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違約和賠償是同一性質嗎
我國原來的經濟合同法第30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違反經濟合同時,應向對方支付違約金;如果由于違約給對方造成的損失超過違約金的,還應進行賠償,補償違約金不足的部分;對方要求繼續履行合同的,應繼續履行。說明違約金和損失賠償可以同時主張。1999年的合同法第114條規定,當事人可以可以約定根據違約情況支付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的計算方法;另外又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予以增加,過于高于造成的損失,可以請求法院予以減少。但對在主張違約金的同時又主張損失賠償則未作規定。09年最高法院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8條規定,當事人請求法院增加違約金的,增加應不超過其損失;增加違約金后又請求賠償損失的,法院不予支持。
那么發生糾紛后,且約定的違約金不足以彌補損失的情況下,能否不請求增加違約金而要求支付違約金并賠償損失呢?最高法院亦未作規定。
從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來看,只有在請求增加違約金后又請求賠償損失的,法院才不予支持。本人認為,合同法中首先沒有明確排除違約金和損失賠償金同時主張的規定。在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損失時,合同法規定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予以增加,而不是應當請求法院增加,這就說明請求法院增加違約金只是一種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當事人還是可以通過其它的請求方式來達到訴訟目的的。通過違約金與損失賠償金同時主張應當說是除增加違約金外一種最好的主張方式,但不應當既主張增加違約金又要求賠償損失。
我們在經濟活動中起草合同時,往往很難精確計算出因某種違約行為會造成到底多大的損失,因此約定的違約金不可能恰好等于或約等于今后可能造成的損失,如果發生糾紛時只要求通過增加違約金來達到彌補損失的目的,對守約方來說明顯不利,也失去了對違約方的有限度的懲罰。僅申請增加違約金,增加的金額以填平損失為限,如果即申請違約金又申請損失賠償,可以達到對違約方的適當懲罰,如果違約方認為在承擔賠償責任后再支付的違約金過高,完全可以通過反訴等方式要求予以降低。
合同違約和賠償并不是同一性質,因為涉及到賠償的是有很多種情況的,而涉及到違約的只有違約合同,并且違約金并不即使指賠償,因為還有的違約金并不能確定賠償多少,只是大概,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你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副院長如何產生
2020-11-26雇傭人員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02軍婚和普通婚姻有什么區別
2021-01-24互聯網金融消費者如何維權
2021-03-03立約定金的作用有哪些
2021-01-11交通事故認定書制定期限是多久
2020-12-13高速打電話被拍怎么處罰
2021-03-17解除合同催告合理期限
2021-02-09欠條和借條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1法定監護人是否具有繼承權利
2021-03-16離婚扶養義務有沒有強制性
2020-12-23法院分割財產要多久
2021-02-09以欺騙為前提的合同有效嗎
2020-11-122020年快遞員猥褻客戶,快遞公司是否承擔責任
2021-01-16校園霸凌到底該如何預防
2021-01-16哪些人不能擔任法定代表人
2021-02-23人壽保險理賠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25單位保險要交多少年
2020-11-17貨車沒有道路運輸證出事故可不可以報保險
2021-02-27車輛失而復得 保險賠償該退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