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犯罪概念
校園暴力是指在校園里發(fā)生的暴力事件。包括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暴行以及對學校的破壞行為。暴力行為不僅止于肢體行為所造成的傷害,也包括了其它如:語言傷害、被強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被故意陷害致造成生理、心理的傷害等。
一、《刑法》關于犯罪的定義
1、第十三條【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jīng)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chǎn)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chǎn),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chǎn),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2、第十四條【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3、第十五條【過失犯罪】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jīng)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fā)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如何預防校園暴力?或者更高年級的施壓?
有數(shù)據(jù)顯示校園暴力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相對集中。針對人身的暴力傷害比例最高,其中,故意傷害罪占57%,故意殺人罪占6%,尋釁滋事罪占10%;性侵、侵財犯罪各占12%,聚眾斗毆罪與綁架罪分別占2%、1%。
當前,校園暴力頻發(fā),校園暴力犯罪低齡化趨勢明顯。而我國刑法規(guī)定,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罪不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不滿十六周歲只對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等八種犯罪承擔刑責。
對于校園暴力的當事雙方,施暴人或許是因為一時的快意而進行施暴,而受害方卻是會造成難以泯滅的傷痕,這樣的事件其實也是可以進行制止的,國家也有義務用法律予以制止。這就是律霸網(wǎng)小編收集整理的問題回答,您也可以移步律霸網(wǎng)官方頁面尋求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外合資商業(yè)銀行適用商業(yè)銀行法嗎
2021-02-21中止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0-12-06競業(yè)合同里沒有補償金有效嗎
2021-03-01房產(chǎn)抵押貸款辦理條件有什么
2021-02-19侵害專有出版權能否起訴作者
2021-02-16先賣房再買房會遇到哪些問題
2021-01-29唯一住房如何豁免執(zhí)行
2021-01-08什么情況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021-03-14接受勞務方可以追償?shù)那樾斡心男?/p> 2020-12-11
產(chǎn)假期間安排工作符合法律規(guī)定嗎
2020-11-22可以不解除合同直接停社保嗎
2020-11-12飛機延誤多少時間賠償
2021-02-21龍卷風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車險理賠時投保人有哪些義務
2021-03-02意外撞傷自家人,能要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1-14網(wǎng)約車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0-11-14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2-30鞭炮炸花車,保險怎么賠
2020-12-25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包括哪些
2020-12-31為什么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不能出質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