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
精神損害賠償是權利主體因其人身權益受到不法侵害而使其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受到損害而要求侵害人給予賠償的一種民事責任,是現代民法損害賠償制度的重要組織部分。
精神損害賠償具有補償、撫慰受害人,懲罰加害人的三重功能。將對受害人以補償、撫慰及加害人的制裁三種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是民事法律保護民事主體人格權益,制裁侵權人違法行為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法律手段。
本文共分五個部分,對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基本理論的論述;對在刑事附帶民事及國家賠償中適用精神損害賠償提出意見。
第一部分:闡述了精神損害的概念、性質、功能及精神損害賠償的種類。
第二部分:關于精神損害賠償及其歸責原則的適用。
第三部分:論述精神損害賠償金的適用原則以及計算依據標準。
第四部分:關于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適用精神損害賠償的完善。
第五部分:建議在國家賠償訴訟中適用精神損害賠償
關鍵詞:精神損害賠償
一、精神損害
1、精神損害的概念、性質及功能
精神損害是指身體遭受痛苦,精神受到恐嚇,極度焦急,抵毀名譽、傷害感情,精神刺激,以及社會對名譽、榮譽的貶低及類似的損害。
精神損害分狹義說和廣義說,狹義說主張精神損害賠償與財產的增減無關,法人不存在精神損害的問題;廣義說則認為,精神損害不但包括精神痛苦還包括人格利益的減損,因此法人也有精神損害。
我國《民法通則》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了公民的人格權遭受侵害時,受害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因此,我國的民法否認了法人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采取了精神損害狹義說。
精神損害具有以下性質:其一非財產性。精神損害本質上是受害人對痛苦的主觀感受,沒有為人們易于辨識的物理特征。受害人痛苦與其財產的增減無關,不能以金錢價額計算。非財產性是精神損害最重要的性質之一。其二存在獨立性。就精神損害的存在形式來看,精神損害與財產損失相伴而生亦可單獨發生,因此,精神損害具有存在的獨立性。其三存在的單一性。精神損害的主體單一,其痛苦是不能被分割的。
精神損害賠償具有補償、撫慰、懲罰三重功能,金錢賠償直接填補了受害人物質利益損失,間接補償了受害人的精神損害,可滿足受害人人身權及精神上的損失,使受害人感到慰撫,并在其他方面得到精神享受。同時,精神損害賠償作為承擔民事責任的一種形式,強制侵害人向受害人支付金錢,對侵害人具有懲罰作用,作為民事責任制度的一種形式,具有補償受害人因被侵害人格權所受的精神損失和撫慰受害人精神痛苦作用,突出地表現了民事責任的補償和撫慰性,既有別于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中的財產責任形式,也有別于民事責任的其他責任形式。因精神撫慰金由侵權人支付,對侵權人財產的制裁,體現了法律的懲罰功能。因此精神損害賠償是保護民事主體人格權益,制裁侵權人違法行為的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法律手段。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提起交通訴訟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2-09醫療事故中的行政責任
2021-01-11合并體系內的公司注銷了怎么處理
2020-12-13學車引發車禍,賠償責任該由誰承擔
2021-01-10工地自用儲存柴油公安部門如何處罰
2021-01-03監外執行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29是否能索要以往的贍養費
2021-01-17保密協議的保密義務是什么
2021-01-25外企存在勞務派遣關系是否合法
2021-01-07拒付加班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1-07人壽保險的壽險保費有哪幾類
2021-02-11家庭財產協議書如何寫
2021-01-09家庭財產保險中的分攤條款
2020-11-08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
2020-12-06人身保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7保險合同可以解除的情形及其后果
2021-03-19單位沒按勞動法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0-11-08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手續有哪些
2020-12-25誰需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2-06大棚拆遷有補償嗎,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