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05)渝一中行終字第13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重慶市江北區長黃電器廠(下稱長黃廠),住所地重慶市江北區五里店河嘴社。
法定代表人楊忠碧,廠長。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重慶市江北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下稱江北區社保局),住所地重慶市江北區建新東路54號白云大廈8樓。
法定代表人李義龍,局長。
委托代理人劉璋池,男,該局干部。
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趙方元,男,漢族,1966年12月22日出生,住重慶市綦江縣東溪鎮三鎮村5社。
委托代理人劉奎,重慶陽光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上訴人長黃廠因工傷性質認定一案,不服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法院(2004)江行初字第129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審理查明,2004年2月21日下午4時許,第三人在原告單位操作沖床時,被沖床壓傷右手拇指。經重慶長安醫院診斷為:右手拇指末節指骨缺失。同年5月9日,第三人認為其與原告建立了事實勞動關系,在上班時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傷屬于工傷,申請被告對其受傷性質予以確認。同時提供了醫院的病歷材料和胡志廷的證人證言。被告受理第三人的申請后,將第三人申請工傷性質認定的事實告知原告,并對原告單位車間主任黃明學進行了調查,證實第三人在原告生產區域內受傷屬實。隨后,原告以單位的名義提交了一份關于第三人不是其單位職工的說明。同年7月14日,被告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9條第2款關于職工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認為不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的規定,以原告提供的證據不能證明第三人不是原告單位職工為由,作出江勞社傷險認決字[2004]第120號《勞動和社會保險工傷認定書》,認定第三人受傷性質屬于工傷。原告不服,向重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復議,同年8月31日,重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作出渝勞社復決字(2004)112號行政復議決定書,維持了原認定。
庭審中,劉子萬以原告方證人的身份出庭作證時稱,其在原告代理人所作出的調查筆錄中的陳述是真實的,且未同意第三人到原告單位工作。
原審法院認為,被告系縣級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保險工作。受理第三人工傷性質認定申請并進行審查,是法律賦予被告的職責。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9條第2款關于職工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的規定,第三人認為其受傷是工傷,原告認為不是工傷,原告應當負舉證責任。但原告在被告作出工傷性質認定期間未能舉證證明其主張成立,被告由此推定其主張不成立,并依據該條例的上述規定和原告舉證不能的事實,推定第三人與原告有勞動關系,第三人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傷屬于工傷,符合該行政法規規定的精神,是合法的。原告在訴訟中舉示的證據,因超過舉證期限,不能作為本案定案依據,不予采信。故原告關于第三人與其無勞動關系,不是其單位職工,第三人受傷不是工傷的理由不能成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維持重慶市江北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江勞傷險認決字[2004]第120號《勞動和社會保險工傷認定書》。
上訴人長黃廠不服判決提起上訴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其理由如下,1、趙方元申請工傷認定后,上訴人即派車間主任等三人向江北區社保局說明情況不認識趙方元,其不是廠里的人,不屬于工作中受傷。而江北區社保局聽不進去,偏聽偏信,推定其屬工傷性質。2、事實是趙方元是來車間看望其內侄時受好奇心驅使搬弄沖床時受的傷。上訴人在一審時舉示的七項證據足以證明應當依法采信。3、《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規定了被告舉證的時間,而法律并沒有規定原告的舉證時間,一審判決中認定上訴人所舉證據因超過舉證期限,不予采信,是錯誤的。為此,請求依法撤銷原判,予以改判。
被上訴人江北區社保局在二審中提供書面答辯稱,趙方元是經人介紹并經廠長同意后進廠上沖床受傷的,故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要求二審法院維持原判,駁回上訴。
第三人趙方元在二審中未提供書面答辯。
原審被告向原審法院提交的證據有,1、第三人工傷認定申請書、病歷。2、胡志廷關于第三人在原告單位因工受傷的情況說明。3、證人陳獻容、羅德遠就第三人在原告單位操作沖床時受傷事實的證言。4、證人黃明學到醫院看望第三人證言。5、原告提交的說明材料。6、《工傷保險條例》。
原審原告向原審法院提交的證據有,1、原告單位2004年1、2月份的工資表,其中沒有第三人的名字。2、原告單位人事檔案。其中沒有第三人的名字。3、原告代理人對原告單位法定代表人楊忠碧、副廠長賀德芳、車間主任黃明學所作出的調查筆錄。4、原告代理人對原告單位副廠長劉子萬的調查筆錄。
原審法院經庭審質證,對被告提交的證據作如下確認,1、對被告舉示的第一份證據證明第三人申請工傷性質認定的事實予以確認。2、被告舉示的其他證據證明第三人受傷的時間、地點及受傷的事實與第三人受傷后醫院的病歷記載相互印證,符合客觀事實,予以確認。3、被告舉示的第二份證據證明第三人經原告單位副廠長劉子萬同意,以原告單位職工的身份操作沖床的內容,因缺乏相關證據印證,不予確認。
原審法院對原告舉示的證據認為,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9條第2款關于職工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認為不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的規定,原告提供證據的期間應當限定在被告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至作出工傷認定之日止。原告在訴訟中提供的證據,因超過提供證據的期限,不予采信。
上述證據已隨案移送本院,經審查,本院對證據的分析認定與一審法院的分析認定一致,本院查明的事實與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無異。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江北區社保局依法具有對其轄區內工傷性質認定的法定職責。其受理第三人趙方元的工傷認定申請后根據醫院病歷、胡志廷、黃明學、陳樹容等證人的調查筆錄,作出江勞社傷險認決字[2004]第120號工傷認定書,認定趙方元受傷的性質屬于工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上訴人長黃廠在行政程序中未舉示證據,即放棄了舉證權利,而在行政訴訟程序中舉示的證據又因證人都是其單位職工,與上訴人有利害關系,不具有證據效力。在行政訴訟中,主要是由行政機關對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故上訴人長黃廠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主張。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受理費100元,其他訴訟費500元,合計600元,由上訴人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曾 平
審 判 員 陳 波
審 判 員 鄧 莉
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書 記 員 蒲險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裁定書(宣告破產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假釋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準許調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法醫技術鑒定委托書(委托法醫鑒定用)
2020-10-14補充材料函(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取保候審執行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取保候審申請書(樣式二)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撤回抗訴決定書(送達受理抗訴的人民法院)
2020-10-14批準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通知書
2020-10-14不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終止審查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逮捕證
2020-10-14×××公安局鑒定結論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關于撤銷______號通緝令的通知
2020-10-14死亡通知書
2020-10-14刑事偵查卷宗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予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予批準逮捕案件補充偵查提綱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