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成背景不同
國際人道法先于國際人權法而產生,如若以國際條約或公約作為國際人權法的標志的話,則和平時期的人權要從《世界人權宣言》開始,也就是說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開始。而國際人道法的歷史則要長得多,因為從歷史上看,戰爭法是國際法中最為悠久的部分。國際人道法適用于國際性武裝沖突的主要條約淵源是1949年的《日內瓦公約》及其1977年的《第一附加議定書》。它適用于非國際性武裝沖突的主要條約淵源是《日內瓦公約》之共同第3條和1977年的《第二附加議定書》。而國際人權法的主要條約淵源是《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盟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1966年),《滅種公約》(1948年),《消除種族歧視公約》(1965年),《消除對婦女歧視公約》(1979年),《禁止酷刑公約》(1984年)以及《兒童權利公約》(1989年)。主要的地區性條約包括:《歐洲保護人權和基本自由公約》(1950年)、《美洲人的權利和義務宣言》(1948年)、《美洲人權公約》(1969年)以及《非洲人權和人民權利憲章》(1981年)。
二、涵蓋內容不同
國際人權法的含義更為廣泛,它包括公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所應享有的權利與應承擔的義務,而國際人道法則一般限于戰爭或武裝沖突時交戰國、中立國、參戰人員以及平民的權利與義務,因此也被稱為戰爭法或武裝沖突法,如有關國際人道法的日內瓦公約所規定的內容,包括戰斗人員一旦由于生病、負傷、沉般或主動放下武器,就必須被給予戰俘地位,受到人道主義待遇,不得使用生物、化學、細菌武器及某些類型的槍彈,占領國在占領領土內必須保障平民的生命、財產和自由等。國際人道法不僅涉及到人權內容,而且包括海牙公約等一系列戰爭法的規則。
三、保護和約束對象不同
國際人權法所關注的,是違反人權的行為,保護個人免遭政府專橫行為的影響。國際人道主義法所關注的則是戰爭和武裝沖突中的受害者。國際人道法約束武裝沖突的所有參與者:在國際性沖突中,所有相關國家都必須遵守人道法;而在國內沖突中人道法既約束政府,也約束與其交戰的團體或相互作戰的各個團體。因此,國際人道法規則既適用于國家,也適用于非國家參與者。國際人權法就政府與個人的關系設定了一些約束政府的規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子被燒怎么賠償
2020-12-08老人沒駕照上路怎么處理
2021-02-28商標侵權行為有哪些
2020-12-04車禍事故如何傷殘認定
2020-12-08破產和解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1贍養糾紛舉證要哪些證據
2020-12-09合同履行不能需要解除合同嗎
2021-01-16用人單位在節日當天要求加班怎么算工資
2021-03-09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1-07如何選擇保險公司和代理人
2021-01-24人身保險的三要素是指什么內容
2020-12-24新《保險法》體現三大亮點
2020-12-16保險公司未盡到告知義務酒駕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5保險合同中的格式條款有效嗎
2020-11-10保險車輛損失情況確認書沒蓋章有效嗎
2020-12-26管理保險代理人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6保險理賠修理費可以申請保全嗎
2021-03-25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是什么意思
2021-01-20土地入股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20拆遷中的以租代征和土地流轉怎么區別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