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06)一中行初字第327號
????
????
???? 原告于彥奎,男,漢族,1940年10月26日出生,
濟南環保陶瓷除塵技術研究所所長,住
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機床二廠北村31號-2。
???? 委托代理人鄧金山,男,漢族,1962年7月11日出生,濟南環保陶瓷除塵技術研究所職員,住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北園大街607號1號樓1單元101號。
???? 委托代理人苗峻,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專利代理人。
???? 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9號銀谷大廈10-12層。
???? 法定代表人廖濤,副主任。
???? 委托代理人崔國振,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審查員。
???? 委托代理人柴愛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審查員。
???? 第三人山東煤礦
萊蕪機械廠,住所地山東省萊蕪市鳳城西大街329號。
???? 法定代表人張廷玉,廠長。
???? 委托代理人張建峰,男,漢族,1975年3月1日出生,山東煤礦萊蕪機械廠企業規劃發展部職員,住山東省萊蕪市公安局萊城分局楊莊派出所宿舍4號。
???? 委托代理人岳潤海,男,漢族,1962年10月12日出生,山東煤礦萊蕪機械廠冶金室主任,住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鳳城西大街329號院內。
???? 原告于彥奎不服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于2005年12月9日作出的第7798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簡稱第7798號決定),于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于2006 年2 月23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通知山東煤礦萊蕪機械廠(簡稱萊蕪機械廠)作為本案的第三人參加訴訟,于2006 年4月28日對本案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于彥奎及其委托代理人鄧金山、苗峻,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委托代理人崔國振、柴愛軍,第三人萊蕪機械廠的委托代理人張建峰、岳潤海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第7798號決定系專利復審委員會針對萊蕪機械廠就于彥奎擁有的名稱為“干熄焦除塵設備”的實用新型專利(簡稱本專利)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做出的。專利復審委員會在該決定中認定:
???? 關于權利要求1和權利要求2的關系。根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05)高行終字第136號行政判決(簡稱高行終字第136號判決)中對本專利權利要求1、2技術方案的認定,我委認為:權利要求1中“干熄焦除塵設備”的結構為三個部分,而權利要求2中“干熄焦除塵設備”的結構為一體,因此權利要求2只是權利要求1形式上從屬權利要求,實質上是獨立權利要求,其技術方案實質上為:一種干熄焦除塵設備,包括至少一個帶有旋風子(18)、直管(16)及螺旋導向機構(17)的除塵單元,螺旋導向機構、直管、旋風子三部分制為一體。
???? 關于權利要求2的新穎性。根據已生效的高行終字第136號判決的要求,對本專利權利要求2的新穎性進行評述。權利要求2與證據6公開的技術方案實質上不相同,權利要求2具有新穎性,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
???? 關于權利要求1至5的創造性。根據高行終字第136號判決的要求,以下對本專利權利要求1至5的創造性進行評述。基于兩審法院的認定,我委認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證據6公開的一體燒結成型的除塵器陶瓷整體單組管的基礎上,不能容易的得到本專利權利要求1所述的由三個各自獨立的部件緊密配合構成的除塵單元,并且在萊蕪機械廠提供的證據1、2中也沒有給出教導和啟示,因此本專利權利要求1相對于上述證據是非顯而易見的,其具備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創造性。
???? 基于上述有關權利要求2相對證據6的新穎性評價,我委認為權利要求2與證據6的技術方案結構相同,區別僅在于構造除塵單元的方法特征不同。在不考慮構造除塵器單元的方法特征時,權利要求2的技術方案相對證據6沒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不具備創造性。權利要求3至5均是權利要求1和2的從屬權利要求,分別限定“各除塵單元串聯”、“各除塵單元并聯”、“各除塵單元串聯后再并聯”。在權利要求1具有創造性的前提下,引用權利要求1的權利要求3至5具有創造性。作為公知常識性證據,證據1、2中均披露了除塵單元并聯的技術方案;并且在口頭審理中,于彥奎承認權利要求3至5的附加技術特征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是慣用的技術手段。本案中,證據6本身就涉及多管除塵器方案,結合證據1或2,我委認為在除塵器中根據除塵工藝的需要將多個除塵單元進行串聯、并聯或串聯后在并聯的設置方式應當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慣用的技術手段,在權利要求2不具備創造性的前提下,權利要求3至5附加技術特征的加入不會使權利要求3至5在引用權利要求2時構成的技術方案相對證據6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因此權利要求3至5在引用權利要求2時均不具備創造性。
???? 綜上,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7798號決定,宣告00256971.X號實用新型專利的權利要求2及引用權利要求2時的權利要求3至5無效,在權利要求1、引用權利要求1的權利要求3至5,以及權利要求6至8的基礎上維持00256971.X號實用新型專利權有效.
???? 于彥奎不服第7798號決定,在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其訴稱:本專利的發明目的和效果是通過消除螺旋導向機構之間的間隙,使全部惰性氣體必須通過螺旋導向機構,因而能夠提高其除塵效果。權利要求2必須在滿足權利要求1的條件的前提下,才能實現本專利發明目的。如果將權利要求2作為本專利的獨立權利要求,則在螺旋導向機構、直管和旋風子制為一體后,三者之間可能存在間隙,不能實現本專利的發明目的。因此權利要求2是權利要求1的從屬權利要求。權利要求1有創造性的前提下,從屬權利要求2以及引用權利要求2的權利要求3至5均有創造性。綜上所述,專利復審委員會做出的第7798號決定錯誤,請求人民法院予以
撤銷。
???? 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辯稱:本專利權利要求2是形式上的權利要求,實質上是獨立權利要求,具體理由堅持第7798號決定中的意見。我委作出的第7798號決定認定事實清楚、
適用法律正確、審理程序合法。于彥奎的訴訟理由不能成立,請求人民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維持第7798號決定。
???? 第三人萊蕪機械廠述稱:同意專利復審委員會的答辯意見,請求法院駁回于彥奎的訴訟請求,維持第7798號決定。
???? 本院經審理查明:
???? 名稱為“干熄焦除塵設備”的實用新型專利(即本專利)由于彥奎于2000年12月8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申請,于2001年10月17日被授權公告,專利號為00256971.X。本專利授權公告的權利要求書為:
???? “1、一種干熄焦除塵設備,包括至少一個帶有旋風子(18)、直管(16)及螺旋導向機構(17)的除塵單元,其特征是:螺旋導向機構(17)內外側與直管(16)和旋風子(18)之間緊密配合。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除塵設備,其特征是:螺旋導向機構(17)與直管(16)和旋風子(18)制為一體。
????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熄焦除塵設備,其特征是:各除塵單元串聯。
????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熄焦除塵設備,其特征是:各除塵單元并聯。
????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熄焦除塵設備,其特征是:各除塵單元串聯后再并聯。
????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熄焦除塵設備,其特征是:它包括至少兩組串聯的除塵單元,各組中的除塵單元并聯構成一級多管除塵機構。
????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干熄焦除塵設備,其特征是:前部的多管除塵機構的除塵單元中旋風子的內徑大于后部多管除塵機構的除塵單元的旋風子的內徑。
????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干熄焦除塵設備,其特征是:它由串聯的兩個除塵組組成?!?br />???? 本專利說明書載明的相關內容為:本專利的發明目的在于,設計一種能夠提高除塵效果的干熄焦除塵設備。本專利包括至少一個帶有旋風子、直管及螺旋導向機構的除塵單元,螺旋導向機構內外端與直管和旋風子之間緊密配合。由以上結構可以看出,本專利使惰性氣體由旋風導向機構的上方進入,由于消除了螺旋導向機構之間的間隙,使全部惰性氣體必須通過螺旋導向機構,因而能夠提高其除塵效果。本專利的上述結構可以通過將旋風子、直管及螺旋導向機構制為一體的形式實現,也可以通過焊接、粘接等其他方式實現。
???? 2003年8月8日,萊蕪機械廠以本專利權利要求1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權利要求1-5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為由,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以本專利權利要求1和2不具有新穎性,進而權利要求1至5不具有創造性為由,作出第6223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簡稱第6223號決定),宣告本專利權利要求1至5無效,維持權利要求6至8有效。于彥奎不服第6223號決定,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經審理后作出(2004)一中行初字第786號判決(簡稱一中行初字第786號判決)。該
判決書認為,本專利權利要求2是權利要求1的從屬權利要求。由于專利復審委員會是在權利要求1不具有新穎性的前提下,就權利要求2的新穎性及權利要求1-5的創造性進行的審理,而其關于權利要求1新穎性的認定是錯誤的,故應對權利要求2的新穎性及權利要求1-5的創造性重新作出評價。判決撤銷第6223號決定,專利復審委員會就本專利重新作出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
???? 專利復審委員會和萊蕪機械廠均不服一中行初字第786號判決,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高行終字第136號判決認定:“本案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除塵設備’的螺旋導向機構、直管、旋風子三部分之間是呈緊密配合狀態;權利要求2限定‘干熄焦除塵設備’的螺旋導向機構、直管、旋風子三部分制為一體。權利要求1中的‘緊密配合’并非某種具體的連接方式,而是功能性的描述。結合權利要求2中的‘制為一體’的限定,說明書中有關連接方式的說明以及本案專利的發明目的,作為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緊密配合’的理解應當是,各組件之間相互獨立,通過某種連接方式使各組件之間間隙最小或無間隙。如果將本專利的‘緊密配合’和‘制為一體’理解成對比文件1的‘旋風子、排氣管、2至10片螺旋導向葉片是由陶瓷一體燒結的整體’的連接方式,顯然與本案專利的說明書中實施例將‘制為一體’具體描述為‘三部分制為一體,旋風導向機構的外端及內端與旋風子和直管分別相接且沒有間隙’不符?!北本┦懈呒壢嗣穹ㄔ厚g回上訴,維持原審判決。
???? 專利復審委員會根據兩審法院的判決依法重新審理,并于2005年9月22日舉行口頭審理。專利復審委員會告知雙方,根據兩審法院的判決,本案無效審查的范圍是:本專利權利要求2的新穎性及權利要求1至5的創造性。此后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7798號決定。
???? 上述事實有本專利授權權利要求書、說明書,第6223號決定、第7798號決定、一中行初字第786號判決、高行終字第136號判決及當事人陳述等證據在案佐證。
???? 本院認為:
????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本專利權利要求2是否為獨立的權利要求。
???? 我國專利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規定,權利要求書應當有獨立權利要求,也可以有從屬權利要求。獨立權利要求應當從整體上反映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記載解決技術問題的必要技術特征。從屬權利要求應當用附加的技術特征,對引用的權利要求作進一步限定?!秾彶橹改稀返诙糠值诙?.1.2節規定,如果一項權利要求包含了另一項同類項權利要求中的所有技術特征,且對該另一項權利要求的技術方案作了進一步的限定,則該權利要求為從屬權利要求。
???? 在本案中,本專利權利要求2包含了權利要求1中的所有技術特征。對于權利要求1中的‘緊密配合’并未描述某種具體的連接方式,僅是功能性的描述。而權利要求2中的‘制為一體’結合說明書中有關連接方式的說明以及本專利的發明目的,可以解釋為‘制為一體’區別于焊接、粘接等其他方式,是對權利要求1中‘緊密配合’的進一步限定。作為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緊密配合’的理解應當為各組件之間相互獨立,通過某種連接方式使各組件之間間隙最小或無間隙。因此,權利要求2從形式到內容均為權利要求1的從屬權利要求。在其引用的權利要求1具有創造性的前提下,權利要求2也具有創造性。權利要求3至5在引用權利要求1或2的前提下,也具有創造性。
???? 綜上,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7798號決定,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法規錯誤,依法應予撤銷。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1目、第2目之規定,本院判決如下:
???? 一、撤銷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7798號決定;
???? 二、維持名稱為“干熄焦除塵設備”(專利號00256971.X)的實用新型專利權有效。
????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負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7日內交納)。
???? 如不服本判決,各方當事人可在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提交
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提交副本,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1000元(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黃樓支行,戶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帳號:144537-48),上訴于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
????
????
????
????
???? 審 判 長 儀 軍
???? 代理審判員 侯占恒
???? 人民陪審員 陳 源
????
????
???? 二 0 0 六 年 六 月 二十 日
????
???? 書 記 員 朱 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