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出所立案的條件是什么
1、有證據證明存在犯罪事實(事實條件)。
2、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罪責條件)。
3、符合管轄的規定(管轄條件)。
二、立案的來源
1、單位和個人的報案、舉報
《刑事訴訟法》第110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報案,是指單位和個人將其在工作和生活中所發現的犯罪事實報告給公安司法機關。
舉報,是檢舉和揭發的總稱。所謂舉報,是指單位和個人向公安司法機關檢舉。揭發犯罪嫌疑人及其犯罪事實的行為。
2、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報案、控告
報案,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將其人身、財產權利遭受侵害的犯罪事實報告給公安司法機關的行為。
控告,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公安司法機關揭發犯罪嫌疑人及其犯罪事實,并要求依法處理的行為。
3、犯罪人的自首
自首,是指犯罪人在犯罪后、被發覺之前主動向公安司法機關投案的行為。我國刑法明確規定,犯罪人自首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4、司法機關自行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
司法機關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肩負著打擊各種犯罪,維護社會治安的重要任務,當其在執行公務中,一旦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時,就應當主動立案偵查。
三、立案的條件
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有犯罪事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須是依照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立案應當而且只能對犯罪行為進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為,就不能立案。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的規定,有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就不應立案。
由于立案是追究犯罪的開始,此時所說的有犯罪事實,僅是指發現有某種危害社會而又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發生。至于整個犯罪的過程、犯罪的具體情節、犯罪人是誰等,并不要求在立案時就全部弄清楚。這些問題應當通過立案后的偵查或審理活動來解決。
2.要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生。包括犯罪行為已經實施、正在實施和預備犯罪。
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指依法應當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當有犯罪事實發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6條的規定,雖有犯罪事實發生,但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責任。
檢察院立案偵查的期限
民事立案的條件都有哪些
檢察機關立案監督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追償權糾紛屬于物權還是債權
2020-11-24遭受家庭暴力 應學會理性自救
2020-12-19起訴侵權賠償如何收取受理費
2020-11-09贍養父母是責任還是義務
2020-12-18買房征信報告有效期多久
2021-01-01治安管理處罰需要立案嗎
2021-03-02法律中規定的雇傭關系是怎樣的
2021-03-21房產抵押擔保是否必須公證
2021-01-12不贍養老人能正常分配撫恤金嗎
2021-01-23房屋未過戶,房屋征收補償歸誰所有
2021-02-06房屋過戶去哪里辦理
2021-01-19證明房款是誰付的,房子就是誰的嗎
2021-02-09續簽的勞動合同期限必須原來的一致嗎
2020-11-27哪些勞動合同無效?
2021-01-11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企業合并 勞動關系轉移
2021-02-17人事糾紛屬勞動糾紛嗎
2021-02-06指定人壽保險受益人需要注意哪幾點
2021-01-15意外保險的保費如何計算
2020-11-17保險公司在有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該怎么做
2021-01-02