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行政法的發展,行政機關依照法侓、法規的授權依法得理平等主體之間與行政管理有關的民事爭議活動的范圍越來越多。行政裁決和勞動爭議裁決,就是其中的兩個類型。對不服這兩個類型的訴訟件又分別屬于不同的訴訟程序,但有著共同的特點。據此,筆者圍繞這兩類型案件的特點及法律規定。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以及這兩類型案件的審判方或改革和構想等方面,談談個人的粗淺的認識和體會,希望與關心和支持行政審判方式改革的社會各界人士共同探討,以促進行政審判方式改革的發展。
一、行政裁決和勞動爭議案件的異同及有關法律規定
行政裁決是指特定的行政主體以裁決者的身份,依照法律授權,對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密切相關的民事糾紛進行審查,并作出載決的具體行政行為。①目前,我國行政裁決案件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對民事侵權引起的賠償問題所作出的裁決。第二類是土地所有權等權屬爭議的裁決。第三類是強制性征用補償的裁決。上述行政裁決,當事人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的,在我國都列入到行政訴訟范圍。而勞動爭議的裁決是指具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因勞動權利和義務發生糾紛,經一方當事人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勞動仲裁委員會依照有關程序作出的裁決。當事人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的,則列入到民事訴訟的范圍。雖然前者與后者屬于不同的訴訟范圍,兩者又有相同特點:主要體現在其特點是當事人不服行政裁決或勞動爭議裁決,其實質是因為當事人之間原始的民事爭議沒有得合理的解決;當事人對行政裁決或勞動爭議裁決不服起訴的原始動機是要解決爭議;當事人起訴也是以解決民事爭議為目的的,也是要求有關機關或勞動仲裁部門直接確定雙方當事人的民事權利和義務的;在案件審理中,兩者在適用程序方面,前者是依照行政訴訟法有關規定進行審理;后者則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審理;在訴訟主體方面,前者是以行政機為被告,對方當事人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后者則不以裁決部門為訴訟主體,而是以對方漢事人直接作為被告參加訴訟;在舉證責任規則及后果方面,前者實行由行政機關承擔舉證責任,行政機關舉證不能就要承擔敗訴的法律后果的訴訟法規;后者則實行誰主張舉證,舉證不能只能是可能承擔敗訴的法律后果的訴訟規則;在救濟途徑方面,前者在法律、法規規定前置條件外,當事人可以選擇行政復議,也可以選擇行政訴訟;后者要求行政機關在申請時應當將全部案件材一并交給法院進行審查;后者法律并未作出明確的規定。由于兩者的訴訟的范圍不同,所適用法律程序不同,法律賦于法院的職責和權利也是不同的,在前者的訴訟中,法院只能是依照法律的規定作出維持或撤銷的判決。即使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裁決確有錯誤,法院也只能是作出撤銷其作出的行政裁決即期重作的判決。在后者的訴訟中,法院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作出維持或變更的判決。
二、當前在審判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由于行政裁決和勞動爭議案件的特點及法律規定的原因,在行政裁決案件的審理中,審查的重點圍繞對行政裁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審查的范圍包括適用法定程序是否合法和適用法律是否正確兩個方面進行。但是在行政裁決案件中,法律、行政法規對行政裁決的程序并未作出明確的規定。長期以來,崻政機關仍存在輕程序重實體的現象,在作出行政裁決時,往往難以保證在程序上的合法。實際上,被訴之法院的行政裁決絕絕大多數存在瑕疵,真正違法的只是少數。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法律審理行政裁決案件只能進行合法性審查,對有瑕疵的行政裁決案件,法院無論是作出維持的判決,還是作出撤銷的判決都不合適。因法律的規定,以至法院在審判中無法作出既不宜維持,又不宜撤銷的尷尬局面。在行政訴訟中,根據行政訴訟有舉證規則,行政機關舉證不能就要承擔敗訴的法律后果,不利于保護第三人的訴權,也不利于保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在救濟途徑方面,有些當事人提起行政復議而故意拖時間,有的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裁決被法院撤消后遲遲不重新的行政裁決,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不符合行政效率的原則的要求。當事人對行政機關重新作出的行政裁決不服再次起訴,造成案件重復審理,浪費審判資源,增加司法成本。同時也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運行方式的需要。而在勞動爭議裁決案的審理,中,由于勞動仲裁委員會沒有參加到訴訟活動中,法院在審理中對涉及到的有些政策、法規、法章及規范性文件又難以把握,造成部分案件質量不高,被二審法院發回重審或改判。部分發生法律效力的確有錯誤的勞動爭議裁決,法律并未明文規定,由法院的哪一個部門來審查,勞動仲裁委員會是否將全部案件材料提交法院進行審查,一旦法院裁定不予執行。必定會給當事人造成不便,影響社會穩定。這些問題足以說明完全有必要對這兩類案件的審判方式進行改革,以適應新的情況下的審判工作的需要。
三、審判方式的改革和構想
(一)、將勞動爭議裁決案件列入行政訴訟范圍
根據行政裁決和勞動爭議裁決案件既要解決當事人的民事權益,又與行政管理密切相關的爭議的特點,可以考慮將勞動爭議裁決的案件列入到行政訴訟的范圍。理由是:首先,從勞動法的形式看,主要是由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組成,而行政法規是勞動立法的重要形式之一。勞動法已逐步脫離原有民法范圍,與公法規范相結合,形成了獨立的一個法律部門,勞動法調整的對象,并不局限于狹義的勞動關系,具有公法的性質。其次,隨著國有企業的改制、企業私有化的進程及各種不同性質企業的產生,企業主體多元化日漸突出,甚至有的企業沒有維護勞動者利益的工會組織,勞動爭議的解決實際上主要依賴于行政勞動部門的裁決。三是根據現行的行政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地方各級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勞動爭議處理機構為仲裁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負責辦理仲裁委員會的日常事務。②應該說勞動爭議得理機構本身就是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辦事機構,是隸屬于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其業務工作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直接領導。實際上勞動仲裁委員會已行使與行政管理相關的解決民事糾紛的裁決權。四是隨著社會保障機制的不斷完善,勞動爭議的范圍從原有的勞動爭議向企業是否為勞動者提供社會保障所產生的爭議發展,在對不服勞動爭議裁決案件的審理中,所適用的法律規定大多數者是涉及到有關國家政策及行政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發生勞動爭議的雙方當事人在舉證上存在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勞動者在舉證上就更加困難,增加了法院審理案件的難度。從行政訴訟的角度來講,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參加到訴訟活動中來,有利于法院查明案件事實,正確地適用法律,提高案件的質量,提高審判工作的效率。同時也能夠增加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對勞動爭議案件裁決的責任心,有利于提高勞動爭議案件裁決的質量,有利于提高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應有權威,有利于保護用工單位和勞動者的全法權益。五是對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勞動爭議的裁決,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可以督促雙方當事人自學執行,可以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直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也可以由當事人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院依照行政非訴訟執行案件的程序審查立案,督促當事人自學履行,及時解決企業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爭議,有利于建立起穩定的勞動關系,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二)、將不服行政裁決的案件從撤銷之訴中分離出來變更為確認之訴和變更之訴。
由于我國現行行政訴訟法沒有對確認之訴作出明確的規定。在審判實踐中變更之訴的范圍也過于窄小,撤銷之訴又過于寬乏。這種訴訟類型的模式,難以適應新情況下的行政審判工作的需要,難以保證行政訴訟的嚴肅性和社會效益。在設置當事人訴訟的目的是解決既涉及民事權益,又與行政機關運作有密切相關行政裁決案件,將不服行政裁決的行政訴訟,從撤銷之訴中分離出來。這也符合在新的情況下行政訴訟類型化發展的改革方向。考慮到這類案件主要是解決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益的爭紛,最終的結果還是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利和義務的特點,可以當事人作為原、被告,將行政機關經第三人的身份吸引到訴訟活動中為來,中有這樣才有利于保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如果延續原有的訴訟模式,無論何種性質的行政爭議只要提起行政訴訟都必須以行政機關為被告,相對人往往存在著不愿與行政關相對抗,特別是行政執行環境不好的情況下,相對人不得犧牲自己的訴權和實體權益來換取今后的長期利益,這樣容易滋長行政機關違法行政,不利于規范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不利于社會主義的民主法制的建設。從爭議雙方當事人的角度看,行裁決是行政機關對相對人之間原始的民事爭議的裁斷,相對人對行政裁決不服而提起的訴訟,往往最根本的不是為了撤銷行政裁決,而是要求解決原始的民事爭議。從法院的角度看,作出裁決的行政機關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是因有了行政機關的參加,可以避免重復審理,便于及時查明事實真相,節省司法成本,在審查案件時能夠充分考慮行政機關所作出行政裁決的效力,使法院的判決既對作出行政裁決的行政機關有約束力,也對當事人的約束力,使法院的判決的具有最終的效力。當事人依照民事訴訟的舉證規則,對自己作出的行政裁決的合法性進行舉證。行政機關在訴訟中的責任就是負責證明其作出的行政裁決在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實體處理得當。幫助法庭弄清有關在訴訟活動中的一些涉及到有關技術方面的問題和有關技術鑒定、財產評估等方面的問題。法庭根據庭審調查辯論對當事人的是非曲直作出評判,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裁決以予確認或變更,確定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三)、將不服行政裁決案件的救濟途徑由可以選擇行政復議或選擇行政訴訟制度變更為一裁二審的制度。
由于我國目前沒有統一行政裁決程序的法律的規定,許多行政法律、法規及規章對行政裁決程序并未作出明確規定,甚至不服行政決定的救濟途徑也未作出具體的規定。在實踐中,行政機關依照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和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告訴當事人可以選擇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一旦當事人不服復議機關作出的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訴訟被法院判決撤銷,就產生了重復裁決、重復訴訟的局面。造成了辦案周期長,不利于生產和生活,不利于經濟建設,不利于社會安定,容易造成矛盾激化的不良的后果。實行一裁二審的制度,既符合司法公正的原則,又符合行政效率的原則,同時可以縮短辦案周期,避免重復裁決,重復訴訟的局面,有利于生產和生活,有利于經濟建設,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征地公示出了多久會拆
2021-01-24不登記結婚小孩可以上戶口嗎
2021-01-10銀行可以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嗎
2021-03-01監察機關哪些情形下可以采取留置措施
2021-01-17強奸罪需要什么證據才能定罪
2021-01-26車禍如果私了怎么賠償
2021-03-25不可撤銷的擔保合同幾年失效
2021-02-24按揭房解押要多久
2020-12-24集體土地租賃協議書的內容
2021-03-17怎么區分婚前財產和婚后財產
2020-11-25劃撥土地沒房產證怎么過戶
2021-02-26集資房可享受什么政策
2021-03-01非法使用外國勞工如何處罰
2021-03-23調崗不同意離職能要賠償嗎
2020-12-22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1-03-26人壽保險多長時間生效
2021-02-24數據倉庫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02中國保監會關于加強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險分入業務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群文是什么
2021-01-13家庭財產保險中的分攤條款
2020-11-08意外受傷保險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