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罪判刑多久
根據《刑法》第221條規定:捏造并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二、怎樣判斷新聞報道是夠構成損害商業信譽罪
判斷新聞報道失實與否,必須經過調查研究,并非所有的報道失實都等同于“損害商業信譽”。
1、損害商業信譽罪入罪門檻很高,警方必須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記者故意捏造事實。記者報道即便失實,那也是名譽侵權的民事糾紛。
2、只要不是惡意的,即使事實有一部分與真實情況有出入,也不應該構成‘損害公司商業信譽’。
3、根據《公司法》第五條規定了公司必須守法經營,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公眾有權也有義務揭露公司丑聞,在任何一個法治國家中,媒體對違法亂紀的公司、高管進行質疑、批評和聲討,都是其“常規業務”。
4、法律上講,其一,除非警方能夠排除上市公司同相關方誣陷作者;其二,除非警方能證明該作者說寫的一切均是捏造的虛偽事實;其三,即使追究,要追究的也應該是報社及其法人代表。
5、因記者調查寫稿屬職務行為,且發稿也是報社的行為,故就算警方要追捕,也應根據刑法231條規定,追究報社的刑事責任,同時追究單位主管人員的刑事責任。中國有法人犯罪的規定。刑法30、31、和231條都有規定。
6、損害商業信譽行為一般發生在競爭對手之間,一般來說記者的負面報道并不至于構成這個罪名;其次損害商業信譽罪屬于故意犯罪,即明知是虛假事實而故意散布或捏造事實,如果不能證明記者的新聞報道故意捏造虛假消息,就不能說記者涉嫌這方面的罪名。
7、“商業信譽”無疑指向的就是“信用”和“名譽”。它是指社會公眾對具體商業主體的經濟能力、信用狀況等所給予的社會評價。在刑法上,并不是所有“損害”商業信譽的行為都將構成犯罪。如該商業主體自身存在問題,經媒體曝光后信用大跌、名譽掃地,這種損害實則是由主體自身的問題所帶來的。而媒體行使輿論監督權并無違法,反應得到法律的保護。
損害商業信譽罪屬于經濟犯罪中的一種,而一般也是發生在商業競爭過程中。說實話,企業要發展壯大,其實可以通過一些正當的途徑來實現,若是想一些歪門邪道,比如通過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來打擊對方發展自身的話,那就是作繭自縛,最終還有可能讓自己身陷囹圄。
損害商業信譽罪的內容有哪些?
損害商業信譽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損害商業信譽罪怎么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糾紛怎么調解
2021-03-03外國人出入境證件簽證收費項目標準是什么
2021-02-17農村房屋拆遷該怎么補償
2021-01-26雇傭童工是否違法
2020-11-12單方面離婚律師費是多少
2021-01-31孫子能替奶奶打贍養費官司嗎
2020-11-25抵押的房子能查封嗎
2020-12-28賣車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1故意毀財不立案會怎么處理
2021-03-25入職3個月無故被開除賠償金怎么算
2020-11-08勞動合同的變更
2021-01-31對外承包工程能否對外派遣勞務
2021-01-07員工不勝任現職務可隨意調崗嗎
2020-12-22保險合同變更中的關鍵詞主要包括了哪些
2020-11-12人身保險合同的概念
2021-01-14人身保險監管什么意思
2021-02-07夫妻共同財產有沒有包括保險
2020-11-22人壽保險理賠手續是什么,理賠標準又是怎么樣的
2021-01-17酒后駕車造成他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13被盜車失而復得引起糾紛的保險理賠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