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在審理委托理財案件中,應主要遵循以下四個指導原則:
1、權益平衡的原則。委托理財是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民商事法律行為,在案件審理中應始終貫徹民法的公平原則,確保程序公正和實質公正,避免出現民事責任承擔上的畸輕畸重。尤其應注意考慮中小投資者與較大的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之間在信息、資金、技術方面的不對稱問題,公平合理地分配舉證責任和民事責任。
2、穩定金融秩序的原則。根據當前委托理財的主要特點和當事人之間的約定,從平衡當事人之間的權益出發,以民商事法律的基本原則和精神為依托,本著規范金融市場、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促進金融市場發展之宗旨,公平穩妥地解決糾紛,避免給金融市場帶來負面影響。
3、統籌兼顧的原則。應充分考慮金融法的公共政策性,注意將法律適用和政策運用、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司法公正與司法效率、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等有機結合,避免機械地適用法律。在追求民商法的私法自治、權利本位、平等保護等理念之同時,尚應兼顧國家經濟政策、金融市場監管和社會影響等因素,以使社會利益沖突最終得到平衡和化解。
4、著重調解的原則。實踐證明,委托理財案件通常并非某一方當事人單獨過錯所致,而多因市場走勢變化所引發,因此這種矛盾糾紛本身并非不可調和。通常而言,只要當事人認識到金融交易規則特性以及委托理財資金虧損原因,就應追求合理的訴訟預期,而不致于固執地堅持合同約定。有鑒于此,民商事審判法官應以足夠的知識、技能和耐心,盡量采用訴訟調解機制解決糾紛。
二.如何確定理財合同管轄法院
委托理財案件的管轄問題,是審判實踐中比較突出的問題。由于委托理財是證券、期貨等金融市場上的一種投資管理活動,而金融市場并非一個地域概念,因此委托理財交易難以確定一個客觀存在的具體履行地點;尤其是委托理財案件比較復雜,各地法院司法標準不一,導致判斷合同履行地或侵權行為地比較困難;此外,審判實踐通常將證券、期貨等金融機構的住所地確認為合同履行地,而委托理財案件被告多為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等金融機構,其住所地與合同履行地發生重合。
為此,我們認為,在委托理財案件中,應以“原告就被告”為一般原則(被告住所地并不限于其機構總部所在地),不宜規定合同履行地、侵權行為地為案件管轄法院;被告為數人的,原告可以選擇一被告所在地起訴;當事人可以約定爭議解決之管轄法院,但應以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范圍為限。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問題進行的解答。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理財合同的管轄法院應當根據合同所簽訂時候所規定的合同履行地進行確定,并且也可以依照原告自己選擇法院進行確定。讀者如果需要找律師咨詢,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調查公司取證合法嗎
2021-01-17徇私舞弊罪的立案標準都有哪些呢
2020-12-29醫院工傷鑒定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0申請認定馳名商標的三種途徑是什么
2021-03-12違章建筑抵押有效嗎
2020-12-07勞動合同變更需要員工同意嗎
2021-02-06勞動合同以什么形式訂立比較好勞動合同何時生效
2020-12-12發生大地震造成人員死亡保險能賠償嗎
2020-12-26財產保險索賠申請書是怎樣的
2021-02-13網上買的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7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哪些義務呢
2021-01-16職工的基本保險有哪些
2021-02-06保險合同中的索賠與理賠程序
2020-11-26土地轉讓合同條款變更手續的辦件條件,依據和程序是什么
2020-12-11土地流轉政策
2020-11-19安置房的公攤面積比拆遷的原房屋公攤面積大合理嗎
2021-01-29南京拆遷安置房繳稅交多少
2021-02-20因拆遷引起的房產證事項法院會受理嗎
2021-03-10拆遷補償安置法有哪些具體內容
2021-01-22要拆遷的房子能貸款嗎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