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眾籌的法律風險
(一)出資人權益無法律保障
目前,從國內外眾籌平臺運行的狀況看,籌資人和出資人的關系還不確定,出資人扮演著慈善家、投資者和客戶的角色。因兩者法律關系不明,那么二者的權利義務關系也就不明確。在籌資人與出資人之間,出資人處于信息弱勢的地位,其權益極易受到損害。
雖然眾籌平臺承諾在籌資人籌資失敗后,確保資金返還給出資人,但沒有規定籌資人籌資成功但無法兌現對出資人承諾時,對出資人是否返會還出資。當籌資人籌資成功而卻無法兌現對出資人承諾的回報時,既沒有對籌資人的懲罰機制,也沒有對出資人權益的救濟機制,眾籌平臺對出資人也沒有任何退款機制。也就是說在整個模式里面沒有人對收益進行保障,出資人被看作是花錢買個宣傳品或者體驗產品的“消費者”,但若購買的商品或服務有瑕疵,或者對方未履行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義務時,還無法適用《消法》或者其他法律進行救濟。
(二)籌資所得的使用缺乏監管
眾籌模式是通過網絡平臺集資,在一個虛擬環境如何保證誠信,是任何一個投資者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由于缺乏成型的規范,缺乏監督資金使用的標準,現在全靠被資助者的自覺與良心來管理運用這些籌資,缺少監督。
雖然行業內規定眾籌平臺有對資金運用監管的義務,但因參與主體的分散性、空間的廣泛性以及眾籌平臺自身條件的限制,在現實條件下難以完成對整個資金鏈運作的監管,即使明知籌資人未按承諾用途運用資金,也無法有效對其進行有效制止和風險防范。
(三)股權眾籌平臺易觸碰非法集資的紅線
對于眾籌是否合規,監管尚屬空白,股權眾籌平臺須謹防觸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以及擅自發行債券的紅線,投資者也應高度注意其中風險。
雖然目前我國發展的眾籌平臺還限制在實物回報的范圍內,但按照國際發展的趨勢來看,未來極有可能發展出將股權作為投資標的和回報的情況,那么首當其沖的法律風險就是會涉嫌非法集資。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眾籌模式在形式上似乎已經同時滿足了四個要素,即未經審批、通過網站公開推薦、承諾一定的回報、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不過因目前出資人的出資不是以獲得利息、固定回報或高額回報為目的,而是一種對模型產品預付款的性質,所以雙方并非存貸款的法律關系。倘若籌資人以股權收益作為回報那么極易觸發非法集資的底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國有獨資企業可以不設董事會嗎
2021-02-09車禍獲得賠償能否申請工傷
2021-01-22轉賬支票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2-19即期匯票與支票的區別
2021-03-1480歲能拿多少贍養費
2021-03-14判決書生效后多長時間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2021-03-01工傷賠償與交通賠償有抵觸嗎
2021-02-26臨時卸車是雇傭關系嗎
2021-03-04如何辦理城市私房所有權的登記?
2021-03-01房屋中介欺詐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31房屋產權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0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辭退老員工屬于非法辭退嗎
2021-03-22被惡意調崗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02人身意外險包括自殺嗎
2020-12-07車禍受傷的雙份賠償是怎樣的
2021-02-22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如何確定
2021-03-08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要交通事故的賠償
2021-03-21怎樣取得土地承包經營辦證權利
2020-11-15林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嗎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