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在日新月異的今天早就變成了民生關注的問題之一,比如水污染、空氣污染、噪聲污染等。因此很多環境污染案件也都相繼發生,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環境污染責任分配中的侵權問題
一、環境污染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
在處理環境污染糾紛的實踐中,排污單位為了推脫責任,往往提出諸多免責理由。最通常的理由就是“沒有過錯”、“沒有超標”。其實,這兩個理由違背了污染侵權責任的法定條件,與法律規定不符,因而都不能成立。
環境污染侵權責任實行的是“無過錯原則”。根據《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之規定和原國家環保局前述《關于確定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復函》所做解釋,排污單位有無過錯,完全不在環境法律關于排污單位應否承擔污染賠償責任的3個法定構成要件之內。換言之,根據環境法律的規定,不論排污單位有無過錯,均應承擔侵權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七條特別規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據此推斷,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排污單位,有過錯無疑應當承擔責任,沒有過錯也應當承擔責任。
二、環境污染侵權的舉證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規定“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環保法》第四十一條二款: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并經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免予承擔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六十六條: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第三章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第二十六條被侵權人過錯,第二十七條受害人故意行為。
環境污染責任分配可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常見的便是水污染和食品污染,這些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和媒介去傳播。而如果這些事發生在了我們自己的身上,也不要懼怕和逃避,反而要運用法律中的侵權責任去保護我們自己,維護我們自身的權益。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范圍是什么
如何認定數人環境污染侵權責任?
污染環境罪處置的認定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最新個人借款合同范本是怎樣的
2021-02-12發生高空墜物事件一樓住戶負賠償責任嗎
2021-03-26職稱評定是否屬于行政訴訟
2020-11-16國家賠償是指什么,哪些情形可以去申請國家賠償
2021-01-09兩個公司合并怎么處理
2021-02-10婚前財產公證程序
2021-02-16同居期間 共有房產如何分割
2020-12-29網絡侵權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2020-12-10集體土地入市交易規則是什么
2021-02-05開發商無證賣房子欺騙消費者怎么維權
2020-11-09房屋中介居間不成功能求償嗎
2021-01-15佛山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的前提需要哪些
2020-11-18降薪是否需要變更合同
2021-02-22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是否有補償呢
2021-02-12壽險合同成立后可以做變更嗎
2020-11-21借款會有哪些要求
2020-12-11車買過的交強險和商業險能退嗎
2021-03-11出境旅游保險種類有什么
2020-11-16使用重大疾病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1網絡保險的重要性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