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質量法》第32條規定了產品侵權責任的賠償項目,包括人身傷害賠償、財產損害賠償和其他賠償。
1.人身傷害賠償
《產品質量法》第32條規定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并應當支付喪葬費、撫恤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這種規定,與《民法通則》第119條的規定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對致人死亡的,應賠償撫恤費。
2.財產損害賠償
缺陷產品造成受害人財產損失的,《產品質量法》第32條第2款規定,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應當賠償。這一規定,與《民法通則》第117條第2款的規定基本相同。因而,應當依照侵權行為的財產損害賠償規則予以賠償。
四、責任競合
1.產品責任與加害給付
缺陷產品致人損害,包括對該產品買受人的損害和對第三人的損害。缺陷產品造成第三人損害,該第三人與產品制造者、銷售者之間不存在合同關系,其損害賠償關系,只能是侵權責任,應當以侵權損害賠償確認其性質。
缺陷產品致該產品的買受人損害,在產品銷售者、制造者與買受人即受害人之間,原本存在合同關系,雙方當事人就是這種合同關系的債權人和債務人。在發生缺陷產品造成損害之后,在受害人與加害人之間產生兩個損害賠償法律關系,一是侵權損害賠償法律關系,二是違約損害賠償法律關系。前者依據法律而發生,后者依據合同約定的給付義務、附隨義務、保護義務而發生,形成侵權責任與合同責任的競合。
2.賠償請求權的選擇
民事責任的競合,實際上表現為賠償請求權的競合。受害人對競合的賠償請求權,享有選擇權。合同損害賠償旨在賠償受害人的期待利益和信賴利益的損失,從而使受害人獲得從交易中應該得到的利益。產品侵權行為的受害人如果因此遭受了重大的可得利益損失,受害人并可以就此舉證,那么允許受害人選擇合同責任,就可以得到可得利益的賠償,而按照侵權責任的賠償范圍,則難以包括期待利益和信賴利益的賠償。可見,準許受害人選擇侵權賠償請求權或合同賠償請求權,對于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是有利的。
產品致害責任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由受害人作出選擇都對受害人有利,因而必須明確在何種情況下受害人可以選擇,在何種情況下受害人不可以選擇而只得按侵權責任起訴。其規則是:
第一,受害人不得選擇的產品侵權責任。對此,受害人只能依照侵權的訴因起訴,主要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由于缺陷產品造成了對第三人的損害。由于第三人與產品制造者、銷售者之間并無合同關系,對第三人的損害也是合同當事人訂約時所不可預見的,如果適用合同責任,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既可以合同相對性規則否定其存在,也可因其訂約時不可預見違約后果而要求減輕或免除責任。這對第三人權利的保護不利。因此,應當將缺陷產品造成第三人損害作為一種單獨的侵權行為對待,由加害人直接對第三人負侵權責任;二是因缺陷產品造成了受害人的人身傷害。這種情況,按照我國判例和學說的一般觀點,違約責任只對其違約行為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因違約而造成人身傷亡,則因為是在當事人訂立合同時是不可預見的,因此不應由合同債務人賠償。合同法主要保護財產利益,侵權法既保護財產利益,也保護人身利益。缺陷產品造成人身損害,超出了合同法保護利益的范圍,因而不能選擇合同責任保護受害人的人身傷害的損失,必須按侵權責任處理;三是缺陷產品造成受害人的精神損害。例如缺陷產品是腐爛食物,受害人食用后造成精神痛苦,是否可依同責任獲得賠償,判例、學說都不允許受害人根據合同責任而獲得精神損害賠償。我們認為,由于精神損害是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難以預見的,這種損害又難以通過金錢加以衡量,因此原則上受害人不能通過合同之訴獲得精神損害賠償。如果缺陷產品造成受害人的精神損害,受害人又主張精神損害,就只能按照侵權責任請求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共同保證是指什么
2021-03-24擅自改變字號名稱如何處罰
2020-12-06不同意管轄裁定怎么辦
2020-12-15法院協助調查函適用情形
2021-02-28先予執行能拍賣嗎
2021-01-09故意傷害罪的民事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7擔保合同在主合同一年前有效嗎
2021-02-13商業銀行擅自縮短營業時間如何處罰
2021-02-09合同要求不利自己怎么提函
2021-03-12交通事故定責可以協商嗎
2021-01-10男童校車內離世,幼兒園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2-23如何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4購買交通意外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7產品責任險能否強制執行
2020-11-16保險公估人有哪些職責
2020-12-13什么是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23不按標準繳納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03車撞自家人保險賠不賠及其依據是什么
2021-02-05買車險要注意哪些誤區
2020-11-11律師操作保險業務過程中法律適用的疑難問題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