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行賄方式有哪幾種?
(1)經單位研究決定的由有關人員實施的行賄行為;
(2)經單位主管人員批準,由有關人員實施的行賄行為;
(3)單位主管人員以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實施的行賄行為。
需要指出的是,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行賄行為的違法所得必須歸單位所有,如果歸個人所有,應以自然人的行賄罪論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2、3條分別規定: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后,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二、單位行賄的對象有哪些
單位行賄罪的犯罪對象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單位行賄罪的犯罪對象能否包括國有單位,對此問題,本罪的犯罪對象既包括國家工作人員,也包括國有單位,其理由是定義單位行賄罪的《刑法》第393條將此罪規定為兩種情形,其前一種情形“單位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行賄”中的行賄對象未指明是國有單位或國家工作人員,故將二者全部包括進去。認為,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單位行賄罪的犯罪對象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理由是:研究一種具體犯罪的概念及其構成,不能僅根據《刑法》的一、二條法律條文來考究,而應結合同一類犯罪甚至整部《刑法》加以分析,就行賄這類犯罪行為而言,在刑法第八章《貪污賄賂罪》中規定了四種行為:
(1)自然人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行賄;
(2)自然人對國有單位的行賄;
(3)單位對國有單位的行賄;
(4)單位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行賄。而“兩高”分別就《刑法》的罪名的確定問題的有關司法解釋,都將第一種情形,即自然人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行賄犯罪確定為“行賄罪”;對第二、三種情形,即自然人或單位對國有單位的行賄犯罪定義為“對單位行賄罪”;而對第四種情形,即單位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行賄犯罪規定為“單位行賄罪”。若將單位也列為“單位行賄罪”的犯罪對象,勢必造成“單位行賄罪”和“對單位行賄罪”這兩種犯罪在犯罪對象上相互包容,這是不符合邏輯的。
三、行賄罪的行為方式有哪些
(1)主動給予。這是指行為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主動給予國家工作人員財物。給予財物的形式很多,一般表現為直接給予國家工作人員金錢、貴重物品,汽車、房屋、古董等;提供費用讓國家工作人員旅游、出國考察、娛樂等;為國家工作人員提供具有現金消費功能的所謂的會員卡、打折卡、購物卡等;以賭博形式,故意輸錢給國家工作人員;為國家工作人員的手機充值等。
(2)被動給予。這主要是指行為人被索賄或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財物。該種行為方式引發行賄罪的風險以行賄人實際獲得不正當利益為前提。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能構成行賄罪。相比之下,國家工作人員只要實施索賄行為,就可以引發受賄罪的刑事風險,而不以是否為行賄人謀取利益為條件,更不用問是正當利益還是不正當利益。
(3)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或者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違反國家規定”,是指違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行政措施、發布的決定和命令。“經濟往來”是指經濟合同的簽訂、履行或者其他形式的經濟活動以及各種對外經濟活動。實踐中,回扣、手續費的名義很多,包括好處費、辛苦費、介紹費、酬勞費、信息費、活動費,等等。
行賄罪屬于一種故意犯罪,需要行為人主觀上有為個人或者是為單位集體謀取利益的行為,所以該罪可以成為自然人犯罪也可以成為單位犯罪,無論哪一種,主觀都要有謀利目的。
單位行賄罪的立案標準是怎樣的
最新單位行賄罪司法解釋
犯單位行賄罪怎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肇事何種情形下會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0-12-05北京港澳通行證辦理程序是什么
2020-11-21行政處罰聽證可以延期多長時間
2020-12-18效力待定合同的處理方法怎么規定
2020-11-16審理過程中發現案由錯誤怎么辦
2021-02-15如何認定挪用公款
2020-11-21繼承開始前繼承人死亡怎么辦
2020-11-11消費者自愿購買過期食品造成損害可以索賠嗎
2020-12-02什么是勞動爭議調解期限?怎樣確定勞動爭議的調解期限
2021-01-25請問雙方居間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2020-11-23保險合同成立就生效嗎
2021-01-07怎么對保險業非法集資處理
2020-12-07保險理賠對方不配合怎么處理
2020-12-30保險合同理賠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020-12-19責任限額與保險公司的賠償責任的聯系
2021-03-16瑞士人活得“保險”
2021-01-05土地轉包合同協議
2021-01-12拆遷住改非補償款歸房主還是經營者
2021-02-08拆遷的是宅基地怎么補償
2020-12-09購買拆遷安置房需要注意的有哪些事項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