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責任則專指因產品缺陷引起的賠償責任。
可見,產品質量責任與產品責任是兩個既相關又不相同的概念。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一、法律責任的形式不同
《產品質量法》規定了修理、更換、退貨或者賠償損失等產品質量責任形式;《合同法》規定了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產品質量責任形式。
產品責任的形式主要為賠償損失。
二、賠償范圍不同
產品質量責任的賠償范圍限于因產品質量問題而造成產品本身的損失以及消費者因此而產生的運輸費、交通費等經濟損失。
產品責任的賠償范圍為因產品存在缺陷而造成的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損失,不包括缺陷產品自身的損失。缺陷產品自身的損失應由消費者另行向責任人主張產品質量責任。
另外,精神損害賠償不屬于產品質量責任的賠償范圍,而產品責任的賠償范圍則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三、歸責原則不同
產品質量責任為違約責任,適用嚴格責任的歸責原則,即只要銷售者或者生產者提供的產品不符合法定或約定的質量要求,不論有無過錯,均應承擔法律責任。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不可抗力為違約責任的法定免責事由。
產品責任的歸責原則因人而異,生產者承擔嚴格責任而銷售者承擔推定過錯責任(過錯責任的一種)。生產者承擔嚴格責任表現為: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生產者無論是否有過錯,均應承擔賠償責任。但嚴格責任并非絕對責任,《產品質量法》規定,生產者能夠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一)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二)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三)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
銷售者承擔推定過錯責任表現為: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推定銷售者對此有過錯,并應承擔賠償責任。銷售者如果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可向生產者追償。
四、訴訟時效期間不同
《民法通則》規定,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依據該規定,因質量不合格而產生的產品質量責任糾紛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產品質量法》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缺陷產品交付最初消費者滿十年喪失;但是,尚未超過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依據該規定,產品責任糾紛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合同一般簽多長時間
2020-11-14家暴致流產怎么判
2021-01-24在國外和外國人結婚需要在國內辦哪些手續
2021-01-17仲裁機關是行政機關嗎
2021-01-09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19房屋貸款銀行要評估嗎
2021-01-07學生在學校打架班主任承擔責任嗎
2021-01-10因工受傷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3-10貨物運輸險投保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4財產保險理賠時受三個限額限制
2021-02-16保單受益人變更注意事項
2021-03-05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3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13保險受益人指定和法定有什么區別
2021-03-13違反交通安全法拒賠合理嗎
2020-12-30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24什么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管理
2020-12-25在農村承包荒地要辦哪些手續
2021-02-27關于土地轉讓 房產所有權的問題
2020-12-01農村土地流轉糾紛的原因和解決方法是什么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