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去世了還有名譽權嗎?
逝者的名譽權也是收到法律保護的。《民法通則》101條規定公民享有名譽權,應包括保護死者名譽權,這點已為我國司法實踐所證實。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1993年8月7日)已明確,死者名譽受到損害的,其近親屬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2001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又將以往僅就死者名譽權的延伸保護擴大到死者的其他人格要素,包括姓名、肖像、榮譽、隱私以及死者的遺體、遺骨等方面。由此可見,對死者的名譽權乃至姓名、肖像、榮譽、隱私等人格、身份權的保護,是有充分法律依據的。
二、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條 自然人死亡后,其近親屬因下列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以侮辱、誹謗、貶損、丑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
(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隱私,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隱私;
(三)非法利用、損害遺體、遺骨,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遺體、遺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公民的名譽權若受到侵害,有權要求對方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刑法》規定:【侮辱、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中明確,死者名譽受到損害的,其近親屬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編造謠言甚至肆意傳播謠言的媒體及個人,其行為不僅對死者的名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而且給死者家屬的精神造成傷害,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雖然喬任梁去世了,無法發聲維護自己名譽權,但是其家屬依然可以要求一切媒體、微博停止造謠及謠言的傳播,否則將對其追究法律責任。
有關名譽權被侵犯的情況下,如果當事人已經死亡的,肯定可以由親屬進行訴訟解決,一般情況下,親屬應當提供侵犯名譽權的相關證據,并按照相關法律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進行合法的處理,具體情況應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合法的辦理。
侵害名譽權的處罰法律怎么規定的,有哪些方式
侵犯名譽權起訴狀格式
網絡名譽權的相關法律法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法人變更是否影響債務承擔
2021-01-05交通事故案件,法院受理范圍是什么
2020-11-11支票保證與支票付款保證的不同之處
2021-01-17資金拆借需要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28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民事責任是自己承擔嗎
2021-01-31哪些情況不能簽終止協議
2021-02-06用人單位在節日當天要求加班怎么算工資
2021-03-09勞動調解書有強制力嗎
2021-03-07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公告日期是多久
2021-03-17保險合同糾紛無證駕駛免賠嗎
2020-12-23保險公司推定為全損車主可以賣車嗎
2020-12-22保險理賠誤工需要打工資流水嗎
2021-03-24土地轉讓稅費一般是多少
2021-02-09調整承包地的情形,條件和程序是什么
2021-01-28新農村建設就是拆遷嗎
2021-02-04公益拆遷補償就一定不高嗎
2021-01-10遭遇司法強拆能否上訴
2021-03-11拆遷補償安置新條例有哪些
2021-02-08房屋拆遷人有哪些義務
2020-12-16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征地補償標準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