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解讀七十三: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權
第七十三條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在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工作中,應當聽取工會、企業方面代表以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解讀】本條是關于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權的規定。
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指勞動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是指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勞動行政部門,以自己的名義,代表國家對勞動合同制度的實施進行監督管理的行政執法活動。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一種專業性的行政執法,有著與其他部門和群眾監督不同的作用,因此它是勞動合同法監督檢查體系中最主要的一種。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監督管理的主體是代表國家行使監督管理職權的勞動行政部門。
第二,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一種執法行為。這種執法行為具有六個主要特征:(1)國家意志性。行政執法是由具體的行政主體實施,行政執法的實質是國家行政權的運行,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可以說,行政執法是行政主體以其名義實施的國家意志行為。無論是行政主體還是行政管理相對入都必須服從國家意志。(2)執行性。勞動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能夠將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落到實處。(3)具體性。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的相對人只能是特定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機關作出的處理決定,也只能對相對人發生法律效力,不具備普遍約束力。(4)強制性。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活動是以國家強制力作為后盾的,相對人只能接受并配合勞動行政監督機關的監督管理活動,相對人拒絕履行設定的義務,勞動行政部門有依法強制執行或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等權力。(5)具有優益性。勞動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行為依法享有優惠條件,行政管理相對人有協助的義務。(6)具有單向性。勞動行政執法行為是行政機關單方發生的行為,其效力的發生不以行政管理相對人的意志為轉移。
第三,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一種行政法律行為。這種監督管理的結果會導致一定的法律后果的產生,如對違法現象和不當行為采取制裁措施等。監督管理主體要對這種后果負法律責任。監督管理對象對監督管理處理不服,可以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
一、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的分類
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按照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1)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2)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土地確權錯了該找誰
2020-11-11擔保人要對私下約定的利息負擔保責任嗎
2021-02-05企業破產受理后能解除失信嗎
2021-02-22未成年人網絡平臺打賞是否有效
2021-01-27家庭冷暴力
2021-03-05房屋建筑包括的范圍有哪些
2021-03-02老板不批試用期離職怎么辦
2021-03-17實習期間的駕照可以租車嗎
2020-12-28給孩子買壽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8保險公司的拒保問題有什么原因
2021-01-14平安意外險幾時生效
2021-02-12保險合同保證義務的執行主體是誰
2020-11-23提單責任險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問題初探
2021-01-27商業車險保單系數是什么
2020-11-26得過抑郁癥還能否購買人壽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
2020-12-19車禍理賠和法院判決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1無責任方保險理賠流程
2021-02-19對保險代理人的含義有什么規定
2021-03-13香港騙子雇內地人挖眼自殘騙保險金
2021-01-05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