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05)一中行初字第997號
????
???? 原告曼夫瑞德?阿諾?阿爾富雷德?魯波克(MANFRED ARNO ALFRED LUPKE),住所地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肯考德區麥克萊瑞街10號。
???? 委托代理人徐申民,
上海市華誠
律師事務所律師。
???? 委托代理人孫敬國,上海市華誠律師事務所專利代理人。
???? 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9號銀谷大廈10~12層。
???? 法定代表人廖濤,副主任。
???? 委托代理人侯秋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電學申訴處審查員。
???? 委托代理人柴愛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行政訴訟處審查員。
???? 第三人
無錫華光塑膠工程有限公司,住所地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洛社312國道旁。
???? 法定代表人許嘉明,董事長。
???? 原告曼夫瑞德?阿諾?阿爾富雷德?魯波克(簡稱魯波克)不服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于2005年6月10日作出的第7282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簡稱第7282號決定),于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于2005年9月26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通知無錫華光塑膠工程有限公司(簡稱華光公司)作為第三人參加本案訴訟,于2005年11月29日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魯波克的委托代理人徐申民、孫敬國,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委托代理人侯秋霞、柴愛軍到庭參加了訴訟。經合法傳喚,第三人華光公司書面表示不參加庭審,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第7282號決定系專利復審委員會針對華光公司和上海金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簡稱金緯公司)就魯波克所擁有的名稱為“具有分離的模塊的移動模”的發明專利(簡稱本專利)所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而作出的。專利復審委員會在該決定中認定:
???? 1、 關于專利法第三十三條
???? 原告魯波克將原始中文文本的權利要求1中的“一環形導軌”修改為“至少一個環形導軌”,經審查,本專利的原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只記載了導軌數為一個或兩個的技術方案,沒有記載移動模裝置中導軌數為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技術方案,也沒有“至少一個環形導軌”這樣的描述,要讓移動模裝置有效、平穩地運行,必須使配合使用的模塊平滑地嵌合成模制通道以及將模制通道平滑地拆分成模塊,而且在模制過程中使模塊緊密配合,組成模制通道的模塊組越多,即所使用的導軌越多,平滑地嵌合和拆分模塊以及模塊的緊密配合就越難實現,故本領域技術人員從本專利的原始文本中不能毫無疑義地導出權利要求1導軌數目為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技術方案,而“至少一個”包括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技術方案,因此權利要求1中的“至少一個環形導軌”修改超出原始文本的范圍,不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
???? 從屬權利要求2、3和8直接或間接引用了權利要求1,故權利要求2、3和8的技術方案也存在修改超出原始文本范圍的缺陷,權利要求2、3和8也不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
???? 從屬權利要求4也間接引用了權利要求1,權利要求4中已經將至少一個導軌限定成兩個導軌的情形,因此權利要求4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其從屬權利要求5-7也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
???? 2、 關于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第二款
???? 本專利發明目的是使模塊進行變速運動,減少在軌道上的模塊數目,降低成本。獨立權利要求1的技術方案中沒有記載如何使模塊進行變速運動的具體手段,而是記載了模塊進行變速運動的具體效果“所述螺旋桿裝置用于所述模塊部分的加速和分離,并在把所述模塊部分返回至所述第一驅動部分之前,將其減速并相互并排地重新組合”,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螺桿輸送模塊的方式是將模塊勻速推進,上述特征中所述的模塊加速分離和減速組合并不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無法從現有技術中獲知實現上述功能的技術手段,故本專利實現上述功能的具體的技術手段―在回行路徑上的螺桿螺距從小到大和從大到小變化(簡述)是獨立權利要求1的必要技術特征。在此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無法根據獨立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技術方案解決本發明的技術問題,獨立權利要求1缺少必要技術特征,不符合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
???? 權利要求2、8分別從屬于權利要求1,在權利要求1被宣告無效的情況下,它們同樣沒有記載上述必要技術特征,因此不符合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應予無效。同理,從屬于權利要求2的權利要求3在權利要求2被宣告無效的情況下,也將因不符合該條款被宣告無效。
???? 3、 關于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
???? 本專利說明書第2-4頁描述了實現有兩個導軌的移動模裝置的技術手段,說明書附圖1給出了有兩個導軌的移動模裝置的平面圖,圖2給出了有兩個導軌的移動模裝置的軌道立體圖,圖3和圖4分別給出了兩個導軌上下設置和水平設置的情形,故說明書的文字部分和附圖部分已經對權利要求4-7的移動模中有兩個導軌的技術方案作出了清楚、完整的說明,根據說明書所記載的上述內容本領域技術人員能非常清楚地理解權利要求4-7的技術方案,并且不需要花費創造性的勞動就能夠再現上述技術方案,解決其技術問題,并且產生預期的技術效果,因此說明書的內容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的要求。
???? 4、 關于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四款
???? 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說明書記載的內容,可以將本專利權利要求4-7的技術方案在產業上制造,并且能夠得到在移動模裝置中減少模塊數目的積極效果,從而能夠解決本發明的技術問題,因此本專利權利要求4-7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四款的規定。
???? 5、 關于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
???? 相對于對比文件FR2210022A和EP0270694A,本專利權利要求4的技術方案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非顯而易見的,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的特點,并且權利要求4的技術方案取得了減少模塊降低成本的有益效果,具有顯著的進步,因此對比文件FR2210022A和EP0270694A相結合不能破壞權利要求4的創造性。
???? 權利要求5是權利要求4的從屬權利要求,權利要求6和7是權利要求5的從屬權利要求,分別用附加技術特征對技術方案作出了進一步限定,因此對比文件FR2210022A和EP0270694A相結合同樣不能破壞本專利權利要求5-7的技術方案的創造性。
???? 專利復審委員會認定金緯公司提出的無效理由及事實均不成立。
???? 基于上述理由,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7282號決定,宣告本專利權利要求1-3和8無效,維持本專利權利要求4-7有效。
???? 原告魯波克不服第7282號決定,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其訴稱:一、修改的權利要求書沒有超出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1、本專利的原始文本具有“一個以上導軌”的提示。2、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從本專利的原始文本的一個和兩個導軌得出三個以上的導軌。二、權利要求1中已經包含了能夠實現本發明目的的必要技術特征―螺旋桿裝置。從說明書得知,螺旋桿裝置就是現有技術中的“變螺距的螺旋桿裝置”,本專利是將現有技術的變螺距的螺旋桿進行簡單組合應用于本專利的螺旋桿上的加速分離區段和減速重組區段,因此沒有必要將沒作改進的變距螺旋桿的內部結構加到權利要求1中去。綜上,原告認為被告在作出的第7282號決定中,認定事實有誤、
適用法律不當,請求人民法院
撤銷第7282號決定。
???? 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辯稱:一、關于專利法第三十三條。在說明書中“上述大部分說明涉及多導軌?!敝暗牟糠侄际窃诿枋鲇袃蓚€導軌的移動模的技術方案,并且整個說明書中沒有提到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導軌的移動模,通過說明書中的內容可以將“多導軌?!崩斫獬捎小皟蓚€”導軌的移動模。使用的導軌越多,平滑地嵌合和拆分模塊以及模塊的緊密配合就越難實現,本領域技術人員從本專利的原始文本的“導軌數為一個或兩個的技術方案”不能毫無疑義地導出權利要求1導軌數目為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技術方案,因此權利要求1中的“至少一個環形導軌”修改超出原始文本的范圍。至于原告所聲稱在一般情況下導軌數與本專利的實施無關,被告認為導軌是本專利移動模的重要組成部分,導軌數不同必然引起移動模結構的不同。二、關于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第二款。在權利要求1中并沒有螺旋桿裝置就是現有技術中的變螺距的螺旋桿裝置的記載,本領域技術人員無法從現有技術中獲知實現權利要求1中的“模塊加速分離和減速組合”功能性特征,故本專利實現上述功能的具體的技術手段―在回行路徑上的螺旋桿螺距從小到大和從大到小變化(簡述)是權利要求1的必要技術特征。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功能性特征并不是權利要求1的必要技術特征,原因是:(1)在本專利的說明書中,除了記載了通過使用螺桿螺距從小到大和從大到小變化這一特定的方式來實現模塊加速分離和減速組合外,沒有記載
其它能夠實現上述功能的技術手段;(2)本領域技術人員閱讀說明書的內容后不能想到其它能實現上述功能的技術手段;(3)在原告所有的陳述中,原告也沒有再舉出實現上述功能的技術手段,這也說明了這一事實。原告在只完成了使用變螺距螺桿這一種方式、且在本專利的基礎上只能使用該方式來完成本發明的情況下,卻使用功能性的限定來替代具體的技術特征,這是不允許的。綜上所述,專利復審委員會的第7282號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理程序合法,原告的訴訟理由不能成立,請求人民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維持該決定。
???? 第三人在法定答辯期內未提交書面陳述意見。
???? 本院經審理查明:
???? 第7282號決定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簡稱專利局)于2000年10月25日授權公告的、名稱為“具有分離的模塊的移動?!钡牡?5192937.2號發明專利(即本專利),其申請日為1995年4月20日,優先權日為1994年5月6日,專利權人為曼夫瑞德?A?A?魯波克。本專利授權公告的權利要求如下:
???? “1.一種移動模,它具有繞至少一個環形導軌(1,2)被驅動的模塊部分(3),所述模具有一個驅動系統,該驅動系統包括一個第一驅動部分(S),該第一驅動部分(S)驅動處于相互鄰接位置的所述模塊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部分把所述模塊部分驅動至所述驅動系統的包括螺旋桿裝置(7)的第二驅動部分,所述螺旋桿裝置用于所述模塊部分的加速和分離,并在把所述模塊部分返回至所述第一驅動部分之前,將其減速并相互并排地重新組合。
????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塊部分(3)沿所述環形導軌(1,2)無停頓地運動。
????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動模,其特征在于:隨著所述模塊部分被所述第一驅動部分(S)驅動到所述螺旋桿裝置(7)上,由所述模塊部分使所述螺旋桿裝置(7)旋轉。
????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移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塊部分(3)包括第一組模塊部分(3)和第二組模塊部分(3),所述至少一個環形導軌包括其上安裝有所述第一組模塊部分的第一環形導軌(1)和其上安裝有所述第二組模塊部分的第二環形導軌(2),所述第一驅動部分(S)驅動所述模塊部分,形成一個模制通道(5),在該模制通道中,所述第一組模塊部分與所述第二組模塊部分會合,所述第一和第二導軌中的每一個導軌均包括一個遠離所述模制通道的回行路徑,所述第一和第二導軌中的每一個導軌的所述回行路徑設有所述螺旋桿裝置(7),所述螺旋桿裝置(7)具有一個上游端部(9)、一個下游端部(11)和一個位于所述螺旋桿裝置的所述上游端部和所述下游端部之間的長桿體部分,所述螺旋桿裝置可旋轉并具有一個沿著它布置的螺旋齒(13),為沿所述螺旋桿裝置的長度方向導引所述模塊部分,所述螺旋齒在所述螺旋桿裝置的所述上游端部(9)和所述下游端部(11)處具有相匹配的螺距較小的螺旋纏繞,而在所述螺旋桿裝置的所述長桿體部分上具有螺距較大的螺旋纏繞,所述螺旋齒還具有導向裝置(4,4A)。
????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移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桿裝置(7)包括沿所述第一導軌的所述回行路徑的第一組相互分開的相配螺旋桿和沿所述第二導軌的所述回行路徑的第二組相互分開的相配螺旋桿,所述第一組螺旋桿與所述第二組螺旋桿相匹配。
????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移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桿位于所述模制通道之上和之下。
????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移動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導軌中的所述模塊部分(3a)水平地移至所述模制通道(5a)及水平地從所述模制通道(5a)移開。
????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塊部分(3b)全部安裝在一個單一導軌上。”
???? 針對本專利權, 華光公司于2004年6月3日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其理由是本專利權利要求1-8不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三、四款,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第二款和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三、四款規定。華光公司論述創造性問題所依據的現有技術是本專利授權文本背景技術部分中引用EP0270694A和FR2210022A的文字部分。
???? 針對本專利權,金緯公司于2004年12月1日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其理由是本專利權利要求1-8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其提交了美國專利US3881851和德國專利DE2740921A作為證據。
???? 在2005年3月1日的口頭審理過程中,華光公司明確了無效請求的理由和范圍,認為權利要求1-8不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第二十六條第三款和第二十二條第三、四款的規定,權利要求1-3和8不符合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放棄了權利要求1-8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和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無效理由;金緯公司認為美國專利US3881851公開了一種勻速移動模塊的裝置,雖然其中沒有使用到變距螺桿,但變距螺桿是一種常見的技術,德國專利DE2740921A公開了可以應用于模具的變距螺桿。
???? 基于上述事實,專利復審委員會經審查作出第7282號決定,宣告本專利權利要求1-3和8無效,維持本專利權利要求4-7有效。在該決定中,專利復審委員會駁回了金緯公司的無效理由。
???? 在本案行政訴訟程序中,被告提交的證據1為本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即原始中文文本),其權利要求1和2內容如下:
???? 1.一種移動模,它具有繞一環形導軌被驅動的模塊部分,所述模具有一個驅動系統,該驅動系統包括一個第一驅動部分,該第一驅動部分把處于相互鄰接位置的模塊部分,驅動至所述驅動系統的第二驅動部分,所述第二驅動部分用于所述模塊部分的加速和分離,并在把所述模塊部分返回至所述第一驅動部分之前,將其減速并相互并排地重新組合。
????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裝在一個第一環形導軌上的第一組模塊部分和安裝在一個第二環形導軌上的第二組模塊部分,所述模具有一個模制通道,在該模制通道中,所述第一組模塊部分與所述第二組模塊部分會合,所述第一和第二導軌中的每一個導軌均包括一個遠離所述模制通道的回行路徑,所述第一和第二導軌中的每一個導軌的所述回行路徑設有至少一個螺旋桿,所述螺旋桿具有一個上游端部、一個下游端部和一個位于所述螺旋桿的所述上游端部和所述下游端部之間的長桿體部分,所述螺旋桿具有一個沿著它布置的螺旋齒,所述螺旋齒在所述螺旋桿的所述上游端部和所述下游端部處具有相匹配的螺距較小的螺旋纏繞,而在所述螺旋桿的所述長桿體部分上具有螺距較大的螺旋纏繞。
???? 其說明書中載明:本發明提供一種移動模,按照本發明制造的模式用較少的模塊部分,與現有技術的沿模的整周使用并排模塊部分的同樣長度的模相比,可大量降低成本。在模塊部分經過下游的鏈輪S1并繞過其各自的模制環的拐角后,它們沿環的回行路徑移動。此回行路徑為沿上環的上邊界和沿下環的下邊界。各回行路徑設有驅動系統的呈一對螺旋桿7形式的另外部分,上述一對螺旋桿7分別位于移動模的上環和下環位置處。在螺旋桿的上游端上螺旋齒的螺距從較小到較大的纏繞變化與在螺旋桿的下游端上螺旋齒的螺距從較大到較小的纏繞變化相對應是絕對必要的。螺旋齒纏繞的開始部分使模塊部分初始加速,隨著模塊部分到達螺旋齒的更寬螺距的螺旋纏繞部分,模塊部分以比由螺旋桿所攜帶的其它模塊部分均大得多的速度移過螺旋桿。因此,在相反方向移動穿過模制通道的模塊部分以比移過螺旋桿的模塊部分低得多的速度移動。在本發明中,至少沿各環的回行路徑在模塊部分之間存在相當大的間距。在圖4中,沿模環的環形路徑加速和分離模塊部分的思路同樣適用于環在水平方向回轉的模。盡管上述大部分說明涉及多導軌模,但由圖5可以清楚地看出,相同的思路亦適用于單一導軌的移動模。說明書附圖公開了一個和兩個導軌的移動模。
???? 在2005年11月29日庭審過程中,原告提交了本專利的原始英文文本修改前后的權利要求書。原告在庭審中述稱,本專利的原始英文文本的權利要求1的“an endless track”中的冠詞“an”不是特指“一個”,而是泛指“一類”。本專利的原始中文文本的權利要求1的“一環形導軌”中的“一”相當于泛指,而非數量概念。將權利要求1中的“一環形導軌”修改為“至少一個環形導軌”并沒有超出原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被告辯稱,“an”通常是“一個”的含義,原始中文文本的權利要求1的“一環形導軌”中的“一”相當于“一個”。雙方當事人均未對上述原始中文文本有異議,被告認可變距螺旋桿是常見的技術方式。
???? 以上事實有本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和本專利授權公告說明書、第7282號決定、本專利的原始英文文本修改前后的權利要求書、當事人在無效審查程序中的意見陳述書和當事人陳述等證據在案佐證。
???? 本院認為:
???? 一、關于權利要求1的修改是否超出原始文本的范圍
???? 專利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申請人可以對其專利申請文件進行修改,但是,對發明專利申請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
???? 首先,原始中文文本將原始英文文本權利要求1中“an endless track”翻譯成“一環形導軌”,“an”可表示數量“一個”,也可泛指“一種”、“一類”等。雙方當事人均未對上述中文譯文有異議,而原始中文文本權利要求1中“一環形導軌”只能理解為“一個環形導軌”的含義。因此,“至少一個環形導軌”和“一環形導軌”的含義并不完全相同,原告關于“至少一個導軌”和“一導軌”范圍相同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另外,在本專利的原始說明書中“上述大部分說明涉及多導軌?!敝暗牟糠侄际巧婕半p導軌模的實施例,并且整個說明書沒有記載三個或三個以上導軌模的實施例,根據上下文,將“多導軌?!崩斫鉃椤皟蓚€導軌?!陛^為恰當。
???? 其次,判斷權利要求1修改是否超范圍的關鍵在于修改的內容能否從原申請公開的信息中直接地、毫無疑義地導出。本專利原始文本是通過“螺旋桿裝置”使模塊加速分離、減速重新組合,以實現減少模塊數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根據說明書中單導軌模和雙導軌模的實施例,本專利原始文本對移動模的改進只涉及移動模中各個環形導軌本身的改進,即在各個環形導軌的自身回行路徑上設置對模塊進行加減速的螺旋桿裝置,不涉及模塊的結構、精度和工藝的改進,也不涉及如何對模具中模塊分組和由此導致相應導軌數變化的改進,即平滑地嵌合和拆分模塊以及模塊的緊密配合并非本專利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一導軌中實施這種改進不會影響另一導軌的結構和設置。從本專利原始說明書單、雙導軌模實施例中可以毫無疑義的得出本專利也同樣適用三個以上導軌的技術方案。因此“至少一個環形導軌”的修改沒有超出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該修改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被告關于本領域技術人員從本專利的原始文本的“導軌數為一個或兩個的技術方案”不能毫無疑義地導出權利要求1“導軌數目為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技術方案”的認定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 從屬權利要求2、3和8直接或間接引用了權利要求1,故權利要求2、3和8的技術方案亦不存在修改超出原始文本范圍的缺陷,權利要求2、3和8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
???? 二、關于權利要求1是否缺少必要技術特征
????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獨立權利要求應當從整體上反映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記載解決技術問題的必要技術特征。
???? 本專利說明書中載明,在本專利移動模的回行路徑上設置螺旋桿裝置,就能在環形導軌的回行路徑上使模塊加速越過因省略模塊而造成的路徑差,使模塊在到達模制通道之前能相互接續起來,從而實現減少模塊數量、降低成本的發明目的。本專利權利要求1中特征部分使用了功能性的技術特征,即所述螺旋桿裝置用于所述模塊部分的加速和分離,并在把所述模塊部分返回至所述第一驅動部分之前,將其減速并相互并排地重新組合。雙方爭議的焦點在于是否必須將功能性特征所包含的具體結構特征―作為螺旋桿裝置的螺旋桿的螺距從小到大和從大到小變化寫入權利要求1中。首先,作為加速用的螺距從小到大變化的變螺距的螺旋桿、作為減速用的螺距從大到小變化的變螺距的螺旋桿以及等速用的等螺距的螺旋桿都是公知的現有技術,被告在庭審中也認可變螺距螺旋桿是常見的技術方式。其次,本專利是將上述公知的現有技術的變距和等距螺旋桿進行組合運用,而沒有對變距螺旋桿的內部結構作任何改進。從本專利說明書及附圖2可知,本專利螺旋桿兩端部分是由變距螺旋桿構成,中間部分是由等距螺旋桿構成,由此可知,本專利螺旋桿是將公知的現有技術的螺旋桿進行組合而獲得的裝置。本院認為,對于上述簡單組合而成的螺旋桿裝置,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權利要求1中功能性特征的教導很容易想到實現上述功能性特征的具體技術手段,即在回行路徑上的螺旋桿螺距從小到大和從大到小變化這一具體結構特征。被告關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無法從現有技術中獲知實現權利要求1中的“模塊加速分離和減速組合”的功能性特征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根據《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第3.2.1節中的規定,被告關于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功能性特征并不是必要技術特征的三點主張僅僅是判斷權利要求是否得到說明書支持的理由,而不是判斷權利要求是否缺少必要技術特征的理由,故被告不能據此得出權利要求1缺少必要技術特征的結論,因而被告的上述主張缺乏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 綜上,由于被告作出的第7282號決定中關于本專利權利要求1-3,8不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和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的認定錯誤,原告請求撤銷該決定的理由正確,本院予以支持。鑒于第三人華光公司針對權利要求1-3、8還提出了其它無效理由,被告應當在針對這些理由進行進一步審查的基礎上,重新作出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2目之規定,本院判決如下:
???? 一、撤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7282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
????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就第95192937.2號“具有分離的模塊的移動模”的發明專利權重新作出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
????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負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7日內交納)。
???? 如不服本判決,原告曼夫瑞德?阿諾?阿爾富雷德?魯波克可于本判決送達之日起30日內,其他當事人可于本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提交
上訴狀及其副本,并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1000元(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黃樓支行,戶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帳號:144537-48),上訴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
????
???? 審 判 長 姜 穎
???? 代理審判員 江建中
???? 人民陪審員 陳 源
????
????
???? 二 ○ ○ 六 年 一 月 九 日
????
???? 書 記 員 朱 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