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勞動爭議仲裁中適用的有關制度
一、勞動爭議仲裁制度概述
我國仲裁制度發展史上,勞動爭議仲裁制度出現最早。1928年6月9日,國民黨政府頒布《勞動爭議處理法》,1933年,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頒發《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以及建國初期,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都在逐步發展和完善。1955年7月以后,由于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由信訪部門承擔,勞動爭議處理機構陸續被撤銷,導致勞動爭議仲裁制度中斷。直到1987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國營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暫行規定》,標志著中斷30多年的勞動爭議仲裁制度得以恢復。
二、勞動仲裁制度是處理勞動爭議的重要手段。
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發生的勞動爭議,在查明事實、明辨是非、分清責任的基礎上,居中公斷,依法做出相應裁決的活動。?勞動仲裁是處理勞動爭議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式,是勞動爭議處理體系中的重要環節。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勞動爭議仲裁有以下特點:(1)雙方可提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勞動爭議進行仲裁;(2)勞動仲裁委員會處于居中公斷地位;(3)勞動爭議仲裁實行一調一裁二審的制度;(4)勞動爭議仲裁實行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原則;(5)勞動爭議仲裁程序是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必經程序。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
勞動爭議仲裁時效,是指當事人因勞動爭議糾紛要求保護其合法權利,必須在法定的期限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否則,法律規定消滅其申請仲裁權利的一種時效制度。
我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時效中斷
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當事人能夠證明在申請仲裁期間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申請仲裁期間中斷:
(一)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
(二)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
(三)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
申請仲裁期間中斷的,從對方當事人明確拒絕履行義務,或者有關部門作出處理決定或明確表示不予處理時起,申請仲裁期間重新計算。
在國家的發展中,勞動人員所付出的勞動是能夠有效地推進國家的發展運行的,所以說,對于勞動人員的法律保護是極為有必要的,而勞動人員也應該具備法律意識,用法律保護自身權益,以上內容是由律霸網小編為您精心收集,期望能為您帶來幫助,也希望您能前往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批準征用土地罪構成要件及處罰
2020-12-11案件移送之后能否再提管轄權異議
2021-01-25民法典如何規定父母離婚后的父母子女關系
2021-02-19行政處罰作出后未送達生效嗎
2020-12-26車禍面部傷殘賠償多少錢
2021-02-19申請勞動仲裁時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2-13如何限制出境
2021-02-05勞動關系確認勞動關系爭議情形
2021-03-06海洋貨物運輸保險索賠期限
2021-01-18投保人代替被保險人簽名這份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20從本案談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規范和認定
2021-02-15購車保險合同約定不明確的,對合同條款應如何解釋?
2020-12-26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合同的區別
2020-12-09農村失地保險一次性交付需要多少錢
2021-03-03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
2020-12-05合資保險公司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是多少
2021-03-05《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中罰款5至30萬的情形
2021-01-25實習期上高速保險拒賠合法嗎
2021-02-22保險受益人的變更有沒有期限要求
2021-02-07土地出讓金與征地費有什么區別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