《關于荷蘭萬貝銀行要求發還余款一事的復函》,對荷蘭萬貝銀行的委托代理人
廣州立得律師事務所作出如下答復:一、根據《海關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只有進口貨物的收貨人才有權向海關申請發還貨物被海關變賣后的余款。海關法關于海關提取變賣超期未報關貨物,扣除有關費用后尚有余款的,一年內可由收貨人申請發還的規定,只適用于收貨人,即實際進口該批貨物的在我境內的
法人或其他組織。萬貝銀行是境外銀行,不是海關法上所說的收貨人,所以無權要求我關發還余款。二、根據有關海關法規,收貨人申請發還余款時必須提供許可證件方能領取。因為萬貝銀行不是我國境內的法人或其他組織,也就無法申領到許可證件。至于萬貝銀行,首先因為其不是收貨人就不具備向海關申請發還余款的資格,海關也就無須要求其提交許可證件。
2000年4月30日,萬貝銀行與比利時銀行簽訂
轉讓協議,所有的
債權債務由比利時銀行行使。2000年5月2日,比利時銀行
變更為華比富通銀行。2000年7月10日原告函告被告的委托代理人,萬貝銀行的權利由華比富通銀行行使,并再向被告提出發還上述拍賣剩余貨款的要求未果,遂于2000年8月21日提起訴訟,請求判決
撤銷被告所作的復函,由被告發還拍賣貨款余額及賠償利息損失。
原審法院認為,被告提取變賣自運輸工具申報進境之日起超過三個月未向海關申報的本案涉訟貨物,并從變賣所得價款中扣除應交納的各項稅款和費用,該行為符合法律規定。被告提取變賣本案涉訟貨物所得價款扣除有關稅費后,尚有剩余貨款人民幣5832052.82元,被告對該款依法負有代為保管的職責。原告持有本案涉訟貨物的正本提單,系提單項下貨物的物權憑證,因此,在本案涉訟貨物由被告提取變賣并依法扣除有關稅費后,原告擁有上述剩余貨款的所有權,其合法權益應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保護。原告認為被告不予發還上述剩余貨款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具備行政訴訟的原告主體資格。《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進口貨物的收貨人自運輸工具申報進境之日起超過三個月未向海關申報的,其進口貨物由海關提取變賣處理。所得價款在扣除運輸、裝卸、儲存等費用和稅款后,尚有余款的,自貨物變賣之日起一年內,經收貨人申請,予以發還;逾期無人申請的,上繳國庫。”第五款規定,“收貨人或者貨物所有人聲明放棄的進口貨物,由海關提取變賣處理;所得價款在扣除運輸、裝卸、儲存等費用后,上繳國庫。”上述
法律條文所指的“逾期無人申請……”中的“人”,不僅包含進口貨物的收貨人,還包含貨物的所有權人。被告所作復函認為《海關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只適用于收貨人,即實際進口該批貨物的在我境內的法人或其他組織,且認定萬貝銀行是境外銀行,又根據該法律條文的規定認為萬貝銀行無權要求發還余款,屬
適用法律錯誤。原告并未聲明放棄上述剩余貨款,其依法請求被告發還上述剩余貨款,被告理應予以發還。被告所作復函雖未明確表示不發還上述剩余貨款,但也未明確表示予以發還,該復函認為萬貝銀行無權申請發還上述剩余貨款,應認定被告是以此為由拖延履行法定職責。原告在本案涉訟貨物被拍賣后多次以書面或派人協商的方式請求被告發還上述剩余貨款,被告在缺乏法律依據的情況下,不予發還上述剩余貨款,顯屬不履行法定職責。綜上所述,被告作出的《關于荷蘭萬貝銀行要求發還余款一事的復函》應予確認違法。原告請求判決被告發還上述剩余貨款理由充分,應予支持。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三)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七條第二款第(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一、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汕頭海關2000年5月12日作出的《關于荷蘭萬貝銀行要求發還余款一事的復函》違法;二、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汕頭海關提取變賣本案涉訟貨物后扣除稅款和其他費用的剩余貨款,應于本判決發生
法律效力之日起一個月內發還原告華比富通銀行。
汕頭海關不服原審判決上訴稱:1、并非涉案鋼材真正買主的原香港萬貝銀行,為了挽回其向發貨人韓國大宇公司墊付的貨款,違反國際貿易常規,直接憑自己持有的正本提單向汕頭海關主張其對拍賣貨物所剩余款的所有權,原審法院有意回避了本案的該起因,孤立地將本案原、被告之間的法律關系處理成為簡單的
行政法律關系,這必然導致審判在程序上和實體上適用法律錯誤。2、原審判決未查實本案的關鍵事實。原審判決尚未查實被上訴人是否已合法繼受萬貝銀行名下的債權、債務,尚未依法確認華比富通銀行是否具備原告主體資格,就確定銀行的原告主體資格并判決其為拍賣貨物剩余貨款的所有人,顯然十分荒謬;被上訴人持有的正本提單并非善意取得,原審法院僅憑該行持有的提單即支持其所主張的所謂所有權,給人以偏袒之嫌,且認定華比富通銀行是所有權人屬于確權之訴,不屬于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原審判決沒有查明華比富通銀行是否合法持有進口許可證件,判決結果直接損害了我國的外貿許可證件管理制度,根據有關
法律法規規定,超期未報關貨物被變賣后,如申請發還變賣后的剩余貨款必須提交許可證件;汕頭海關針對萬貝銀行以“收貨人”身份提出發還剩余貨款的申請作出復函,無權也無需在萬貝銀行沒有以“貨物所有權人”身份提出申請時,對萬貝銀行是否貨物所有權人、貨物所有權人是否有權申請發還剩余貨款等作出任何具體行政行為,即使貨物所有權人有權申請發還剩余貨款,也只有在萬貝銀行以貨物所有權人身份提出申請,汕頭海關針對該申請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后,華比富通銀行才能據此提起行政訴訟。3、原審判決適用法律嚴重錯誤。貨物所有權人并不必然對海關變賣貨物的剩余貨款享有權益,華比富通銀行只有在符合我國有關外貿管理和海關管理的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下,才可能對剩余貨款享有權益,原審判決錯誤適用了《海關法》第二十一條第五款,越權對《海關法》第二十一條進行解釋,該解釋不僅存在嚴重的邏輯錯誤,也違反我國有關外貿管理制度,損害我國的國家利益。4、被上訴人在
二審時主張其請求發還余款不受《海關法》第二十一條限制,變更了訴訟請求,違反法定程序。請求依法撤銷原審判決,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由被上訴人負擔全部
訴訟費用。[Page]
被上訴人華比富通銀行答辯稱:華比富通銀行是上訴人拍賣的貨物的相關權利憑證一提單的合法持有人,是該批貨物在法律上的所有權人,依據《海商法》第四十二條、《民法通則》第七十二條《海關法》第二十一條以及我國加入的國際公約及國際慣例,對拍賣后扣除稅費的剩余貨款享有無可爭議的所有權。原審法院作出了公正的、令人信服的裁決,請求維持原審判決,駁回上訴人的上訴請求。
本案經法庭審理,上訴人對原審認定如下事實有異議:1999年2月8日萬貝銀行開出金額925000美元的信用證,1999年4月5日萬貝銀行墊付信用證貨款而獲得本案涉訟貨物的正本提單一式三份,2000年4月30日萬貝銀行與比利時銀行簽訂轉讓協議,所有的債權債務由比利時銀行行使。對原審判決認定的其他事實,上訴人沒有異議。被上訴人認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正確。爭議雙方對1999年2月8日萬貝銀行開出的信用證及2000年4月30日萬貝銀行與比利時銀行簽訂的轉讓協議的真實性沒有異議,應確認為有效證據。上述信用證載明,1999年2月8日萬貝銀行開出的信用證金額原為930,000美元,該“930,000”后被改為“925,000”。上述轉讓協議載明,萬貝銀行向比利時銀行轉讓其在
貸款、融資文件、擔保權益和擔保文件項下所享有的所有權利及權益;比利時銀行享有貸款、融資文件、擔保權益和擔保文件的利益以及從有關貸款、融資文件、擔保權益和擔保文件衍生的所有權利和權益(包括任何對抗第三方的權利),就比如比利時銀行代替萬貝銀行成為有關融資文件和擔保文件的原始訂約方一樣。被上訴人沒有提供1999年4月5日墊付貨款的證據,只有被上訴人的陳述,本院不予確認。
本院確認如下事實:1999年2月2日,香港達利豐集團有限公司為了向韓國大宇公司購買本案涉訟貨物,向荷蘭萬貝銀行申請開立信用證。1999年2月8日,萬貝銀行開出信用證,信用證上的金額原為930000美元,后改為925000美元。1999年3月14日,信用證項下的本案涉訟貨物,即鋼材5199.567噸裝運上蘇泰輪。該輪于1999年3月21日抵達中國汕頭港。之后,萬貝銀行獲得該批貨物的正本提單一式三份。1999年9月9日,由于本案涉訟貨物自運輸工具申報進境之日起超過三個月未向被告申報,上訴人提取該批貨物委托汕頭經濟特區拍賣行拍賣,拍賣所得價款人民幣8896025.60元,扣除倉儲費、港務費、拍賣傭金、關稅、增值稅等費用后,剩余貨款人民幣5832052.82元。萬貝銀行獲悉該批貨物被拍賣,遂于1999年10月20日至2000年4月28日期間,多次以函件或來人協商的方式,要求上訴人發還上述拍賣剩余貨款。2000年5月12日,上訴人作出《關于荷蘭萬貝銀行要求發還余款一事的復函》(下稱《復函》,其內容見原審認定事實部分)。2000年4月30日,萬貝銀行與比利時銀行簽訂轉讓協議,萬貝銀行向比利時銀行轉讓其在貸款、融資文件、擔保權益和擔保文件項下所享有的所有權利及權益。2000年5月2日,比利時銀行變更為華比富通銀行。2000年7月10日被上訴人函告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萬貝銀行的權利由華比富通銀行行使,并再向上訴人提出發還上述拍賣剩余貨款的要求未果,遂于2000年8月21日提起訴訟。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規定:“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該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被上訴人持有本案涉訟貨物的正本提單,與上訴人的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其提起行政訴訟,符合上述法律和
司法解釋的規定,原審判決確認被上訴人具有原告主體資格是
合法的,上訴人認為原審判決未依法確認被上訴人是否具備原告主體資格,理由不成立。
《海關法》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進口貨物的收貨人自運輸工具申報進境之日起超過三個月未向海關申報的,其進口貨物由海關提取變賣處理。所得價款在扣除運輸、裝卸、儲存等費用和稅款后,尚有余款的,自貨物變賣之日起一年內,經收貨人申請,予以發還;逾期無人申請的,上繳國庫。”該條文對收貨人申請發還有關余款的情況作出了規定,但該條文的內容并沒有排除收貨人以外的有關人員申請發還余款的權利;而且,第五款規定:“收貨人或者貨物所有人聲明放棄的進口貨物,由海關提取變賣處理;所得價款在扣除運輸、裝卸、儲存等費用后,上繳國庫。”根據該款規定,貨物所有人對進口貨物可以放棄,也可以主張權利。結合本條第一、五款規定,貨物所有人依法享有申請發還余款的權利。因此,原審判決認為“逾期無人申請……”的“人”不僅包含進口貨物的收貨人,還包含貨物的所有權人,并無不妥。上訴人作出的《復函》稱只有進口貨物的收貨人才有權向海關申請發還貨物被海關變賣后扣除有關費用的余款,不是收貨人就不具備向海關申請發還余款的資格,不符合上述規定,沒有法律依據。
上訴人稱其只針對萬貝銀行以“收貨人”身份提出發還剩余貨款的申請作出復函,無權也無需在萬貝銀行沒有以“貨物所有人”身份提出申請時針對該行是否貨物所有權人、所有權人是否有權申請發還余款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上訴人的上述理由不能成立。根據上訴人提供的證據材料,荷蘭萬貝銀行香港分行1999年10月20日給上訴人的《報告》中稱,該行持有涉案鋼材的正本提單,是該批鋼材唯一及真正的貨主,在這次貿易融資中,該行已墊付信用證貨款961919.90美元,蒙受相當大的損失,請求參照海關法第二十一條,扣除運輸、裝卸、儲存及稅費后,將余款退還該行。2000年4月28日,被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林暢致函上訴人稱,誰持有提單,誰就享有物權以及基于物權的各種權利,包括向海關申請余款的權利。從上述《報告》及函看,被上訴人請求發還余款時,并沒有明確以收貨人的身份提出請求,而且,即使被上訴人以收貨人的身份請求發還余款,由于其請求時以持有正本提單為理由,上訴人亦應審查依法能否將余款發還給持有提單的被上訴人。
綜上,上訴人作出的《復函》,不符合《海關法》的有關規定,原審判決確認該《復函》違法是正確的。
根據上述《海關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被上訴人有權申請發還余款,但其申請是否符合法律規定,依法是否可以發還,以及如何發還,應由上訴人進行審查并作出處理決定。上訴人的《復函》內容表明,其是對被上訴人是否有權申請的問題作了答復,未對應否發還貨款予以審查,原審法院直接判決上訴人將余款發還被上訴人不妥,應予糾正。
上訴人上訴認為被上訴人并非善意取得本案涉訟貨物的正本提單,該問題不屬于本案審查的范圍。被上訴人在原審時訴訟請求為撤銷上訴人所作的《復函》,由上訴人發還拍賣貨款余額及賠償利息損失;二審時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為維持原判,駁回上訴人的上訴,因此,上訴人稱被上訴人二審時改變訴訟請求,與事實不符。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三)項規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汕頭市中級人民法院(2000)汕中法行初字第2號行政判決第一項;
二、撤銷汕頭市中級人民法院(2000)汕中法行初字第2號行政判決第二項;
三、由上訴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汕頭海關對被上訴人華比富通銀行發還變賣本案涉訟貨物剩余貨款的申請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Page]
本案一、二審
案件受理費各47061元,分別由上訴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汕頭海關和被上訴人華比富通銀行各負擔23530.5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顏 輝
代理審判員 謝衛華
代理審判員 方 明
二OO二年三月七日
書 記 員 羊 琴
黎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