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詐,即行為人必須使另一方因欺詐而犯錯,因此它是意圖的表達,以便與其簽訂或履行合同;欺詐欺詐可以表現為欺詐者故意使另一方以某種方式犯錯,或者欺詐者故意阻礙另一方以某種方式犯錯;它可以表示為一種積極的行動方式或一種本應采取的故意不作為的方式;欺詐者因欺詐而陷入錯誤
此處提到的“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和其他重要情況缺乏了解。例如,錯誤地將劣質產品視為優質產品,錯誤地將有重大缺陷的標的物視為完美無缺,錯誤地認為欺詐方有能力履行合同,等等。該錯誤必須由欺詐者的欺詐行為引起,即欺詐者的錯誤與欺詐者的欺詐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欺詐方因其錯誤與欺詐方簽訂或履行合同。錯誤理解必須是意思表達的直接原因
刑法規定的合同詐騙手段是“虛構事實或隱瞞事實”,《合同法》和《民法通則》規定的民事欺詐手段是“欺詐和脅迫”
這兩種行為的相似之處是:“捏造虛假事實,使用欺騙手段”和非法獲取財產(違反刑法和民法)
兩者的區別是:合同欺詐者在簽訂或履行合同時,主觀上和故意上根本不想履行合同,只想享受合同約定的權利,而不想承擔合同約定的義務;相反,民事欺詐的目的是履行合同,通過履行合同達到騙取非法金錢的目的,如通過產品質量缺陷、延遲履行合同、拖欠貨款等實現非法獲利的目的,這是犯罪與非犯罪的界限,在實踐中應加以把握。如果沒有證據證明確實是真誠履行合同,則應認定為合同欺詐。如果有證據證明行為人有誠意履行合同,則不能認定為合同欺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議庭成員必須參與開庭審理嗎
2021-01-24第三方支付代扣的流程是什么
2021-01-23人民法院確定財產處置參考價若干問題的規定!
2021-01-20借錢不還,債務人跑路怎么辦
2021-03-22再婚婚前房產協議書格式是怎么樣的
2021-02-25怎么證明是在商場摔傷,有哪些相關法律依據
2021-01-02集體勞動合同備案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2021-03-05身份證過期了簽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28實習期滿工傷 未簽合同的賠償
2020-12-09免責條款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22應收分保準備金與有關原保險合同能否相互抵消
2020-11-29保險公司14年后為失誤埋單
2021-03-13城鎮居民醫遼保險可以在網上交嗎
2021-01-07設立外資保險公司需要提交哪些文件
2021-01-25填寫理賠申請單時把姓名中間一個字寫錯了,保險公司會理陪嗎
2021-03-08保險詐騙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2021-03-13單位沒有給員工交保險,可以補償多少
2021-02-06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之間有哪些不同
2021-03-09降低企業履約風險的“保險杠”
2020-12-20如何防范保險理賠糾紛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