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譽權是民法多少條有規定?
名譽權是公民或法人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獲得的社會評價、人格尊嚴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名譽是社會或他人對特定公民、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譽、商譽、功績、資歷和身份等方面評價的總和。公民、法人享有維護自己獲得公正社會評價的權利,是其參與社會關系,進行正常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保障,法律禁止侵犯他人的名譽權。
名譽權主要包括公民名譽權和法人名譽權兩種。公民的名譽權通常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任何新聞報道、書刊進行真人真事的報道都不得與事實不符,影響公民原有的社會評價;
任何人都不得以侮辱、誹謗的方法,損害他人名譽;
任何人不得捏造事實,陷害他人。損害其名譽。法人的名譽權雖其本身無直接經濟內容,但往往對法人活動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重大影響。機關事業法人的名譽權受到侵害,其社會威信就可能降低,工作計劃就可能受阻;企業法人的名譽權受到侵害,就可能使其生產、經營、銷售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導致企業破產倒閉。
侵害公民、法人名譽權的行為主要有:
其一,以侮辱方式侵犯他人名譽,即以口頭、書面或暴力方式,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貶損他人人格。
其二,以誹謗方式侵犯他人名譽,即以隱瞞真相、捏造事實并加以傳播的方式詆毀他人名譽,損害他人尊嚴。在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行為主要有:新聞采訪報道中,嚴重失實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的;文學作品中虛構事實,對他人進行誹謗的;傳播謠言對他人進行侮辱的,等等。侵犯名譽權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各式各樣的:既可以是口頭或書面的方式,也可以是以行為動作的方式;既可以表現在電視、報紙上,也可以體現在電腦網絡中。只要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并且實施了貶損他人名譽的行為,造成了對他人的侵害,均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犯。
綜合上面所說的,名譽權就是屬于個人所擁有的權利,而且這個權利我國民法總則里面專門有相關的規定,就是為了可以更好的保障各自的權益,同時自己的名譽權不允許任何人來進行破壞,一個人的名譽就是屬于自己重要的利益。
侵犯名譽權到哪里起訴?
侵害名譽權立案標準是什么?
侵犯名譽權責任承擔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因生病不能履行合同算違約嗎
2021-02-24多人出資成立的公司性質是什么
2020-12-15商標糾紛法院調解的效力
2020-12-01離婚需要冷靜嗎,2020離婚冷靜期開始實施了嗎
2021-03-05簽訂住宅購買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0-12-23反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實現條件
2020-12-09擔保人免除法律責任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10交通事故鑒定責任還需要繳費嗎
2021-01-30顧客在商場因地面有水而摔倒受傷,商場是否應該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21怎么公示規章制度才利于舉證
2021-03-20試用期的時間是多久
2021-03-03終止勞動合同必需簽訂協議嗎
2021-03-22勞務派遣解聘后是否有補償
2021-01-30勞動調解書有強制力嗎
2021-03-07應怎樣證明保險經紀人代表投保人的利益問題
2021-03-15保險合同約定不明 超規用藥全額理賠
2021-03-01車上人員險何時不賠償
2021-01-09車輛原因導致司機死亡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2-22駕駛員出車禍死亡負主要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1-06車出車禍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