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預期違約。
是指合同當事人在履行期限屆滿前,沒有正當理由而明確表示不履行合同或者以其行為表明不可能履行合同。預期違約主要表現為明示預期違約和默示預期違約。
1、明示預期違約。是指一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向另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其將在履行期限到來時不履行合同。
2、默示預期違約。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屆滿之前,一方當事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其將在履行期到來時不履行合同。
(二)現實違約。
是指在合同約定的履行期屆至時,債務人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
(三)全部不履行和部分不履行(不適當履行)。
1、全部不履行。是指根本不履行債務的行為。依不履行的原因又分為拒絕履行和不能履行。拒絕履行是指債務人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能夠履行而不履行其債務。不能履行是指當事人一方由于某種原因不能履行其債務。
2、不適當履行。是指債務人雖然履行了債務,但履行的內容不符合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即不符合債務的本質。
(四)雙方違約。
是指雙方當事人均未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適當。
相關知識:合同履行不能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第一、自始履行不能的有效合同,不能是否可歸責于債務的事由,債務人均應承擔違約責任,但應免除債務人的實際履行責任;債權人可依法解除合同,請求賠償損失。此外,若違約人的行為構成犯罪,違約人依法還應承擔刑事責任。
第二、因可歸責于債務人的事由致使合同全部不能履行,債務人應免除實際履行責任,但應承擔違約責任;債權人可依法解除合同,并請求賠償損失。
第三、因可歸責于債務人的事由而致一時履行不能,待不能原因清除以后,債務人應履行原債務,并承擔違約責任,但此時履行不得違反《合同法》第110條規定。
第四、因可歸責于債務人的事由而致合同履行不能,債務人可解除不能履行部分的實際履行責任,對能履行的部分仍應繼續履行,但不得違反《合同法》第110條的規定,并同時承擔違約責任;若部分履行不能致使債權人訂約目的不能實現,債權人可解除合同,并請求賠償損失。
第五、若因不可歸責于債務人的事由而致合同履行不能,債務人的法律后果分別表現為:(1)解除原債務的實行履行責任。因一時履行不能,債務人在不能障礙消除前不負履行遲延責任;(2)遇有履行不能情形時,債務人有及時通知對方的義務,并有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的義務,如《合同法》第118條的規定;(3)除承擔違約責任,如《合同法》第117條的規定。
在實際中我們要清楚哪些屬于履行不能的情況,才能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二手房貸款不通過算違約嗎
2021-01-23建筑工程疫情如何索賠
2020-11-08如何確定城市房屋拆遷行政訴訟中的被告
2021-02-04治安處罰影響嚴重包括哪些
2021-03-19先予執行要多久能下來
2021-01-09人傷事故出院后先去交警大隊還是保險公司
2021-01-12到法院能和娘家人斷絕關系嗎
2021-03-02單方面離職扣錢合法嗎
2020-11-13女職工哺乳期保護
2021-01-08勞務外包哪個單位繳納全部保險嗎
2021-03-232020勞動法律關于勞動力外包是怎樣規定的,與派譴的區別
2021-03-23辭退發工資嗎
2021-02-281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15人身保險有怎樣的特征
2021-03-23保險理賠流程介紹
2020-12-17什么叫做追償
2020-12-04商業三者險與交強險區別
2020-11-30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1-02-13什么是土地經營權的轉包和出租
2021-02-14土地出讓金的的返還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