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05)一中行初字第113號
????
???? 原告RCA許可公司(RCA Thomson Licensing Corporation),住所地美利堅合眾國特拉華州新塞縣威爾明頓市奧林奇大街1209號。
???? 法定代表人哈維?D?弗里德(Harvey D. Fried),專利律師,授權代表。
???? 委托代理人吳玉和,中國專利代理(
香港)有限公司專利代理人。
???? 委托代理人王勇,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專利代理人。
???? 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9號銀谷大廈10-12層。
???? 法定代表人廖濤,副主任。
???? 委托代理人石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電學申訴處復審員。
???? 委托代理人高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行政訴訟處復審員。
???? 第三人段海,男,漢族,1955年9月24日出生,住北京市豐臺區豐臺北路30號2樓2門501號。
???? 委托代理人張金海,男,漢族,1940年11月21日出生,北京金信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職員,住北京市海淀區晴冬園2樓504號。
???? 委托代理人張彬,女,漢族,1970年8月1日出生,北京金信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職員,住北京市崇文區剛毅胡同3號。
???? 原告RCA許可公司(簡稱RCA公司)不服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于2004年6月11日做出的第6155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簡稱第6155號決定),于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于2005年1月3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通知段海作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于2005年6月30日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RC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哈維?D?弗里德和委托代理人吳玉和、王勇,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委托代理人石清、高雪,第三人段海的委托代理人張金海、張彬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第6155號決定系專利復審委員會針對段海就RCA公司所擁有的87106708.0號發明專利(簡稱本專利)所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而作出的。專利復審委員會在該決定中認定:一、關于審查文本。RCA公司于2003年10月7日提交的權利要求的修改文本不符合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以及《審查指南》的有關規定,不予接受。審查所依據的文本仍然是本專利的授權文本。二、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新穎性。權利要求1所限定的技術方案中包括以下技術特征:(1)具有電子槍的陰極射線管,該電子槍能產生三電子束并將其沿路徑導向該管的熒光屏,該電子槍有構成電子束形成區的電極及構成一主聚焦透鏡的電極;(2)在該電子槍中用以在每一電子束路徑中,在所述電子束形成區域和所述主聚焦透鏡間形成一多極透鏡的多個電極,其中每個多極透鏡都是四極透鏡,并且所述形成多極透鏡的電極含有第一四極透鏡電極和第二四極透鏡電極;(3)所述第二四極透鏡電極為所述形成主聚焦透鏡電極之一的一部分;(4)所述第一四極透鏡電極位于第二四極透鏡電極與電子束形成區域之間,并與第二四極透鏡電極靠近和相鄰。1、關于特征(1)。首先,在陰極射線管中,電子槍所產生的三束電子束必然被沿路徑導向熒光屏;另外,雖然對比文件6中沒有使用“電子束形成區”、“主聚焦透鏡”的用語,但對比文件6中的陰極10、控制電極11、加速電極系統12共同構成了電子槍的發射系統,由陰極發射的電子經控制電極、加速電極系統的作用形成電子束,因此這些電極所在區域即為電子束形成區,而后級聚束系統14則是對電子束起主要聚
焦作用的主聚焦透鏡。因此,特征(1)已被對比文件6公開。2、關于特征(2)。在對比文件6中,柵電極15、16形成在構成加速電極系統的電極和后級聚束電極系統的電極之間,并分別對應于權利要求1中的第一四極透鏡電極和第二四極透鏡電極。因此特征(2)也已被對比文件6公開。3、關于特征(3),由對比文件6的圖3可見,柵電極16與形成后級聚束系統14的電極之一形成為一體,因此成為后級聚束系統的電極之一的一部分,故特征(3)也在對比文件6中公開。4、關于特征(4)。由對比文件6的圖3可見,柵電極15位于構成加速電極系統12的電極和柵電極16之間,并與柵電極16靠近和相鄰。因此特征(4)也在對比文件6中公開。由此可見,對比文件6公開了權利要求1的全部技術特征,而且與本專利權利要求1解決的是同樣的技術問題,并能夠產生相同的技術效果。因此,與對比文件6相比,本專利權利要求1不具有新穎性。三、權利要求2-6在對比文件1和對比文件6結合的基礎上,不具備創造性。據此,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6155號決定,宣告本專利權全部無效。
???? 原告RCA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其訴稱:一、原告于2003年10月7日提交的權利要求的修改文本只是在權利要求1中增加了一項技術特征,該技術特征記載于本專利的原申請文件中,因此,該修改沒有超出原始申請的范圍,也沒有擴大原專利的保護范圍,未違反專利法第三十三條和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八條的規定。《審查指南》中關于不得增加未包含在授權的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征的規定與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不符,不應適用。被告在無效請求審查程序中,未給予原告任何意見陳述的機會,即告知原告其修改文本不予接受,且未說明理由,程序違法。二、被告認定權利要求1不具有新穎性是錯誤的。1、關于特征(1)。本專利的“電子束形成區”包括了陰極34,控制柵極36,簾柵極38和加速電極40,比通常意義上的電子束形成區增加了加速電極40。對比文件6沒有公開構成電子束形成區的電極,也沒有公開構成主聚焦透鏡的電極。2、關于特征(2)。對比文件6的陰極10、控制電極11和加速電極系統12尚不足以構成電子束形成區,故對比文件6中的柵電極15和16仍然位于電子束形成區,而本專利的第一四極透鏡電極和第二四級透鏡電極位于電子束形成區之外,因此對比文件6的上述兩柵電極與本專利中的第一四極透鏡電極和第二四級透鏡電極之間不存在對應關系。3、關于特征(3)。在對比文件6的圖3中,柵電極16與后級聚束系統14在空間上明顯隔開了一段距離,它們在功能和作用上相互之間沒有任何關系。本專利中的第二四極透鏡電極是主聚焦透鏡的一部分,對比文件6中的柵電極16并沒有構成后極聚束系統14的一部分。4、關于特征(4)。雖然對比文件6中的柵電極15位于構成加速電極系統12的電極和柵電極16之間,但是對比文件6中的柵電極15和16并不對應于本專利的第一四極透鏡電極和第二四極透鏡電極,因此,被告認定特征(4)被公開是錯誤的。綜上,由于本專利權利要求1相對于對比文件6具有實質性區別,因此具有新穎性。三、權利要求2-6的創造性。第三人在無效請求中所引用的對比文件1僅僅局限于附圖和關于附圖的譯文,而被告在評價權利要求2-6的創造性時,卻將對比文件1附圖中所沒有明確示出和直接導出的內容引入理由,違反了《審查指南》中關于提交外文證據的要求。并且,被告對于權利要求2-6的創造性評價錯誤。綜上所述,原告請求人民法院判決
撤銷第6155號決定,并判決被告重新作出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
???? 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辯稱:一、《審查指南》依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八條明確規定的修改原則之一是,一般不得增加未包含在授權的權利要求書中的技術特征。《審查指南》還進一步規定在滿足上述修改原則的前題下,修改權利要求書的具體方式一般限于權利要求的刪除/合并和技術方案的刪除。原告在無效宣告程序中對授權的權利要求書進行了修改,在權利要求1中增加了授權權利要求書中沒有記載的技術特征,不符合《審查指南》的上述規定。因此,被告在口頭審理中告知雙方當事人上述修改文本不符合有關規定。原告在口頭審理過程中存在提出質疑的機會,但其并未提出異議。二、關于權利要求1的新穎性。由本領域公知常識可知,在電子槍中,電子束形成于發射系統,而主聚焦透鏡將發射系統所形成的電子束進行需要的聚焦。在陰極射線管中使用的電子槍即為細流電子槍,而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對比文件6所公開的內容并依據其所具有的本領域公知常識即可明了其電子槍的構成結構。基于第6155號決定對對比文件6電子束形成區構成電極的分析,柵極15和16與本專利第一四極透鏡和第二四極透鏡電極是對應的。以權利要求1對第二四極透鏡的限定方式,并未體現出多極透鏡和主透鏡是否重疊,因此也不足以與對比文件6公開的技術內容截然分開。三、權利要求2-6不具備創造性。綜上所述,被告在第6155號決定中認定事實清楚,審理程序合法,
適用法律正確,原告的訴訟理由不能成立,請求人民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維持該決定。
???? 第三人段海述稱:被告在第6155號決定中對于本專利的新穎性和創造性認定完全正確,第三人據此請求人民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 本院經審理查明:
???? 本案涉及的是國家知識產權局于1999年3月3日授權公告、專利號為87106708.0、名稱為“改進的彩色顯示系統及陰極射線管”的發明專利(即本專利),其申請日為1987年9月29日,優先權日為1986年9月29日,專利權人為RCA公司。本專利授權公告的權利要求書包括6項權利要求,其中權利要求1為獨立權利要求,權利要求2-6直接或間接從屬于權利要求1。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內容如下:
???? “1.具有電子槍的陰極射線管,該電子槍能產生三電子束并將其沿路徑導向該管的熒光屏,該電子槍有構成電子束形成區的電極及構成一主聚焦透鏡的電極,其特征在于:
???? 在該電子槍中用以在每一電子束路徑中,在所述電子束形成區域和所述主聚焦透鏡間形成一多極透鏡的多個電極,其中每個多極透鏡都是四極透鏡,并且所述形成多極透鏡的電極含有第一四極透鏡電極和第二四極透鏡電極,所述第二四極透鏡電極為所述形成主聚焦透鏡電極之一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四極透鏡電極位于第二四極透鏡電極與電子束形成區域之間,并與第二四極透鏡電極靠近和相鄰。”
???? 2003年7月18日,段海以本專利不具有新穎性或創造性,違反了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為由,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并提交了6份附件,其中:
???? 附件6(即對比文件6)為日本特開昭58-192252號,其公開日是1983年11月9日。對比文件6公開了一種陰極射線管裝置,根據對比文件6的圖3、4、5及說明書譯文第1頁最后一段的表述,該陰極射線管裝置的電子槍2包括:在一水平直線上排列的三個陰極10’、10’’、10’’’,控制電極11,加速電極系統12,前級聚束電極系統13和后級聚束電極系統14。前級聚束電極系統13由沿電子束通路順序排列的平板狀的第1柵電極15和第2柵電極16構成,柵電極15與柵電極16靠近并且相鄰,柵電極16與形成后級聚束系統14的電極之一相互接觸。
???? 針對上述無效宣告請求,RCA公司于2003年10月7日提交了意見陳述書,并提交了權利要求書替換頁。修改的權利要求書在原權利要求1中加入了“并且所述多極透鏡的每一個與主聚焦透鏡足夠近,以致在所述多極透鏡和所述主聚焦透鏡之間存在靜電耦合”的技術特征。該增加的技術特征在授權權利要求中沒有記載,在原始申請說明書中有記載。
???? 在2004年5月27日舉行的口頭審理中,專利復審委員會告知雙方當事人,RCA公司于2003年10月7日提交的權利要求的修改文本不符合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以及《審查指南》的有關規定,不予接受。RCA公司對此未提出異議。段海明確無效理由是權利要求1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權利要求2-6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其中用附件6作為最接近的對比文件,用于評價權利要求1的新穎性、創造性,用附件6結合附件1評價權利要求2-6的創造性,放棄使用附件2-5。
???? 2004年6月11日,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6155號決定。
???? 以上事實有本專利授權公告說明書、第6155號決定、對比文件6及其譯文以及當事人陳述等證據在案佐證。
???? 本院認為:
???? 一、關于原告于無效審查程序中提交的權利要求的修改文本是否應予接受。
???? 專利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申請人可以對其專利申請文件進行修改,但是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因此,該項關于修改的規定系針對申請階段,而非無效宣告程序,不應適用于本案。
????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八條規定,在無效宣告請求的審查過程中,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專利權人可以修改其權利要求書,但是不得擴大原專利的保護范圍。《審查指南》對于無效宣告程序中專利文件的修改規定了4項原則,其中的一項原則是一般不得增加未包含在授權的權利要求書中的技術特征。《審查指南》是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具體化,是專利復審委員會依法行政的依據和標準。上述《審查指南》的規定和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八條的規定確有不同,但《審查指南》上述規定的目的是為了維持已授權專利保護范圍的穩定性,增加社會公眾對于專利權人可能對權利要求進行修改的內容的可預見性。如果任由專利權人添加未包含在授權權利要求書中的技術特征,勢必會導致已授權專利保護范圍的混亂,損害公眾利益。因此,《審查指南》的上述規定并不違反專利法實施細則的立法本意,可以作為本院審理本案的參照。
???? 原告修改的權利要求書在原權利要求1中加入了“并且所述多極透鏡的每一個與主聚焦透鏡足夠近,以至在所述多極透鏡和所述主聚焦透鏡之間存在靜電耦合”的技術特征,該特征并未包含在授權的權利要求中,不符合《審查指南》的規定,因此,被告對原告提交的權利要求的修改文本不予接受是正確的,本院予以支持。
???? 原告在被告知其修改文本不予接受后,并未提出異議,被告沒有進行解釋并主動要求原告就此另行陳述意見的必要,故被告并不存在原告主張的程序違法行為,原告的主張缺乏事實和法律根據,本院不予支持。
???? 二、關于本專利權利要求1是否具備新穎性。
???? 1、關于特征(1)。原告主張,對比文件6沒有公開構成電子束形成區的電極,也沒有公開構成主聚焦透鏡的電極。對此,本院認為,由于陰極發射的電子經控制電極、加速電極系統的作用即可形成電子束,故對比文件6中所公開的陰極10、控制電極11、加速電極系統12共同構成了電子槍的發射系統,因此這些電極所在區域即為電子束形成區。雖然原告主張本專利電子束形成區與對比文件6不同,但是本專利權利要求1中并未對電子束形成區的具體構成加以描述,其限定的電子束形成區屬于上位概念,被告認定對比文件6中的陰極10、控制電極11、加速電極系統12所在區域即為電子束形成區并無不當,本院予以支持。此外,對比文件6公開的后級聚束系統14對電子束起主要聚焦作用,對應于本專利的主聚焦透鏡。因此,對比文件6公開了構成電子束形成區的電極和構成主聚焦透鏡的電極。原告關于對比文件6未公開特征(1)的理由不能成立。
???? 2、關于特征(2)。原告主張對比文件6中的柵電極15和16仍然位于電子束形成區,而本專利的第一四極透鏡電極和第二四極透鏡電極位于電子束形成區之外,因此對比文件6的上述兩柵電極與本專利中的第一四極透鏡電極和第二四極透鏡電極之間不存在對應關系。對此,本院認為,如上所述,由于本專利并未限定電子束形成區的構成,而對比文件6中所公開的陰極10、控制電極11、加速電極系統12構成了電子束形成區,則對比文件6公開的柵電極15和16亦位于電子束形成區和主聚焦透鏡之間,與本專利中的第一四極透鏡電極和第二四極透鏡電極之間存在對應關系。因此,被告認定特征(2)為對比文件6公開具備事實依據,本院予以支持。
???? 3、關于特征(3)。原告主張對比文件6的柵電極16并沒有構成后極聚束系統14的一部分,而本專利中的第二四極透鏡電極是主聚焦透鏡電極之一的一部分。對此,本院認為,需要對本專利權利要求1中第二四極透鏡與主聚焦透鏡電極之一的關系以及對比文件6所反映出來的柵電極16與形成后級聚束系統14的電極之一的關系進行綜合考慮。首先,本專利明確限定第二四極透鏡電極是形成主聚焦透鏡電極之一的一部分,則第二四極透鏡電極與主聚焦透鏡電極之一之間的關系應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由對比文件6圖3可見,雖然柵電極16與形成后級聚束系統14的電極之一相互接觸,但二者為相互獨立的電極,并不屬于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對比文件6中也沒有關于柵電極16是后級聚束系統的電極之一的一部分的文字記載,因此,被告認定柵電極16為后級聚束系統14的電極之一的一部分沒有事實根據,其關于對比文件6公開了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特征(3)的認定錯誤。
???? 4、關于特征(4)。原告主張由于對比文件6中的柵電極15和16并不對應于本專利的第一四極透鏡電極和第二四極透鏡電極,因此,被告認定特征(4)被公開是錯誤的。對此,本院認為,如上所述,對比文件6公開的柵電極15和16對應于本專利的第一四極透鏡電極和第二四極透鏡電極,柵電極15位于柵電極16和電子束形成區之間,并且與柵電極16靠近和相鄰,因此,被告認定對比文件6公開了特征(4)并無不當。
???? 綜上,由于對比文件6并未公開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特征(3),故被告認定本專利權利要求1相對于對比文件6不具備新穎性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由于第三人提出了本專利權利要求1不具備創造性的無效理由,被告應當在權利要求1具備新穎性的基礎上,對該權利要求的創造性繼續進行審理。
???? 三、關于權利要求2-6的創造性。
???? 由于被告關于權利要求1不具備新穎性的認定錯誤,因而其在此基礎上對權利要求2-6進行創造性評價,亦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因此,被告應當在對權利要求1的創造性進行評價的基礎上對權利要求2-6的創造性重新作出認定。
???? 綜上所述,被告作出的第6155號決定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應予撤銷。原告請求撤銷該決定的部分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被告應當對本專利權利要求1-6的創造性重新進行審查,并作出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1目、第2目之規定,本院判決如下:
???? 一、撤銷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6155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
???? 二、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就第87106708.0號“改進的彩色顯示系統及陰極射線管”的發明專利權重新作出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
????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負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7日內交納)。
???? 如不服本判決,原告RCA許可公司可于本判決送達之日起30日內,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和第三人段海可于本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提交
上訴狀及其副本,并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1000元(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黃樓支行;戶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帳號:144537-48),上訴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
????
????
????
????
????
????
????
????
???? 審 判 長 姜 穎
???? 代理審判員 儀 軍
???? 代理審判員 趙 明
????
????
????
???? 二 ○ ○ 六 年 一 月 十 日
????
????
???? 書 記 員 佟 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