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2006)一中行初字第653號
原告韋國舉,男,壯族,1957年8月8日出生,廣西壯族自治區柳江縣流山鎮流山通用機械廠廠長,住廣西壯族自治區柳江縣流山鎮廣榮下龍村3號。
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9號銀谷大廈10-12層。
法定代表人廖濤,副主任。
委托代理人陳海平,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審查員。
委托代理人田華,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審查員。
原告韋國舉不服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于2005年11月25日作出的第7759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簡稱第7759號決定),于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于2006年5月17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通知福建省晉江市東石肖下連盛機械配件廠(簡稱連盛配件廠)和合浦汽車齒輪廠作為第三人參加本案訴訟。2006年7月29日,連盛配件廠向本院書面聲明自愿放棄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權利。2006年8月16日,合浦縣經濟貿易局出具證明,證明合浦汽車齒輪廠已于2005年7月經合浦縣人民政府批準被柳州正菱集團有限公司認債式整體收購。2006年9月12日,柳州正菱集團有限公司也向本院書面表示不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自愿放棄訴訟權利。2006年10月10日本院公開開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原告韋國舉和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委托代理人陳海平、田華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第7759號決定系專利復審委員會針對連盛配件廠和合浦汽車齒輪廠就韋國舉所擁有的97231857.7號實用新型專利(簡稱本專利)所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而作出的。專利復審委員會在第7759號決定中認定:1)關于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創造性。證據2-9涉及一種組合式變速器,該組合式變速器由四檔主變速器Ⅰ(相當于本專利前變速器A)和兩檔(高速檔和低速檔)副變速器Ⅱ(相當于本專利后變速器B)串聯組成,副變速器輸入軸19同時也是主變速器輸出軸(相當于本專利中的前變速器二軸),從圖14-8中還可以看出,主變速器輸出軸19向外伸出主變速器Ⅰ部位具有副變速器輸入軸齒輪18(相當于本專利齒輪18)、該齒輪伸入到副變速器Ⅱ中充當副變速器Ⅱ的輸入軸齒輪。由此可見,證據2-9已經公開了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絕大部分技術特征,其區別僅僅在于本專利中速比特大的選擇上。同時,該證據2-9還記載了“欲保證重型車具有良好的動力性、經濟性和加速性,則必須擴大傳動比范圍并增多檔數”這一文字表述,故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必然會根據上述文字表述所給出的啟示,通過選擇齒輪的傳動比而獲得本專利權利要求1所保護的速比特大的變速裝置,而無需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本專利權利要求1所保護的技術方案相對于證據2-9來說是顯而易見的,本專利權利要求1不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不具有中國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創造性。2)關于本專利權利要求2的創造性。本專利的從屬權利要求2引用權利要求1,其限定部分的附加技術特征為“用前后變速器連接板(16)用螺栓將前后變速器(A、B)聯接為一體”。其與證據2-9的區別在于:本專利中明確限定為采用變速器連接板并通過螺栓將前后變速器聯接為一體,而證據2-9中的組合式變速器也為一整體結構,但其未明確說明具體的聯接方式。為了將兩個需要聯接成一體的箱體固定聯接成一個整體而采用聯接板的形式并通過螺栓進行聯接,屬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常規聯接形式,無需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因此,在權利要求1不具備創造性的情況下,權利要求2相對于證據2-9同樣不具有中國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創造性。基于上述理由,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7759號決定,宣告本專利權全部無效。
原告韋國舉不服,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其訴稱:1、證據2-9不足以破壞本專利權利要求1、2的創造性。證據2-9只載明“副變速器輸入軸19同時也是主變速器的輸出軸”,從文字和附圖上均無法判斷齒輪18與軸19制成一體。從其結構判斷,只有把齒輪18和軸19用花鍵連接才能解決軸承的裝配問題。本專利用齒和軸制成一體解決兩變速器的動力傳遞,使傳動更為簡單可靠;用連接板連接無須任何改動即能解決兩個不同軸距的變速器特別是市售變速器如NJ130變速器的連接問題,適合小型車輛使用。無效宣告程序中的兩個請求人侵權的事實也證明了本專利相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不是顯而易見的。2、本專利克服了人們的技術偏見,對社會產生有益的效果,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兩請求人正是因為技術偏見而未能自行研制本專利產品,不能將齒和軸制成一體從而解決兩變速器的動力傳遞問題。在判斷創造性時不能因為本專利技術現在看來顯而易見就認定無創造性。3、證據2-9與證據2-2雖源于同一本教科書,但請求人超過舉證期限舉證,并非客觀原因所致,被告不應采用證據2-9。綜上,原告請求法院依法撤銷第7759號決定。
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辯稱:本專利的權利要求1所保護的技術方案相對于證據2-9來說是顯而易見的,權利要求2的附加技術特征屬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常規聯接形式,故本專利權利要求1和2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被告作出的第7759號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查程序合法,請求法院予以維持。
本院經審理查明:
本案涉及國家知識產權局于1999年10月20日授權公告的名稱為“一種速比特大的變速裝置”的實用新型專利,其申請日為1997年12月25日、專利號為97231857.7、專利權人為韋國舉。本專利授權公告的權利要求書為:
“1、一種速比特大的變速裝置,是由前后變速器(A、B)相聯而成,其特征在于前變速器(A)的二軸(6)向外伸出部位制成齒輪(18),該齒輪伸入后變速器(B)內充當后變速器一軸齒輪。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速比特大的變速器,其特征在于用前后變速器連接板(16)用螺栓將前后變速器(A、B)聯接為一體。”
在本專利說明書載明: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速比大、覆蓋范圍廣,可獲得十二個前進檔和三個倒檔,各檔均可不停車平滑變檔……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從而使前后變速器(A、B)相聯合一,組成一個檔位特多速比特大的變速裝置。從本專利的附圖中可以看出前后變速器(A、B)均有變速桿。
針對本專利,連盛配件廠于2004年1月12日以本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為由,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并提交相應證據。
2004年5月8日,合浦汽車齒輪廠也以本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為由,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并提交相應證據,其中證據2-2為吉林工業大學汽車工程系編著的、人民交通出版社于1976年4月第1版的《汽車構造》的封面、第32、40-43和48-50頁復印件。
2005年7月21日,專利復審委員會將上述兩個無效宣告請求合案審理。2005年9月8日,專利復審委員會主持進行了口頭審理。合浦汽車齒輪廠認為證據2-2為最接近的對比文件,專利復審委員會要求其在口頭審理后及時提交能夠證明證據2-2真實性的文件。2005年10月21日,合浦汽車齒輪廠補充提交了證據2-9: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公證處于2005年10月20日作出的(2005)桂合證字第88號公證書,該公證書中包含吉林工業大學汽車工程系編著的、人民交通出版社于1995年5月第3版第3次印刷的《汽車構造》(下冊)的封面、封二、內容提要頁、第三版前言頁、目錄頁、第38-39和48-51頁、版權頁、封底復印件,同時該公證書證明上述復印件與原本相符。證據2-9公開了一種組合式變速器,該組合式變速器由四檔主變速器Ⅰ和兩檔副變速器Ⅱ串聯組成,副變速器輸入軸19同時也是主變速器輸出軸,從圖14-8中還可以看出,主變速器輸出軸19向外伸出主變速器Ⅰ部位具有副變速器輸入軸齒輪18(相當于本專利齒輪18)、該齒輪伸入到副變速器Ⅱ中充當副變速器Ⅱ的輸入軸齒輪。證據2-2中也公開了該部分內容。
2005年10月24日,專利復審委員會將證據2-9轉送給韋國舉。2005年11月18日,韋國舉提交了意見陳述書,認為證據2-9不能破壞本專利權利要求1和2的新穎性和創造性。
2005年11月25日,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7759號決定,宣告本專利權全部無效。
在本案訴訟過程中,韋國舉認為在侵權訴訟之前曾就本專利進行專利檢索,國家知識產權局作出本專利具有創造性的結論,而專利復審委員會卻認定本專利無創造性,二者標準不統一,損害了原告的利益。對于齒和軸的聯接方式,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二者有花鍵、平鍵和制成一體(即齒輪軸)三種常用聯接方式。
上述事實有本專利授權公告說明書、第7759號決定、證據2-2、證據2-9及當事人陳述等證據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
一、關于被告是否應當采用證據2-9。
證據2-9雖然是在口頭審理后由請求人提交的,但由于證據2-9與證據2-2是同一本教科書,證據2-2是請求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的,證據2-9僅是證據2-2的不同版本,并對其復印件與原件的一致性進行了公證,證明了證據2-2的真實性,二者公開的內容相同,不屬于新的證據。故被告采用證據2-9并沒有違反法律規定。
二、關于本專利的創造性。
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判斷是否有實質性特點,關鍵在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專利的技術方案相對于已有技術是否是顯而易見的。實用新型專利的創造性應由專利復審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在現有證據的基礎上對該實用新型是否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進行評價,專利檢索報告只能作為專利權有效性的初步證據,其并不具備確定一項專利是否有效的最終法律效力,原告關于第7759號決定與檢索報告矛盾從而其結論錯誤的觀點不能成立。證據2-9的公開日期早于本專利的申請日,構成本專利的已有技術,可以用于評價本專利的創造性。
證據2-9所公開的組合式變速器技術方案中,主變速器相當于本專利的前變速器A,副變速器相當于本專利的后變速器B,主副變速器串聯而成相對于本專利“前后變速器相聯而成”。證據2-9所述“副變速器輸入軸19同時也是主變速器輸出軸”結合其圖14-8可以看出其主變速器輸出軸19向外伸出主變速器Ⅰ部位具有副變速器輸入軸齒輪18,該齒輪伸入副變速器Ⅱ中充當副變速器Ⅱ的輸入軸齒輪,因此證據2-9也公開了本專利權利要求1中所述“前變速器(A)的二軸(6)向外伸出部位制成齒輪(18),該齒輪伸入后變速器(B)內充當后變速器一軸齒輪”的技術特征。在此基礎上,為了實現更好的變速功能,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想到通過選擇齒輪的傳動比而獲得本專利權利要求1所保護的速比特大的變速裝置,因此本專利權利要求1相對于證據2-9不具有專利法意義上的創造性。至于原告所稱齒和軸的聯接方式,正如被告所述,其連接方式是公知常識,原告因此認為本專利具有創造性的主張不能成立。
本專利權利要求2從屬于權利要求1,其附加的技術特征為“用前后變速器連接板(16)用螺栓將前后變速器(A、B)聯接為一體”,證據2-9雖然未明確具體的聯接方式,但其也是一體的組合式變速器,為了將兩個需要聯接成一體的箱體固定聯接成一個整體而采用聯接板的形式并通過螺栓進行聯接,屬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常規聯接形式,無需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因此,在權利要求1不具備創造性的情況下,權利要求2相對于證據2-9同樣不具有創造性。
對于原告所主張的本專利在商業上獲得成功因而具有創造性的觀點,本院認為商業上的成功僅是進行創造性審查時考慮的因素,在本案中,原告既沒有舉證證明其商業上的業績,也沒有證明該業績是由于本專利的技術特征直接導致的,因此對于原告該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被告作出的第7759號決定審查程序合法,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本院予以維持。原告請求撤銷該決定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本院判決如下:
維持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7759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原告韋國舉負擔(已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各方當事人可于本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提交上訴狀及其副本,并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1000元,上訴于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
?
?
?
?
?
審 判 長 劉海旗
代理審判員 周云川
人民陪審員 馬曉亞
?
?
二○○六 年 十一 月 十六 日
?
?
書 記 員 喬 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裁定書(上級法院指令再審用)
2020-10-14律師事務所律師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操作規程
2020-10-14刑事自訴狀(樣式一)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復核死刑發回重審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再審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死刑案件綜合報告(死刑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單處剝奪政治權利用)
2020-10-14律師事務所函(向檢察、審判機關提交,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調查取證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代理詞(刑事)
2020-10-14抗訴(上訴)案件出庭檢察員意見書
2020-10-14扣押決定書
2020-10-14補充偵查決定書
2020-10-14糾正不當假釋裁定意見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提請抗訴報告書
2020-10-14逮捕決定書
2020-10-14擔保人保證書
2020-10-14取保候審保證書
2020-10-14×××公安局關于撤銷______號通緝令的通知
2020-10-14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