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制度是指動產占有人將動產或者其他物權的所有權轉移給善意第三人的制度,即使占有人無權處分動產,善意受讓人仍然可以取得動產或者其他物權的所有權。善意取得,又稱即時取得或者即時時效,是指動產占有人將財產所有權轉移給第三人或者為第三人設定其他物權的制度,即使動產占有人無權處分動產物權,善意受讓人仍然可以取得動產所有權或者其他物權。善意取得制度是適應商品交易需要的一項法律制度。在廣泛的商品交易中,交易當事人往往不知道對方是否有財產處分權,難以對市場上銷售的商品逐一進行調查。受讓人善意取得財產,按照轉讓人的擅自處分使交易無效,并允許受讓人返還財產的,不僅會推翻已經形成的財產關系,但也使當事人擔心,在從事交易活動時,所購商品可能隨時都要退貨,這會造成當事人在交易中的不安全感,不利于商品交易秩序的穩定。善意取得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轉讓人無權處分;
(2)受讓人轉讓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第三人必須是善意的。“善意”一詞來源于拉丁文的善意,又稱無知,是指不知道存在能夠影響法律效力的事實的主觀狀態。所謂善意,是指第三人不知道占有人是非法轉讓。善意取得是指第三人不知道也不應當知道轉讓人是非法轉讓人,一般錯誤地認為轉讓人是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有處分權的人。例如,他錯誤地認為動產的承租人、借款人、受托人、承運人是動產的所有人或者其他有權處分動產的人,根據當時的情況,他不應當知道占有人非法轉讓動產。如果對讓與人的行為能力、代理權的范圍、意思表示的缺陷等存在誤解,善意取得將不受善意取得的保護。第三人轉讓不動產或者動產是善意的。善意取得,是指取得標的物的第三人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占有人正在非法轉讓。這里不僅不要求第三方保證轉讓人有權處分,而且假定參與交易的任何第三方都具有這種善意。物權法上的善意保護是公信力原則的體現。對應的是惡意第三方。惡意是指第三人根據當時的情況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轉讓人無權轉讓。也就是說,根據當時的情況和交易的一般情況,可以得出轉讓人無權轉讓的結論,那么第三人應當被視為惡意。例如,如果沒有相反的證據,第三方以異常低價購買商品應被視為惡意行為。希望通過以上內容,您能對善意取得等財產保護制度的相關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還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的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去世公司怎么注銷
2021-02-27二審案件一定要合議庭審理嗎
2020-11-18二手房交易中陰陽合同的效力
2021-02-11事實勞動關系主要包括哪幾種情形
2021-01-15對商事仲裁委員會做出的管轄權異議裁定能否上訴
2021-02-16交通事故認定書出來后對方申請復核影響拿車嗎
2021-01-12離婚后再進行結婚登記要離婚證嗎
2020-12-24選購公寓房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置業顧問收客戶錢違法嗎
2020-11-24私人集資房是否可以買,私人集資房合法嗎
2020-12-09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的補償是多少
2020-12-25企業污水污染魚塘該賠償嗎
2021-03-12什么條件下可退回保險費
2020-12-08貨物運輸途中滅失,代辦托運人需要賠償嗎
2021-01-03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為什么不生效
2020-11-09學生住院保險理賠嗎
2020-12-23保險公司不認交警判的責任怎么辦
2021-03-17裝卸工跌落車下受傷是否由保險公司賠償
2020-12-23機動車事故全責怎么理賠
2021-02-23車禍后保險賠償程序怎樣進行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