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犯罪的概念和構成條件是什么?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的構成條件是:
1、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必須是明知的。這種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也包括明知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
2、行為人必須是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的發生。不論行為人明知的是危害結果必然發生,還是可能發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的發生,就構成故意犯罪。希望危害結果發生和放任危害結果發生在程度上是有區別的,這種區別就是刑法上通常說的“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二、故意犯罪判緩刑的條件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二條規定,“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第七十四條明確規定,對于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不適用緩刑。
三、涉嫌故意犯罪不認罪可以定罪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的判罰標準是不一樣的,因為所有的故意犯罪都具有主觀惡意性,因此,對故意犯罪要根據具體的犯罪情節來量刑,而過失犯罪的話,整體程度上對過失犯罪的處罰都比較輕。
單位犯罪都是故意犯罪嗎?
共同故意犯罪條件有幾種
故意犯罪中的犯罪形態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抵押擔保物不夠償還債務怎么辦
2020-12-10車禍得到對方諒解可不可以免刑事責任
2021-03-17以前的贍養費能主張嗎
2021-03-21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14房屋抵押登記流程
2021-03-05代被保人簽字投保是否合法
2020-12-05遺產繼承方式有哪些
2021-02-24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中的股權處置方式
2021-03-19購房訂金可以退嗎?購房訂金和購房定金有何區別
2021-01-25投資理財保險的定義
2021-03-03保險公司為什么拒絕賠償
2021-02-06保險經紀人的組織方式有哪些
2021-03-19201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改草案都有哪些增改
2021-03-03投保人在投保時應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0-11-15土地權屬糾紛政府不受理是否可直接提行政訴訟
2020-11-29已經簽訂了安置補償協議,可以反悔嗎
2021-01-23拆遷企業由誰選擇評估公司
2020-11-25房屋價值評估報告是否合法要怎樣判定
2021-02-19公有住房的拆遷補償款能否作為遺產為繼承人所繼承
2021-03-15拆遷繼父是否可以分賠償款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