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勞動爭議仲裁中適用的有關制度
一、勞動爭議仲裁制度概述
我國仲裁制度發展史上,勞動爭議仲裁制度出現最早。1928年6月9日,國民黨政府頒布《勞動爭議處理法》,1933年,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頒發《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以及建國初期,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都在逐步發展和完善。1955年7月以后,由于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由信訪部門承擔,勞動爭議處理機構陸續被撤銷,導致勞動爭議仲裁制度中斷。直到1987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國營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暫行規定》,標志著中斷30多年的勞動爭議仲裁制度得以恢復。
二、勞動仲裁制度是處理勞動爭議的重要手段。
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發生的勞動爭議,在查明事實、明辨是非、分清責任的基礎上,居中公斷,依法做出相應裁決的活動。?勞動仲裁是處理勞動爭議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式,是勞動爭議處理體系中的重要環節。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勞動爭議仲裁有以下特點:(1)雙方可提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勞動爭議進行仲裁;(2)勞動仲裁委員會處于居中公斷地位;(3)勞動爭議仲裁實行一調一裁二審的制度;(4)勞動爭議仲裁實行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原則;(5)勞動爭議仲裁程序是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必經程序。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
勞動爭議仲裁時效,是指當事人因勞動爭議糾紛要求保護其合法權利,必須在法定的期限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否則,法律規定消滅其申請仲裁權利的一種時效制度。
我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時效中斷
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當事人能夠證明在申請仲裁期間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申請仲裁期間中斷:
(一)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
(二)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
(三)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
申請仲裁期間中斷的,從對方當事人明確拒絕履行義務,或者有關部門作出處理決定或明確表示不予處理時起,申請仲裁期間重新計算。
在國家的發展中,勞動人員所付出的勞動是能夠有效地推進國家的發展運行的,所以說,對于勞動人員的法律保護是極為有必要的,而勞動人員也應該具備法律意識,用法律保護自身權益,以上內容是由律霸網小編為您精心收集,期望能為您帶來幫助,也希望您能前往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成年工受勞動法保護嗎
2021-01-21解約定金的約定方式
2020-12-04連帶責任進入執行程序需要多久時間
2021-01-09交通事故鑒定書
2021-01-03交通事故索賠攻略
2021-01-26工傷賠償與交通賠償有抵觸嗎
2021-02-26保全債權是如何保全的
2021-02-08離婚時,經濟適用房如何分割?
2021-02-09如何計算加班
2021-01-03意外險和交通事故可否重復賠償
2021-01-17因天氣原因航班延誤或取消的賠償標準2020
2021-03-25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有哪些
2021-01-22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的效力
2020-11-23索賠發生糾紛能否單獨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
2020-12-31設立保險公司應當具備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01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法律性質是什么
2021-01-26車上人員責任險什么情況免賠
2020-12-13降低企業履約風險的“保險杠”
2020-12-20保險受益權的法律性質
2020-12-12什么叫做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